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野吊瓜“闹活”长兴农业
几年前,被当地人称为“吊瓜”的栝楼,如今成了长兴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据长兴县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预计今年全县栝楼产业的总产值达3.97亿元,将占全县农村经济收入的39.9%。南浔特产
近日,长兴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栝楼(吊瓜)之乡”。
很难相信,几年前,被当地人称为吊瓜(学名栝楼)的“野瓜”,如今却成了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据长兴县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县从事栝楼生产、加工、销售人员有6000余人,种植面积8万多亩,有栝楼加工企业34家,预计今年全县栝楼产业的总产值达3.97亿元,将占全县农村经济收入的39.9%,并将为农民人均增收超1040元。
昔日默默无闻的吊瓜到底是何物?吊瓜子何以如此诱人呢?它又是如何成为长兴农户的“致富瓜”呢?
早些年,这一只只灯笼似的东西,主要种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到了秋天采摘下来后,吊瓜子是白岘农民过年时招待亲朋好友的“土特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逢年过节端上桌的炒货丰富多了,但是,来客对香润可口的吊瓜子依然情有独钟。每次客来客往,吃剩的最少,带走的最多的,就是吊瓜子。精明的长兴人从炒货盘里发现了商机。
傅乾新原是杭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之一。1998年,他回到老家长兴承包了300多亩土地,改行当了农民,种起了当时还不为人知的栝楼。几年下来,他在栝楼品种选育、药用保健价值开发、生产加工技术等方面积累的资料重达几十公斤。如今,他制定的栝楼栽培技术标准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生产标准,他加工的栝楼子则打进了上海、北京的一些大超市。
正当大批浙商纷纷加入到大上海创业的浪潮中时,却有一位在上海创业并小有成绩的长兴老板回到故乡种起了吊瓜。他就是被当地山民视为能人和功臣的徐志明,南浔特产也是长兴最大的吊瓜生产加工企业泰明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1989年,从长兴走出去的徐志明带着梦想闯荡大上海,几年后在物流、贸易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他从小吃着吊瓜子长大,平常也会带一些到上海馈赠客商和亲朋好友,没想到凡是尝过瓜子的人都向他“讨添头”。“吊瓜子那么受欢迎!”徐志明的脑筋转开了。
1999年,经过深思熟虑,徐志明在家乡承包了几百亩土地,开始规模性地试种吊瓜。忙碌一年后,白岘吊瓜一炮打响,试销上海及省内城市反应很好,价格从每公斤60元攀升到120元,涨了整整一倍。乡亲们奔走相告:一粒吊瓜子能卖五分钱,一株吊瓜的收入胜过了一头猪!
2001年3月,徐志明在白岘乡承包了2000亩山地建成吊瓜种植及种苗繁育示范基地。但他还是不满足,7月份,他又在长兴县经济相对落后的泗安镇承包了1.2万亩荒山,搞起了全县第一个万亩吊瓜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他的生产加工企业泰明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南浔特产一个装备现代化生产线吨的加工厂建成。在他的带动下,吊瓜作为千家万户庭院经济的首选作物,迅速推广开来。
长兴吊瓜子经过上海市场的辐射,迅速在苏州、昆山、南京等地风靡起来,市场销路越来越广,以至于瓜还没完全成熟,订货电话就一直不断。
白岘乡招商办副主任於文权告诉记者,长兴栝楼的品质现已被许多客商看好,可每年2000多吨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订购需求。一些在长兴种植栝楼的大户不仅年收入达到了几十万,还拓展了安徽、江苏、江西等地的种植区域,即使这样,市场还是供不应求。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长兴县的种植大户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到200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
目前,栝楼子的销售市场只限于上海、杭州、无锡等地,全国许多城市尚未拓展,广阔的国外市场更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货缺价高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长兴县农业局的顾杰炜告诉记者,栝楼子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大概在1999年,那时候规模比较小,每公斤能卖到80元,现在每公斤大概40元左右。
据调查,同是瓜子,普通的葵花子每公斤只卖14元左右,浙江美食特产而栝楼子却卖到40元左右,从价格上看似乎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栝楼子属于瓜子中的高档品种,它的炒制和食用方法与普通瓜子一样简单,味道却很独特,因而牢牢地占据了高档瓜子的消费市场。除此之外,栝楼还有很多医学营养价值可以深度开发,这也给客商们提供了许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