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

上海美食特产 2022-11-17 14:22161未知admin

  街区干净整洁,沿街小店数量多且经营活跃,老字号餐饮、便民餐饮、网红小吃一应俱全,还有一些经营到凌晨两点以及全天24小时经营的小店铺。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的临汾路与闻喜路,是两条平行的小马路,近10年前这里曾形成了上海知名的“彭浦夜市”。后因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阻碍公交行驶,造成了环境脏乱差和社会治安问题等多种不良影响,“彭浦夜市”在2013年底被取缔整治。

  “彭浦夜市”没有了,但临汾路与闻喜路并没有就此“沉寂”。最近,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里已与当年作为“彭浦夜市”核心段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街区干净整洁,沿街小店数量多且经营活跃,老字号餐饮、便民餐饮、网红小吃一应俱全,还有一些经营到凌晨两点以及全天24小时经营的小店铺。

  街区环境好了,因商户经营引发的商居矛盾早已不在了,当年剑拔弩张的商户与居民,闵行十大美食甚至开始相互服务……

  晚上9时多,在位于临汾路692号的“彭浦胖胖炸鸡腿”店内,换上了白色工作服的老板娘顾小香,开始了当天的“晚班”。她一个人守在柜台前,身后的油锅在“咕咕”冒着热气。两个刚下班的年轻小伙子走进来,一口气点了四份炸鸡腿。顾小香手脚麻利地将腌制好的鸡腿下油锅、煎炸,几十秒后捞起,空气中瞬间飘起了香气,椒盐与辣椒面被撒在姜黄色的鸡皮上。两个小伙子捧起装着炸鸡腿的纸盒子,奔着这条街上的一家小超市去了,出来时每人手里多了一瓶啤酒。

  “彭浦第一炸”更名为“彭浦胖胖炸鸡腿”,至今保持着做夜档生意的“传统”,营业要持续至凌晨2时。张驰摄

  “彭浦胖胖炸鸡腿”,前身就是“彭浦第一炸”,当时“彭浦夜市”中排队最长的摊位之一,以脆皮炸鸡腿最为出名。“炸鸡腿配啤酒”,是当时很多消费者逛夜市时最时髦、最经典的吃法。

  如今的“彭浦胖胖炸鸡腿”是“彭浦夜市”被取缔整治后,为数不多的、还留在临汾路一带经营的小店。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奔着“彭浦第一炸”名头而来的消费者仍有不少。生意最好的晚饭时刻,“彭浦胖胖炸鸡腿”的门口经常会排队,有时候会冒出一些从外区甚至外地开着车专程过来的消费者。

  小店至今保持着做夜档生意的“传统”:每天上午11时才开门,营业要持续至凌晨2时。每晚9时以后的夜档生意,都是顾小香亲自“上阵”。“夜档生意谈不上多红火,但到凌晨2时前总还是有人光顾的。”

  在临汾路与闻喜路,放眼望去,沿街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除了“彭浦胖胖炸鸡腿”,“人气小店”还有不少。主打各色面食的老店“莹楼馆”,每天早上7点就开门了,到了晚上八、九点还有不少人在埋头吃面;老字号餐饮沧浪亭的外卖窗口前,永远有人在排队;一家销售进口食品的小店最近在打折促销,隔着玻璃窗能看到,不少穿着随意的周边居民在店内闲逛;招牌火红的红辣椒拉面馆,竟然24小时经营,什么时间点进去都有消费者……彭浦新村街道有1700多家小店铺,集中在临汾路与闻喜路一带。不少店铺开到很晚,有时候晚上10时之后,到临汾路、闻喜路走一走,还挺热闹。

  临汾路与闻喜路一带的街区面貌,这几年也焕然一新。两条道路都不宽,但人车规划井然有序,人行道上干净整洁,没有机非隔离栏,沿街还增加了不少绿化,店铺被装饰得挺漂亮,连店招店牌也都经过一轮精心设计。不少居民称其中的临汾路为“小南京路”,喜欢吃好晚饭后在路上兜兜转转。“街区看着很养眼,买东西很方便,基本上吃穿用度都能在这一带解决。”

  直到今天,提起夜市,很多上海人的第一反应还是“彭浦夜市”。早在2004年,彭浦新村的马路摊贩由零散的小商品摊头起家,2010年发展成为上海北部最大地摊集聚区,集中于临汾路、闻喜路一带。

  “临汾路以卖小商品为主,闻喜路以卖烧烤、油炸小吃为主。”街道城管中队负责人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除了原有的沿街商户,来自上海各个区的商贩当年都慕名而来,从沿街设摊慢慢摆到了马路中央,临汾路、闻喜路两条马路的设摊最多有2公里多长,高峰时期流动设摊数量有上千家。

  摊位多,人也跟着多起来,很多消费者“慕名而来”,特别是一到周末的晚上,两条路上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彭浦第一炸”就是在2011年前后火起来的,当时店铺门口摆上七八个桌子,消费者就坐在门外,顾小香与店员就在店内炸。后来,电视台的美食频道来采访了顾小青,“彭浦第一炸”一下就红了,不少夜市中的摊贩都开始学她家经营炸鸡腿。“当时生意太好了,经常门口排几十米的长队,我们五个人都炸不过来。那时候,一到生意最好的周末,我就发愁;看到消费者来了,我也发愁。”顾小香说。

  红火的“彭浦夜市”却带来了大量治理问题:街面垃圾激增,浓烟、噪音严重,周围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顾小香还记得,当时自己的店铺是无证无照经营,上海美食特产租赁的房屋不符合食品经营的要求。楼上就是居民家,店内连个排风扇都没有,每天炸鸡的烟熏往外冒,楼上人家都不敢往窗外晾晒衣服。周边居民经常到相关部门投诉她,自己吃了不少罚单。87岁的居民韩秀华当时住在该路段上一幢沿街房的4楼。油烟呛人、街区脏乱的苦头,她都吃过;但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夜市的嘈杂。每天,夜市都吵到半夜,不仅影响她的正常休息,她想看个电视都看不成,因为“电视的声音盖不过外面的吵闹声”。

  “彭浦夜市”还影响到了城市的运行。摊贩车辆、就餐人群的车辆,将本来不宽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一度8条途径周边的公交线时更改行进路线。

  为确保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2013年11月,上海市有关部门与静安区对“彭浦夜市”进行了整治,不再准许占道经营,将部分摊贩引导到其他场所进行合法合规经营。

  “‘彭浦夜市’时店铺的环境太差了,连我都不想回到过去。”靠着“彭浦夜市”起家的顾小香说,那时候,他们在厨房里的油锅边站一会,地上就一滩水,那是顺着裤脚留下的汗。原来“彭浦第一炸”是夫妻老婆店,夫妻两个人都在店里煎炸,但在“彭浦夜市”被整治后,她的丈夫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干了,因为身体吃不消。

  “彭浦夜市”被整治后,街区逐渐恢复了平静,一度深受夜市影响的周边居民高兴了;但人气断崖式的下跌,让沿街店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阵痛”。

  一度,两条路的店铺关掉得不少。“原来两条路上不少沿街商铺从事的是小百货生意,但在‘彭浦夜市’时期,部分沿街商铺为‘配合’流动摊贩的生意,转型做起了小烧烤、大排档、娱乐休闲生意。在组成‘彭浦夜市’主要力量的流动摊贩远去后,这些沿街店铺的业态就无法适应新变化了。”上海群利实业有限公司静安分公司总经理徐定良说。徐定良负责临汾路上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的经营工作,已经有20多年,这两条路的变化他都看在眼中。

  外来消费者没有了,但社区消费的潜力逐步显现出来:彭浦新村街道是大型居民区,周边却一直没有大型购物中心与商场,沿街小店小铺是居民生活购物的重要渠道。供给匹配需求,市场化力量在两条路上开始进行了自我修复与调整。

  临汾路上有幢两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彭浦夜市”时主要经营KTV等娱乐休闲行业,以接待外区顾客为主。“彭浦夜市”消失后,这里的生意衰落下来。物业方后来转型为综合餐饮场所,打造了一处价格亲民的美食广场,引入多种特色小吃入驻,在最好的黄金位置引入了价廉物美的上海老字号餐饮。没过两年,这里的人气渐渐恢复了。

  这几年,徐定良经营的这家国营百货商店,一直在跟着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调整,前些年引入了彭浦新村第一家城隍珠宝、雷允上等老字号。这两年,看到居民有购买进口食品的需求,又引入了一家性价比颇高的进口食品销售小店。

  离开“彭浦夜市”后,顾小香到其他街区经营过两三年,但经营情况一般。“总感觉临汾路与闻喜路才是‘彭浦第一炸’的‘根’。”2017年初,在街道帮助下,“彭浦第一炸”有证有照地回归了临汾路。为了纪念这个新的开始,小店更名为“彭浦胖胖炸鸡腿”。新店处于沿街的好市口,符合食品经营的要求,可以安装排风、净化器等设施,已经完全没有油烟、噪音扰民的问题了。

  “在这样的经营环境里,我们经营者也感觉舒适。”顾小香这两年还非常注重产品创新。“现在的主要客源是社区居民。炸鸡腿再好吃,居民也不可能总吃这个,还是要不断推出新品,才能吸引居民一而再地光顾。”除了炸鸡类,“彭浦胖胖炸鸡腿”还有各种炸物,如椒盐脆皮蹄髈、椒盐脆皮猪手,都是这个夏天小店热销的产品。

  当年的“彭浦夜市”缺少了对摊位、店铺的有效监管。如今,街道在临汾路、闻喜路率先实施了“全要素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系统”。街面、商店、公共设施等信息全部输入了信息库,一旦有街道管理执法人员发现问题,会上传到平台系统,平台系统将自动提示和预警,由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两条路上的沿街店铺都在醒目位置贴上了“二维码”,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了解到这些店铺的公开信息,在店铺内购物遇到纠纷也可以反馈给“全要素智能管理平台系统”,能得到积极处置与反馈。闵行十大美食2018年,因“彭浦夜市”闻名的彭浦新村街道,还成为了上海市第一个无证照餐饮零经营的社区。

  这几年,两条路上的商户有了抱团经营、服务居民的想法。在党建引领下,两条路分别成立了商会分会,分会牵头在临汾路与平顺路路口树起了全国第一个由商会牵头的“雷锋公益服务亭”。小亭子每天对外开放,有志愿者值守,是商户的“娘家”,商户遇到任何经营问题,可以找到这里的值班人员,请他们帮助联系街道进行咨询与解决;还是服务居民与消费者的驿站,提供免费直饮水、手机充电、避雨用品、引导咨询等便民服务。

  徐定良是临汾路商会分会的会长。他说,在经历了“彭浦夜市”后,越来越多的商户认识到,商业的繁荣一定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现在商户们都希望凝聚起来,积极参与美丽城区的自治和共治,做好生意、服务好居民。

  一种新型的商居关系正在两条路上渐渐形成。周边社区居民感同身受着街区的变化、商户的变化,也在积极回馈着,比如“雷锋公益服务亭”的值班工作由社区党员居民担任,无偿提供服务。

  “彭浦夜市”被整治后,很多人认为,临汾路、闻喜路“完了”,不可能再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但经过几年发展,市场力量踏准了社区商业的脉搏,自发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商业调整,两条路重新有了活跃的商业氛围,聚拢了一定的人气,还有了一点夜间经济的气息。

  两条路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商业面貌,不仅因为顺应了商业发展的规律,也离不开多方共同构建的和谐商居关系。

  “彭浦夜市”太有名了,但也太扰民了。记者采访的几位社区居民、沿街店铺经营者,甚至靠夜市起家的“彭浦第一炸”经营者都说“当年那个扰民夜市,是万万要不得的”。他们会这样说,正是因为亲身感受过扰民夜市给生活与经营带来的困扰。也正因有这样的经历,这些经营者可能比其他地方的经营者,更懂得与居民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记者在采访中,临汾路商会分会会长徐定良不止一次提到,沿街商户会非常自觉地参加到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门责管理等社区治理中,这是很难得的。

  和谐商居关系的构建,也离不开属地街道的服务与管理。为了帮助“彭浦第一炸”等特色小吃回归,彭浦新村街道为这些经营者牵线搭桥,找到合适的经营场地,并对经营环境规范化进行指导与监管,让回归的特色小吃也能成为受居民欢迎的便民小吃;为了防止流动摊贩的回潮,街道城管中队至今坚持每天晚上5点到凌晨12点固守街区,保证了周边良好环境的持续;为规范沿街商户经营,街道打造了“全要素智能管理”,一旦发现商户存在扰民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当商户经营有序了,与周边居民关系融洽了,社区商业发展才可以持续,夜间经济氛围也会慢慢涵养出来。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