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这条推文下上海网友刷屏了:感谢重庆!要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声感谢。对山城白衣天使们满屏的“感谢”,也是众多上海市民的心声。
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的重庆人,青浦美食深深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温暖,他们纷纷为家乡的医护工作者们点赞。网友“苏面面”说,她是重庆人,住上海九亭,每次做核酸,听到这次是重庆来支援的,她都特别感动,家乡人来了!
除了满屏的“感谢”,上海的网友们还对山城白衣天使们发出邀约,期待疫情过后,他们能再到松江,品美食、赏美景……感受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温度和热情。
深夜,在评论区聊到美食,网友们根本停不下来!上海的网友们期待着疫情结束后,要来重庆旅游,吃火锅,吃小面,吃豆花儿……
同饮一江水,情深似海深!重庆的网友们也对上海市民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到重庆品美食,赏美景。
5月25日,在送别现场,重庆市援沪医疗队的队员们纷纷合影留念,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依依惜别。
万水千山心不远,山河无恙再相见。在得知重庆医疗队即将踏上返程的消息后,松江市民等候在车队通过的地方。
大家高举着手中标语,长拉着横幅,向渐渐远去的车队频频挥手,用一声声感谢、一句句道别,表达松江市民内心最真诚的感动与敬意。
一个多月的时间,重庆市援沪医疗队的队员们早已在和松江人民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情谊。
“共同战疫的日子里,我们用真诚之心感动彼此,每天都在温暖和感动中度过。”重庆市援沪医疗一队队长、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副院长张丹说,医疗队在沪期间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生活保障,都得到了松江人民和松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一个个动情的爱心举措,让我们体会到了松江人民的深情厚谊。”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周友门是一位“准爸爸”,关键时刻毅然告别家人驰援上海的他,也被松江人民的热情所感动,崇明特产“一路走来,我们同在一条战线上,一同坚守阵地、共克时艰,既收获了战疫的节节胜利,也收获了彼此的友谊,祝愿上海的明天更美好!”
陈力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胸心外科主任医师、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陈家祖孙三代从医,六十多年前,他的祖父母作为当时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教授,随校西迁,组建重庆医学院——即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对我个人来说,这次不仅仅是一衣带水的情感,更是弘扬‘西迁精神’回到家乡,为家乡出力。”陈力说。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志愿加入重庆援鄂医疗队,我志愿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不计酬劳,不计生死,只求参战!”这是重庆市援沪医疗队队员王莉在2020年武汉疫情时提交的“请战书”,这次她留下刚上幼儿园的大宝和刚满周岁的小宝,又跟着大部队踏上了驰援上海的逆行征途。
“我是党员,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而且有多次抗疫经历,我申请出征上海。”重庆市援沪医疗队员宋晶彦被同事们称为“抗疫先锋”,2020年驰援武汉,2021年奔赴吉林,这次又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上海松江。
重庆市援沪医疗队一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赵庆华,是第四十五届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再不冲锋我就要退休了,我要在援沪抗疫一线与青年护士们一起战斗。”59岁的她临行前这样说。
4月15日,重庆市援沪医疗队队员杨鑫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仿佛进入了大战前的寂静,队员们抓紧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梳理工作流程。每一名队员都在为抗疫出力,这是一支无所畏惧、团结友爱的队伍,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重庆市援沪医疗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因地制宜、分批投入、压茬推进、有序接替”的方式投入战斗。
4月17日,松江3号集中隔离收治点开舱,赵庆华与同事们从早上7时开始进入隔离点,她一边铺病床一边告诉同事们:“在重庆,我们一直践行‘接待热心、诊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优质护理标准,现在我们要将‘五心’服务运用到这里,为我们同饮一江水的亲人们做好救治工作。”
晚上8时,隔离点接到通知:半小时后将有隔离人员进舱。赵庆华组织大家更换衣服,并提醒大家在关爱隔离人员的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那天,赵庆华一直忙到夜里12时,当晚身为总值班的她,休息的床是由三个大箱子拼凑而成。
在赵庆华的带领下,松江3号集中隔离收治点创新实施了动态调整隔离点内区域,组建了慢病患者专科护理小组,推行了快速康复“五步操”,建立了“五心”广播站、“健康加油站”。
5月6日,医疗队队员李霞接到支援社区核酸采样的任务,她前往的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电梯,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医护人员上门采样,李霞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穿着厚重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的她,辗转了一栋又一栋楼……
在给一名卧床三年的93岁高龄老人做核酸采样时,老人异常配合。“奶奶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嘴角上扬的微笑让我觉得很温暖,所有的疲惫消失了,被需要的感觉真好!”李霞开心地说。
早在援沪医疗队出发前,他们就已考虑到隔离收治点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做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于是,隔离收治点设置起了“学习书吧”,摆放上了《浪花少年侦探团》《绿野仙踪》《中华上下五千年》《大中华寻宝记》《极限大挑战》等童话科普书籍。
“感谢重庆援沪医疗队的小姐姐们帮我做小课堂。”在即将出舱时,小男孩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
4月22日晚,一名阿姨焦急地来到护士站:“我头很痛,感觉血压很高,睡不着。”医疗队队员易红美赶紧为阿姨搬来凳子,她一边安抚阿姨的情绪,一边为阿姨测血压和氧饱和度,结果均显示正常。
易红美耐心地安慰道:“您的血压是正常的,请您放心。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会随时来到您的身边,现在我们就是您的亲人。”道谢后,这名阿姨安心地回到了床上。
第二天,阿姨再次找到易红美说:“你的安慰让我昨晚睡了一个好觉,谢谢你,孩子。”
“张院长,送给您一束美丽的小雏菊,它代表着我们对您的爱,也代表着您带领大家终将取得抗疫的胜利!”一名即将出舱的隔离人员手捧花束,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松江3号集中隔离收治点院长张丹。
从综合协调支持到物资需求保障,从各项制度流程制定到隔离点管理方案落实,身为一队队长的张丹带领团队飞速地运转起来,夜以继日地奋战……仅在松江3号集中隔离收治点,队员们就收到52封感谢信。
“感谢来自重庆的白衣天使们,是你们用自己的爱心汇聚成春日最靓丽的风景,带着永不退缩的执着与义无反顾的精神来到上海……今日你们为我们负重前行,他日我们定勇敢担当,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一名隔离人员在信中写道。
5月25日,重庆市援沪医疗队(下称重庆医疗队)平安返渝,全队1567名医疗队员连续42天实现“零感染”,真正做到了“健健康康去,平平安安回”。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来了解“零感染”背后的故事。
4月15日,重庆医疗队抵达上海次日,就接到进驻松江区2号方舱医院的任务。出发前,全体医疗队员都接受了院感防控培训和考核。
“刚入舱时,一些工勤人员会走错通道、逆行等,院感防护技能几乎为零。”医疗队员游璐坦言。针对这一情况,医疗队制定了培训计划,进行舱外分时段滚动培训和舱内实时指导培训。
“感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医疗分队负责人张丹介绍,医疗队排查感控风险点,坚持梳理感控红线、筑牢感控防线、把握感控主线、坚守感控底线等“四线”并重,切实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做到‘零感染’,努力得100分。”
接到援沪任务,重庆医疗队就组建了包括多家市级定点医院院感科负责人、市级院感专家组成的感控队伍;在抗疫一线,各方舱医院成立院感组,设立专职院感督导员,制定《重庆援沪医疗队感染防控管理方案》。
在松江区1号方舱医院,护理负责人赵庆华牵头开展“三分三全三结合”院感知识及技能培训。“三分”即分人群、分层次、分阶段;“三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三结合”即线上、线下及专业培训与寓教于乐相结合,筑牢感控防线号方舱医院按照“三通”纵向管理模式推进院感防控工作,上与指挥部加强沟通;中与松江联合组织对消防人员、公安人员、安保人员等进行院感安全培训;下将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人人知晓、人人落实。该方舱医院负责人胡怀东称,正是因为整合三方力量,才成功应对了4月25日极端天气的侵袭,保证了方舱的安全运行。
“三级感控全监督。”4号方舱医院负责人潘传波介绍,一线小时监控每一位出舱人员脱卸防护用品的操作流程,对不规范行为及时提醒纠错;二线院感每日对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感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对舱内突发事件及时指导处理;三线院感对三区院感防控管理开展三级质控。“方舱院长直管院感防控工作,三级督查并行。”
此外,重庆医疗队还建立“驾照式”计分管理制,在脱卸间被院感员纠错提醒、被录制作为典型案例都要扣分,扣满3分人员须停岗接受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岗。停岗培训2次及以上人员(即扣满6分),不得再从事方舱工作。
“为白衣天使穿上安全的‘铠甲’”核酸采集涉及管控区、青浦美食封控区及防范区,医疗队采集分队首次进社区就与当地居民和志愿者发生了分歧。
“他们觉得手消毒的次数太多,有些浪费时间。”在核酸采样中,医疗队员坚持采集一个人就消毒洗手一次,但当地居民和志愿者提出每采集10人进行一次手消毒,认为这样速度更快。感控组组长李晓红说,“我们也巴不得快点,但院感防控不允许!”
李晓红称,规范的手卫生,可以将有可能带给居民的交叉感染降到最低。后来,队员们不断宣传,最终赢得了居民和志愿者的理解,有人还拍摄短片夸赞医疗队的手卫生特别规范。
不只是手卫生问题,有的志愿者穿戴防护服不规范。为此,李晓红又与马旭珏、徐秋兰等队员开展问卷调查,针对性地对志愿者及居民进行感控知识培训。
“双向防护是感控的两个屏障。” 医疗分队负责人石红军介绍,核酸采集团队优选培养50余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感控经验的医生、护士担任采集点感控督导员,承担队员防护用品穿脱指导、采样点设置、医疗废物处置,以及应急事件处置等全环节的感控督导工作。“为白衣天使穿上安全的‘铠甲’。”
针对采样布点多、固定或移动方式不确定,队员分散等问题,感控组还统一防护用品穿戴标准,根据不同场景采取不同防护,固定采样点统一口罩、帽子、防护服、两层手套、靴套;进楼层或三轮车移动采样加穿隔离衣;阳性复核更换防护用品,为队员防护提供了同质化标准;采样结束后,队员们两两一组相互监督防护服脱卸。
宁小媚是一名核酸采集感控员。每次进社区采样,她都要督导、查看用物摆放、环境消杀是否符合规定,每个点位的清洁区、污染区是否分开,并监督队员是否宣传提醒“间隔2米距离、采样时屏气、小朋友不要碰阿姨的手、不能将手放在桌子上”等院感知识。
“他们是最专业的、最规范的!”从不理解到点赞,医疗队的核酸采样工作得到了当地居民和志愿者的认可。
“为队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家’”门外物品摆放不合理、队员将外出服直接放门外、走廊通风效果不佳……医疗队刚入住洲际酒店,院感驻地组长龙从燕就指出了一系列问题。
洲际酒店既有核酸采集队员,也有方舱医院工作队员,24小时都有人进出,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为给队员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家”。驻地感控组主动提出24小时值守,安排返回消杀班,为结束工作返回驻地的队员进行体温检测、随身物品消杀、手卫生监督、工作手机保管充电等。“我们愿做黑夜里的一束光,等着战友们‘回家’。”医疗队员石朝艺这样说。
为确保各项物资规范储备和使用,医疗队第五分队还推行库房管理标准化、物资储存清单化、物资出入流程化、物资保供精准化等“四化”管理。医疗队员陈珊透露,该物资管理模式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的高度肯定,并要求推广运用。
在森林酒店,院感团队负责人陈志美牵头建立健全楼栋包干、驻地酒店负责人协同管理机制,制定驻地酒店感染防控实施细则、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返回酒店及房间流程,设置应急隔离房间,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酒店管理‘两手抓’。”陈志美称,一手抓感控培训,特别是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驻地酒店环境安全;一手抓健康管理,每日报送健康状况,同质化管理酒店工作人员。“同时采取二级督导,一级督导员每日巡查、二级督导员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感控是疫情防控的生命。重庆医疗队还突出人文关怀,通过丰富闲暇活动、加强心理辅导、解除后顾之忧、经常性关心慰问、一对一谈话疏导等人文关怀举措,纾解了队员压力,提振了昂扬斗志。
做好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请适龄、无禁忌症人群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市民,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冲刺开通!轨道江跳线,启动试运行“跑图”2022年5月28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