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培育特色产业 激发乡村活
在距离兴义市区15公里的乌沙镇窑上村,一项有着上百年的古老技艺制陶,也在从传统向特色转型,为当地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和浆、揉泥、拉坯成型,这是窑上村做土窑最基本的步骤,再加上打磨、上色,施秉美食烧窑等,一个个古朴大方的陶罐制作完成。从明朝时期开始,窑上村就因为制陶而得名,如今,窑上村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土窑烧陶技艺流程,还留存了36个品相较好的窑洞。土窑烧陶技艺也靠着一辈辈技师传承下来。
高维亚就是土陶技艺传承人之一,他接触土陶已有几十年,“以前做坛子、打砖、做瓦,现在做体验式的,做给游客看。”
窑上村土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充满匠心的传统土陶技艺。2018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开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在传承中发掘土陶更多的价值,乌沙镇政府找到了适合的路径。
依托丰富的陶泥资源和区位优势,窑上村吸引了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入驻。以“四园四美”为目标,聚焦“三特三园三村”,按照“陶肉窑上、幸福摇篮”的定位,以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为龙头企业,在窑上村对门组打造土陶多肉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土陶+多肉”特色文旅产业,推动窑上村田园乡村全面发展。
在陶肉肉花园,一盆盆品种各异、外形奇特、萌态十足的多肉和绿植整齐地排在大棚内。经过四年的经营,占地166亩,种植多肉30余万株的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已成为兴义人必去的打卡地。
为了探索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新路径,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已建成陶泥泥工坊、陶肉肉花园、蔓藤美食、萌宠乐园、农耕体验区和综合休闲区六大功能区。采取多业态融合、多元素导入的方式,打造寓教于乐、场景独特、体验丰富的休闲旅游板块。
“现在村里有一些老手艺人,也有一些新生代力量,我们要把陶艺做得更加精美,把多肉和陶罐结合得更紧密,力争打造多肉第一村。”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总经理黄重誉说。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传承中的创新需要年轻的力量。窑上村依托已建成的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采用“产学研”一体的方式,通过家族传承和外引培训等渠道,培育了近百名少中青土窑烧陶技艺传承人。
通过引入多肉产业与传统土陶制品相结合,“土陶+多肉”已然成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理标识”,并带动村民共同发展。
家住窑上村的晏加全从小身患残疾,不能外出务工。这几年,看到家乡的特色产业办得红红火火,在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的带动下,晏加全开始学习制作土陶,制作好的成品就卖给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从而获得收益。
同时,窑上村在当地形成了“庭院花园+家庭作坊”的土陶、多肉销售体系,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提供多肉幼苗,农户利用自己制作的陶罐在庭院中养殖,再由彩窑艺术村园艺中心分别与村级合作社和农户签订采购及代管代销合同(协议),户均每年可增收约5000元。
作为州级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现如今走进窑上村对门组,映入眼帘的是生动的“陶文化”墙绘,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或是农家庭院,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陶罐和多肉植物,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积极的谋划和不断的争取,乌沙镇内其余7村1社区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齐头并进,初步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和文化带,赤水特产乌沙镇乡村振兴“一二一齐步走”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快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