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色成就高淳富民产业
【南京日报报道】农民人均4840元的纯收入,30%来自建筑业,13.5%由水产业贡献,18.6%由造船水运业承载。
一组简单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是3大传统产业成就了高淳人民今天的富裕。已走上“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之路的高淳,始终没有忘记“特色兴县”,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使3大传统产业迅速提档升级,将一如继往地承载富民重任。
如果说品牌是一个地区的名片,那么,生态品牌就是高淳最靓的名片。作为南京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水相依的独特生态气候环境,赋予了高淳“江南圣地”的美誉。
在这块“江南圣地”,大青蟹是高淳的优势产业,但优势并不等于效益。苏南、苏北能养螃蟹的地方很多,要想让高淳螃蟹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就必须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提高品质,全力打造自身品牌,构筑以市场为龙头的产、加、销产业链。
于是,高淳螃蟹“产业”开始了质与量的同步高速发展:1999年,成功注册“固城湖牌”螃蟹商标;2001年,螃蟹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到2004年,已经扩大到20万亩,成蟹产量高达650万公斤,昔日的稻田养殖,也演变成为生态养殖。高淳不仅有了江苏省第一家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制订了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标准,还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就在人们不理解高淳蟹农为什么热衷搞科研的时候,一顶顶桂冠接踵而至地“戴”到了高淳螃蟹头上:全国第一个有机螃蟹生产基地,江苏第一个水产类著名商标,江苏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周边地区所产的同规格螃蟹需要压价促销,价高一等的高淳螃蟹却需要“走后门”才能抢“鲜”到手。
副县长孔德华自豪地说,有了这些金字招牌“罩着”,加上“爱惜羽毛”的高淳蟹农精心呵护,已经“横行”国内市场、行销东南亚地区的固城湖螃蟹,何愁不能致富一方百姓呢?
说起高淳的造船水运业,就不能不提昔日的“渔化子村”、今日的金陵首富村——武家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均仅有3分地的武家嘴人,被迫撑着小木船下石臼湖寻求生计。这一闯,武家嘴人闯出了一方新天地:从水阳江边、石臼湖畔,到长江岸边,凡是能造船的地方,高淳民工们土法上马,搭个简易的船坞,三五个月就拉响了汽笛。目前,高淳全县已经拥有大小船只1951艘,运输吨位达到95.86万吨,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然而,这种露天造船搞水运的方式,毕竟存在着诸多隐忧,也不适应现代运输业的发展潮流。为了把传统的优势行业变成长期的优势产业,高淳提出了“造船工厂化、经营公司化、产业集团化”的发展战略。由此,高淳很快在水阳江两岸规划了一条造船带。县委副书记束建民透露说,目前,前期论证已全部完成,由于得到了现有18家船厂的热烈追捧,专门打造3000吨以下吨位船舶的造船带,将在年内全面启动。而早已瞄准了远洋运输的高淳人,在已有一个雨花造船基地的前提下,又着手在八卦洲打造自己专用的海运造船公司。
在实施“造船工厂化”改造的同时,为了做大武家嘴这一水运“旗舰”,今年4月,武家嘴村集体、南钢和船主三方,以资产为纽带,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鑫武海运集团,真正走上了公司化运作之路。淮安美食此外,武家嘴还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远洋运输公司,专门聘请高级管理人才打理远洋运输业务。
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特种水产和以武家嘴为代表的造船水运,虽说名闻遐迩,但把水产、水运和建筑放在一起比较,水运和水产两大产业的总产值,却只有3.96万名建筑民工所创造产值的一半。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来自“泥瓦刀”的贡献就达到了1480元。
出路出路,走出家门才有路!靠着这句座右铭和“南京六建”这顶“红帽子”的支撑,第一代高淳建筑民工从“掏阴沟”开始,成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然而,4万铁军全靠“六建”这一块牌子闯市场,风险实在太大。调研发现这一潜在危机的县委书记刘以安,提出了加快建筑业高等级资质裂变、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省外市场开拓的要求。短短3年间,高淳建筑业有了4家一级资质企业,过去单一承接土建工程的高淳建筑业,开始向装潢、道路、桥梁、安装等领域延伸;省外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武汉、北京、青岛、威海、安庆、承德……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了高淳建筑铁军的身影。
县建工局局长童方家说,在建筑业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在实施“三个加快”过程中,高淳已经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放在了焦点位置。预计到今年末,高淳建筑铁军将完成600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创造50亿元的施工产值,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贡献30%的份额。跨域发展,打造南京都市圈又一副中心在高淳,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在战斗中,为了确保军事情报的高度保密,高淳籍战士凭借古吴语方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受到了部队首长的嘉奖。
这则故事的背后,高淳人看到的却是高淳被长期边缘化了的“悲哀”。县委书记刘以安介绍说,处在苏南、皖南和南京交汇点上的高淳,一直是个“死角”,以至于形成了“路到高淳就断头,人到高淳就回头”的说法。
而今,宁高高速和高等级的双望公路、芜太公路、宁高公路建成通车,加上西连长江黄金水道、东接太湖水网的芜太运河穿域而过,昔日的劣势成了今天的优势,就此引发高淳借北临南京,西、南分别与安徽接壤的区位特点,打造成南京都市圈又一副中心的目标。根据规划,3年后,高淳的3大边贸市场,营业面积将从14万平方米扩大到36万平方米,商品交易额突破24亿,形成以固城湖螃蟹、水产为特色的高淳水产批发市场,以建材、装饰、机电产品为主的高淳大市场,以服装及其他穿着类商品为主的高淳服装商贸城,以地产和皖南地区绿色食品为主的高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以渔饲料、渔药、渔具、渔网等为主的高淳渔类用品市场。争取用2—3年的时间,辐射南京和安徽两地的人群达100万人。此外,还将引进面积7000平方米的苏宁或五星家电大卖场,增强自身对内对外的服务功能、辐射能力,最终奠定名副其实的边贸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