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仁市“五字诀”打造美丽乡村
为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兴仁市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狠抓环境治理和群众素质提升,打造出了一个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示范村。
规划为“纲”。兴仁市结合各村实际,除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外,还进行分级规划,包括文化规划、风貌规划、景观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着力建设特色产业村、特色民族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环境村、移民新村“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同时还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因村制宜,充分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民俗民间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既做到有统一标准,又要彰显个性特色,体现地域特点。
环境为“基”。兴仁市把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对过境公路沿线村寨、美丽乡村进行示范村建设,建立起了农村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环卫工人,做到人员、经费、设施“三保障”,并逐步推行了环卫工作市场化。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统筹的运作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彻底改变垃圾乱堆乱放的陈规陋习。通过定期对河道沟渠进行清理,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进行绿化、美化,打造了一批树绿、花香的美丽乡村。
素质为“核”。文明是管出来的,也是教出来、养出来的。兴仁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坚持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为核心,让老百姓在物质上富起来的同时,在思想素养、道德修养、文化涵养等方面也“富”起来。加强农村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充分运用农村文化广场、村头巷尾、村民院落等,通过宣传标语、墙绘、雕塑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发挥了净化心灵和美化环境的双重效用。组织开展乡赛会、村赛会等农体、文体竞技活动,让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积极景象。以积德榜、家庭美德之星、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为载体,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氛围。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从转变群众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入手,通过宣传教育、检查评比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入开展礼仪宣传教育,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突出因村制宜、落细落小、科学规范,水城十大美食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形成共识,相互督促,共同提高,使行为规范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
文化为“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兴仁市特别注重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保护和传承,对古建筑、古祠堂、古井、古墙、古桥、古村落等进行保护。同时按照群众需求,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大力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结对子、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扶持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整合各类建设资金,加强对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农村道德讲堂等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155个村(居、社区)全部实现了文化场所建设全覆盖,为农村文体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大力发掘反映村落个性的耕读文化、民俗风情、水城十大美食民间技艺,充分展现了不同特点的村落文化,水城十大美食使优秀民间文化活了起来、传了下去,留住了“乡愁”的记忆。
创新为“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兴仁市强化“创新”和突出“特色”。围绕民风民俗打造了鲤鱼坝、三家寨、鹧鸪园等少数民族村寨,围绕自然风光打造了马金河、绿荫河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围绕产业打造了马家屯、杨泗屯等特色农业产业村寨。同时用好山、林、湖、河等自然资源,依山就势、傍河就景,加强绿化景观建设,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以政策、财税、自然资源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大大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通讯员 李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