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市委第一轮巡视丨巡视整改看进展④
今日,风正巴渝发布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党委、市商务委党组、市残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市统计局党组5个党组织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彰显党的‘喉舌’功能不到位”问题,集团党委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深化改革创新。集团党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落实市委对广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制定“1138”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第一个“1”就是坚持党建统领。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做优内容生产。第二个“1”是做大做强第1眼新闻。将第1眼新闻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鲜明辨识度的国内一流移动视频传播平台,成为重庆最具影响力的视频传播矩阵、最具商业合作价值的视频传媒品牌。“3”是做优做强重庆卫视、重庆广播和重数传媒。结合各平台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将3个重要媒体平台打造成为具有时代新气象、鲜明辨识度、重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8”是深耕“教育、技术、资产经营、新媒体、展会活动、影视制作、专题片、体育竞技”等8大未来重点产业方向。目前,有关改革工作方案已形成,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中。
二、强化内容建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将短视频分发与直播一体化考虑,进一步强化全媒体推送理念,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对重大宣传主题,在常规新闻报道的同时,通过专访、小专题等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提升传播时效。第1眼新闻通过常态化和数字化及时通讯两种方式,加大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题的密切跟踪。重庆卫视围绕纪录片、音乐、综艺、精品节目打造等方面的融合强化,以“做大做强卫视、擦亮卫视品牌”为目标,系统性融合焕新,驱动媒体深度融合变革重塑。通过团队合作、市场运营方式,推动节目丰富与创新。每年推出一到两个创新品牌节目。充分利用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等本土优质文化资源,抓好重点文艺项目的规划和创作生产,努力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生产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
三、优化配套保障。一是加强技术支撑。对广播实施“5+1+1”改造,以融媒技术升级改造传统广播技术系统,系统不仅满足FM端音频广播的各项需求,且更能满足融合发展所需的视频直播、视频连线、社交媒体互动信息汇聚、短视频二次传播等功能;在已完成4K移动车载系统、4K制作岛、便携摄像机的基础上,实现第1眼新闻4K新闻制作能力;同时集团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开通4K频道策、采、编、播秀山土家族苗族特产、发全链条各环节,逐步投入技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4K节目储备,以形成4K全链条生态环境。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优秀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奖励管理办法》《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突出贡献奖表彰奖励办法》,成立重庆广电集团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在集团内部营造出鼓励创新、重奖突破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市商务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抓消费提质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强统筹,对标国际评价指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完善服务体系,高位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加强统筹领导,协同区域联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一将建设任务纳入市级部门专项目标考核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上下联动,协同推进。4月7日,市委常委会再次专题听取汇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构建工作推进的“四梁八柱”。多次召开委党组会并下发文件,逐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处室,务实推进问题整改。二是强化统筹调度。围绕国际消费载体、国际品牌引育、国际会展场馆、新型消费场景、特色夜市街区、特色美食街区、旅游康养项目、历史文化街区等方面,动态更新完善重点项目库,2023年统筹实施重点项目80个,分类调度、打表推进,确保事项化、清单化推进培育建设。三是强化区域联动。积极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势资源,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巴蜀特色消费大场景,推动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培育建设工作经验。依托西洽会、智博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国际性展会,深入推进区域互动和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搭建重庆消费面向世界、对标国际的大平台。
二、对标国际指标,培育消费品牌。一是注重试点示范。突出国际消费中心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三个层级,组织开展培育建设试点创建,评创出以渝中、江北、南岸为代表的首批试点区县9个。推进示范步行街、智慧示范商圈等创建工作,解放碑步行街被评为全国首批5条示范步行街之一,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评为国家级示范智慧商圈。二是注重载体创新。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以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和统筹实施“十大工程”为重点,优化国际消费环境,统筹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寸滩国际新城高标准建设、解放碑—朝天门和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对标创建,陆续建成核心商圈49个、市级特色商业街23条,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三是注重品牌提升。通过举办国际消费节、成渝双城消费节、不夜重庆生活节等“爱尚重庆”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提升重庆消费美誉度、扩大消费品牌影响力,重庆先后荣登2022、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第三名、第四名,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最宠游客的城市”—重庆市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案例入选2022—2023“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年度省域及城市品牌优秀案例。
三、完善工作体系,补齐发展短板。一是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消费供给、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消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标准编制印发实施方案和23条支持政策,配套出台国际购物、美食、会展名城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行动方案、寸滩国际新城产业布局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培育建设工作,适时评估完善出台支持政策“加强版”。二是完善成效评估体系。围绕“五度”指标体系,建立健全“1+3”成效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建设成效评估,“赛马比拼”促进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完善品牌招引体系。加强城市整体营销,动态更新完善商业品牌招引清单,实行市区(县)联动、政企互动、政策激励,加大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招引力度,累计引进知名品牌超1100个,着力补齐品牌经济发展短板,打响“不夜重庆”等城市名片,宣传展示重庆消费“新魅力”。
市残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针对市委巡视组指出的“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够到位”问题,认真学习领会“两个格外”深刻内涵,加大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工作力度,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出台重庆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确保全市957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0%。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分工,抓好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协调组织、人力社保等部门将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纳入工作计划,提高残疾人就业比例。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等14班次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帮助残疾妇女在手工制作领域实现就业增收。将“实现年度新增残疾人就业2000人以上”纳入2023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
二、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修订《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扩大到7—14岁,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为3000—10000元。修订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及评分细则,制定《推进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措施》,全市3A级康复机构新增7家达到36家。加强与市医保局协商沟通,核实我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康复项目168个。实施“质效同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康复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康复机构30家,促进康复机构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实施“服务零距离”基层辅助器具适配队伍培养计划,对12个区县654名基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人员、残疾人家庭医生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提高基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水平。
三秀山土家族苗族特产、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易返贫致贫残疾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做好2023年全市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制定年度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目标任务,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扶持力度。加大鲁渝东西部协作残疾人帮扶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帮扶支持。
四、对标对表形成合力落实惠残政策。制定《重庆市“渝馨家园”建设指导方案(试行)》,将建设“渝馨家园”纳入2023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目前已建成162家。市、区县均出台落实低保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和补贴政策。联合市通信管理局召开“爱心助残”优惠资费套餐实施推进工作会,扩大政策知晓率和宣传覆盖面,新办理“爱心助残”优惠资费套餐10148人,另有101849名残疾人办理“爱心通”“爱心卡”等优惠资费套餐。全面提升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水平和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10元/人·月。
市总工会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推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不够扎实”问题,围绕习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认识,以巡视整改为契机,重点办好“十件实事”,大力实施渝工“五大行动”,建设“五型工会”,奋力打造新时代工会工作市域标杆。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一是不断巩固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秀山土家族苗族特产。对标“把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团结在党周围”的工作标准,今年上半年,在全市传统领域新建工会组织205个,发展会员13710人;在新就业形态领域新建工会组织50个,发展会员6962人;吸纳农民工11.57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万人入会,并同步参加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二是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渝工”文化品牌。吸引全市49支队伍参加重庆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广播体操和拔河比赛,33支队伍参加重庆市职工健步走比赛,43支队伍参加重庆市职工篮球比赛,48支队伍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工舞蹈邀请赛选拔赛,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职工凝聚起来。三是开展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三进”宣讲活动。组织“百名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机关、车间、校园等,宣讲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137场次,覆盖职工10.3余万人次。
二、强化基本职能职责,不断满足职工美好生活向往。一是着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制定《重庆市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自评指标》,从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困难帮扶机制、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二是做实重点群体关爱行动。针对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今年新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0个;其中,“劳动者港湾”示范点155个。三是搭建川渝工会协作维权平台。与四川省总工会签订《川渝工会流动务工人员维权服务合作协议》,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是开展普法宣传、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开展重庆工会“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活动88场次,全市范围内开展女职工普法宣传活动541场次,切实增强职工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强化服务大局能力,助力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一是提升劳动和技能竞赛质效。以“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为主题,聚焦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国家重大战略竞赛项目5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竞赛项目7个、市级重点竞赛项目9个,不断提升劳动和技能竞赛覆盖面、影响力。二是强化榜样引领作用。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表彰一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三是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五小”活动内容,计划评比年度之星50个、季度之星300个、月度之星5000个。对2020、2021年度创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支持劳模开展的“卡脖子”项目攻关工作进行复查,在全市范围内竞争性选择30个优秀创新项目给予专项补助。
市统计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聚焦职能职责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差距”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以巡视整改的实绩实效推动全市统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聚焦大局重点,发挥党组职能作用。局党组会议重点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统计工作思路和举措。召开13次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民主生活会、意识形态、选人用人等专题集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统计调查研究重点部署。召开4次会议,研究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数据议题4项。
二、加强分析研判,更好服务科学决策。印发《重庆市统计局党组重点调研选题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统计分析研究水平,提供更坚实的机制保障。局分析研究与检测考核工作组召开5次会议专题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2次专题研究提升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各处室围绕“一区两群”、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保障性住房、乡村振兴等专题开展分析调研,围绕全市GDP、民营经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问题,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召开万开云同城化统计监测研讨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监测研讨会,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科学研讨会,以研促学,提升分析撰写质量。形成的《2022年重庆与成都、广州GDP数据的对比分析》《政府部门及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拖欠企业账款情况》调研报告等起到较好咨政作用。
三、加大统筹力度,提高数据共享能力。认真落实统计数据共享责任,修订《重庆市部门数据共享制度》,增加报表19张,取消报表11张,新增指标38个,减少指标93个,修订指标51个。发挥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部署重庆市部门数据共享工作,交流部门联网直报平台建设、协作共享等内容。积极与部门加强联络协调,给43个部门提供350余次数据资料。组建专题调研组,全面梳理政府统计机构现行统计指标和部门统计指标,走访部分市级部门,召开部分区县专题调研座谈会,撰写调研报告《以高频数据整合推动部门数据共享的建议》。合川特产大足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