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走出深闺引领新时尚
近年,柳州螺蛳粉、武汉热干面从街头巷尾的小店踏上电商路,受到食客们追捧;近日,新疆的吊杏干、烤包子、烤馕又引得火爆关注,吃货们眼巴巴地等着快递从祖国西部发出。土特产是因地制宜搞发展的优势资源,数据显示,未来我国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稳步上升,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41.9亿元。文化加持、品质为先、网络赋能……用新思路包装土特产,我市土特产走出深闺引领新时尚。
清明节前,浦江县特产店铺春晓严选创始人杨春肖和来自杭州的设计团队来了一次头脑风暴,直到晚上九点,终于敲定了即将上新的浦江八大特产联名产品的包装设计方案,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土’代表着天然、特色,这些和低价、景宁畲族特产低质并不能划等号。”杨春肖认为,“土特产本就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做了28年的副食品生意,杨春肖深知卖土特产的难处在于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小作坊生产,简陋不统一的包装,是土特产上不了厅堂的一个重要原因”。人靠衣装马靠鞍。于是,杨春肖决意给土特产穿上嫁衣。
“无茶无诗无一梦,有云有梦有檀溪。”蓝白相间的清新包装,印上一首小诗,浦江春茶的清新和茶道的禅意油然而生;万年上山、江南第一家、仙华山、葡萄,这些“浦江元素”融入糕点造型别出心裁……从去年开始与设计公司合作,春晓严选已推出了几十款文创精品特产食品。这次即将推出的联名款,将融入浦江剪纸元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文化买单,用文化创意给土特产做嫁衣,土特产的品质才能在价格中得以体现。”杨春肖说。3月,海曙美食最新设计的檀溪云雾春茶,一周就达到了2000盒销量。
到山里吃野味,到海边吃海鲜,浙江美食特产各地的自然环境能孕育出最具地方特色的味道,土特产的意义就在于此。有了包装还不够,“绣花枕头一包草”终会被市场淘汰。“寻找开发优质的本地精品特产,才能打响家乡品牌。”杨春肖为了让浦江特产走得更远,对品质的管控十分严格。优选合作厂家,一个月四到五次对生产现场不定期抽检,带着专业人员和设备当场检测食品安全……
春晓严选商铺里除了本地优品,还有几百种全国各地的好特产。杨春肖自嘲是位吃货,她最爱干的就是跑全国寻找美食,推荐给她的顾客。“4月去江苏、5月去湖北,7月去大连,我要带上老顾客一起去选品。”为了让客人买得放心,杨春肖计划带着客人来一次全国各地“眼见为实”的选品游。
在莘畈,有个年轻人和杨春肖的理念如出一辙:用精品擦亮土特产招牌。盛东宝曾北漂了数年,现在选择回到老家莘畈开农场。在他的农场里,牲畜都跑山放养,喂的是玉米、青菜等天然饲料……“我们的农副产品都是要提前认购、预订的,因为好的农产品数量有限。”
武义县新宅镇柘坑村有近百年的辣椒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当地村民熟练的种植技术,使得柘坑出品的辣椒一度是优质的象征,但因缺乏品牌意识和系统发展观念,该村辣椒产业一度陷入低谷。90后姑娘吕虹霏选择回乡创业,她请来专家改良辣椒酱的口感,创建了品牌“虹禾谷”,在武义城区开了实体店,做起了电商。创业第一年,4万瓶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辣椒成了柘坑村“一村一品”的有力支撑,辣椒村博物馆展现辣椒种植、再加工工艺,村标、村民门前花坛、墙画以及垃圾桶都是辣椒的形状,使小小辣椒成了美丽乡村的新景观,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竟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村子里人气越旺,我们的好辣椒也就能卖得更好。”吕虹霏说。
搭乘互联网,杨春肖从去年开始高频率地直播带货。上周七场直播,她的直播间又多了一万多新粉。杨春肖说经常直播并不是单纯为了销量,更是为了增加顾客黏性。
此外,由于土特产手工制作,有“靠天吃饭”和“不能量产”的天然缺陷,用制作工艺升级延长保质期也是杨春肖一直努力的方向。店里卖了十多年的玉米脆片,原本保质期只有1个月,但经过原料优选,烘干技术提升,现在已能达到6个月的保质期。“保质期长了,产品的销售半径也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