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披萨好吃! 缙云小烧饼“烤”出“大民生”
“中国披萨,好吃!”近日,在缙云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跳棋公开赛上,来自法国的安娜楚普洛娃第一次吃到缙云烧饼后赞不绝口。
10月10日,“缙云烧饼”走进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国早餐”,挑动全国观众的视觉和味蕾。
11月1日,“缙云烧饼”被省餐饮行业协会授予“浙江名小吃”称号
昔日农家填饱肚子的一只小烧饼,如今在缙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主推下,2000多农民学会技艺带着烧饼闯天下,在全国各地开出“缙云烧饼”授权门店101家,成为全县农民创业致富的“大产业”,得到了省委书记夏宝龙和市委书记王永康的高度肯定,迈向了“高大上”之路。
在浙江,无论是华灯璀璨的城市街头,还是宁静古拙的小镇巷道,总有“缙云烧饼”的身影。
怎么发展,牵动着每一位关心烧饼的人们。“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缙云县农办主任陈瑞舜说,解放思想的启发,源于县委书记朱继坤在农办调研时的要求,“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烧饼,就像一提到汉堡就想到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打造成东方披萨!”
去年7月,缙云县正式启动缙云烧饼品牌化建设计划。通过开展摸清底数、走访摊位、召开座谈会等基础性调研,逐步理清和拟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远近期目标。
“没有一种文化可以比民俗小吃文化渗透得更快,更接地气。”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民说,品牌化战略,为我们描绘的是缙云人的“烧饼梦”。
今年2月,缙云县成立“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农办增设“品牌建设办公室”。4月,缙云县出台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反哺于民,鼓励老百姓开店创收。
6月,制定推进品牌建设8条意见,实现了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六统一”。7月,《缙云烧饼制作规程》获得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立项。
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缙云开设了“烧饼师傅”免费培训班,设立实践基地,传授缙云烧饼、本地小吃的制作技术以及策划、营销等课程。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烧饼师傅近2千人,还有4000人排队等候上课。越培训人越多,烧饼之火越“烧”越“旺”。
与此同时,缙云后续管理及时跟进,10月,成立了缙云烧饼协会;11月,开工建设缙云烧饼总部。
如今,缙云烧饼实现了华丽转身,携手馄饨、豆腐丸、敲肉羹等10多种传统民间小吃,从街头小摊走进了标准店,跨入了大城市,进驻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登上大雅之堂。
就像缙云鸭农闯天下一样,缙云农民外出创业的新时尚是:怀揣烧饼技艺闯世界。
“胖子烧饼”的主人名叫应显光,刚到杭州之初,穷得饭都吃不上。好在他有烤烧饼的技艺,经过数不清多少次的技术改良后,“胖子烧饼”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如今,小店每天能卖2000多个烧饼,隔壁小店都乐意租用他的店名,不知不觉中,应显光在杭州置业买房,是当之无愧的“励志哥”。
在千里之外的云南丽江束河古镇,游客在一家又一家的特色店间穿行,不经意间会发现一家“缙云烧饼”店。女店主正在烤炉前忙碌,炉前竖立着一块约一米高的大招牌,上面用红笔书写着“缙云烧饼”几个大字,下方还写着“chinese pizza”(中国披萨)的英语。
女店主名叫张为敏,来自缙云县七里乡,到束河古镇开店已有3年多时间。她笑着告诉记者,“游客们特喜欢我们的烧饼,许多外国游客吃后一个劲地说:very good!”对于经营成本和收益,她略带腼腆地说,每年的店租金5万元,一年的收入20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得多!
缙云烧饼走上了“高大上”之路。缙云典型的家族式“掌门人”赵一均,今年7月终于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在新区打造了全国首家“缙云烧饼示范店”。
“以军团或连锁模式出击,建立统一品牌。这是我的愿望,更是大多数做饼人的愿望。”赵一均说。
来到赵师傅的店前,首先入眼的是“缙云烧饼”牌匾,走入店内,地面干净敞亮,桌椅古色古香。良好的环境,造就了新的业绩,生意最好的一天,营业收入达1.6万元。
缙云农民怀揣烧饼技艺外出的众多创业故事,正是无数缙云烧饼师傅闯出大市场的缩影。
如何让小烧饼更好更快地撬动大产业、成就大事业、开拓大市场。缙云又有了新的畅想和行动:打造九头芥无公害种植基地、梅干菜加工基地、无公害养猪基地、原木炭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把缙云烧饼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对外形象的“新名片”。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没有过多的点缀,没有更多的色彩。炉火前,摘面、擀面、包馅,赵一均娴熟地一收一捏,压成饼坯,在正面涂一层糖油,饼坯做好。
随着“哧”地一声,抹上凉水的一面饼坯牢牢地贴在了烧饼炉里,没过一会儿,金灿灿的烧饼裹着热气出炉了。
但是,一个正宗的缙云烧饼,用料都以“土”为特色,选用土麦面、土猪肉、特制糖油、专有“白炭”以及九头芥菜干。
缙云县烧饼协会负责人应耀强介绍,除此之外,不同于其他地方用平底铁锅烙烧饼,缙云烧饼用的就是缙云人自创、特有的“烧饼桶”。
相传缙云烧饼的制作技艺,还是受轩辕黄帝炼丹启发。传说远古轩辕黄帝在仙都石笋上用仙鼎炼丹,腹饥时就以山泉和面,揉成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酥糯可口,香飘四野。
当地百姓闻香而动,有心人仿效轩辕仙鼎以竹木为外桶,窑土为内壁制成土鼎,又名烧桶。该工艺世代承传,汲取日月精华,成就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到了元朝,缙云烧饼已负盛名。据文字记载,朱元璋征战之时,偶然在坊间吃到缙云烧饼,此后念念不忘,浙江美食专门派人将缙云师傅请到了宫中做饼。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烧饼,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刘伯温求见。于是朱元璋用碗将烧饼盖起,试探刘伯温:“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刘伯温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算来,乃烧饼是也。”朱元璋赞叹不已,后又问国运,遂成著名隐语预言歌《烧饼歌》。
因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注定了缙云烧饼的传奇。千百年来,无数缙云村民摆着简陋摊铺或挑着特制烤桶远赴他乡,以烤饼为生。无论身在何地,这些烤饼师傅遵循着缙云烧饼古法加工烤制的秘诀,又精选当地好水、好面、好肉为原料,使缙云烧饼的色、香、味得到最大的保留和发扬。
可喜的是,缙云烧饼品牌化发展之路,并没有把这些灿烂的文化遗留角落。缙云烧饼已入选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省级非遗文化项目业已启动。
“缙云烧饼LOGO图形还融入了黄帝文化和仙都旅游,象征着轩辕黄帝乘龙飞升。浙江美食”朱民解释说。
而在全县,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普通干部,在接待嘉宾好友时,总要为缙云烧饼文化推销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