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今年一开春,开化县华埠镇独山村的e云乡村振兴产业园里,旅游大巴车每天进进出出。从龙顶茶、蜂蜜、中药材,到清水鱼、山茶油等农副产品,游客们喜滋滋地零距离购买开化土货。他们说,这里的土货既新鲜,价格又实惠,真是物有所值。
振兴产业园的一位管理人员介绍,让游客们能零距离购买物美价廉的土货,是开化转变“重前期、轻运营”观念,通过全面提升运营能力,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化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入手,积极开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全面加快开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其生动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微改造”的精髓在于把“绣花”功夫做足,就是立足乡村原生态底色,用“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通过新业态植入、提升,实现居民生活与旅游发展共赢。
高田坑村以区域内原生态的山水环境为发展基础,在不影响原住村民生活的前提下,将村庄进行改造活化,打造成集文创、民宿、餐饮、观星、松阳十大美食露营、研学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该村根据自身独特的“观星”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在村中建立暗夜公园星空万象馆,其中包含观星露营基地、鹊桥云顶、寻星大道等景点,并计划以暗夜公园为圆心,打造华东最大的观星圣地。此举破解了旅游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真正通过“微改造”实现了村庄“生活、生产、生态”的三生融合。
无论是“绣花功夫”,还是“沉下心去、细心打磨”,需要的是“跳出开化看开化”的视野和胸怀。
在开化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源头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诸多文化多元交织,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持久发展之力,成为挖不尽的文化“宝藏”和“神仙境地”。
开化想方设法擦亮环境原色,实现路边、山边、水边绿化、洁化、美化,让群众可“席地而坐”,可“悦心而游”;守护历史底色,保护古镇、古桥、古树、古塔,以历史文化为脉络,振兴千年古城;擦亮景点成色,凸显当地特色,打造一个个辨识程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景观节点。
为此,开化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中,紧扣全民旅游时代新需求,把心思放在重塑内涵和建立标准上,推出“旅游产业提升规范”,松阳十大美食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提升品位格调、服务环境,标准化打造全域旅游精品,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同时,还率先在全国发布《开化菜》制配地方标准,建立菜品全链条烹饪和经营管理标准体系,擦亮了开化美食金名片,提高了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
此外,开化还千方百计在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延续文化,让文明和文化焕发出创新、创意和创业的时代活力,努力打造更美丽的环境,塑造更美好的记忆,营造更美满的生活。
下淤村的“微改造、精提升”坚持以文艺赋能,整合“碎片化”资源,有偿收储了36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以“微改造”的方式,对建筑立面、室内软装进行改造装饰,营造出了主客共享的空间,这些用途各异的微空间,为艺术兴村注入了新动力和新业态。正因如此,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7个国家级、17个省级荣誉称号,成为开化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截至目前,下淤乡村未来社区共接待游客20.63万人次,旅游经营性收入达23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