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走出特色乡村振兴模式:因地制宜 深挖大江
吴江七都开弦弓村因学名“江村”而备受瞩目,成为社会学调查的基地和世界观察中国社会的窗口。其实,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江村经济》起源于开弦弓村,但不局限于开弦弓村,他提及的“江村”实际上是一个“泛江村”的概念,是基于吴江广大区域的研究。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江南水乡标杆行动中,吴江区深挖大江村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并且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走出具有江村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秋冬时节,在有着700亩规模大小的吴江区蚕桑科技示范园内记者看到,只有零星的几名工人在忙于田间管理。与传统的人工种桑模式不同的是,这里的桑树浇灌全部采用滴灌式,还有除草、翻耕和采桑等也都是机械化操作。
工人周菊英说,“原来700亩桑树田人工起码要50至60人管理,现在机械化种植以后10多个人就够了。”
这是江苏华佳集团公司致力打造种桑养蚕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华佳集团公司拥有从育种、种桑、养蚕、缫丝、捻线、织造到服装、家纺完整的真丝绸产业链,是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农、工、东海美食商真丝绸专业化知名企业,主打的“迎春花”白厂丝和“桑罗”服装分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那么为何现在还要专注于一产、从事蚕桑种植?
集团董事长王春花说,“我们这个行业竞争优势靠什么?就是原料茧。如果我们现在的原料茧没有,以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就很难说。像我们的“桑罗”品牌,在以后到处去求人家买一点原料茧,质量就不保证,也没有对市场控制的能力。第二个,我们现在“桑罗”这个品质为什么这样好,那我们的产品质量肯定比人家好。”
吴江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距今有47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吴江区盛泽镇就已成为全国四大绸都之一,享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名。但在最近的二十几年内,吴江的蚕业快速萎缩,年发蚕种量由1993年最多时的35万张、桑地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下降到如今的饲养蚕种不过5600多张、桑园面积仅在3万亩左右。
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吴江区深挖大江村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特色产业,一方面通过推广“秋种春养”新技术、覆盖蚕桑保险等方式有效减缓了蚕业的萎缩速度;另一方面,又相继出台多个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提高蚕桑生态补偿标准,重点支持蚕桑示范园、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蚕桑提升改造,由养殖农业向“蚕桑+丝绸+旅游”转变,强化示范效应。
目前一条致力打造水韵桑田丝绸生活体验轴和经典文化研学区、蚕乡湿地体验区、田园康养旅居区的“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旅游带,已经启动建设。
区旅游局计师益说,“作为旅游局,接下来要重点地把吴江的蚕桑丝绸等内容与旅游深度地融合,然后依托江村费孝通纪念馆等周边独特的资源,形成“新江村”大文化体系,打造一个乡贤圣地的品牌。”(苏州广电全媒体记者张良法报道)
今天起,苏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2018年施教区范围将陆续公布。名城苏州将为你持续关注。[详细]
居住在苏州的你,一定不会对智能快递柜感到陌生。在网上“买买买”之后,即使白天上班,快递员也会及时把包裹送到你家楼下,并放在广泛分布于居民小区、写字楼等地的智能快递柜中,只需输入相应的验证码,便能取出包裹。不过,家住世贸运河城的部分业主发现,小区一楼的快递柜各自为战,显得有点乱,还占据了居民大量的公共空间。东海美食[详细]
两台并排挨着的,带有检测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显示的数值却相差七八十,相隔一米都不到。让人不禁怀疑,霾表测空气质量靠谱吗?[详细]
15年来,每天早晨起床,曹竹娟都要帮着丈夫做这样的康复按摩,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于瘦小的曹竹娟来说,早已经气喘吁吁。2003年9月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们家原本平静的生活。[详细]
“2017寻找苏州最美教师”活动自2017年9月8日上线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详细]2017苏州市网络文化季闭幕式阴雨模式开启,国庆长假要“泡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