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陆家嘴建筑群能“玩”的哈氏淇淋筒
今天,2021年度上海特色伴手礼进行了公开评选。 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摄(下同)
可以“吃”的陆家嘴建筑群松糕,可以“玩”的哈氏淇淋筒,可以“闻”的石库门非遗香囊,可以“读”的沪语衣帽……上海的特色伴手礼,又玩出了新花样。
今天,2021年度上海特色伴手礼进行了公开评选,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评选后,最终30款产品获评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金榜),普陀十大美食36件产品获评上海特色伴手礼(银榜)。
一进评选会场,记者就闻到了一股奶油香。 循味找去,一盘盘采用新西兰黄油制成的哈氏淇淋筒,成了场上最吸睛的食物。原来,这款伴手礼不仅能吃,还可以用玩的方式进行DIY创作,巧克力棒、蓝莓、葡萄干等各种食材都可以“撒”在奶油上,甚至有消费者将哈氏很受欢迎的锅巴碎当做配料撒在上面,软糯奶油和脆脆的锅巴在唇齿间融合,成了一款独一无二的淇淋筒。
“老字号也要融入一些可以‘打卡’的元素。淇淋筒是海派老式点心,‘玩转’起来后,就更年轻了。”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萍告诉记者,下一步各门店可能也会尝试引入DIY模式,并新研发淇淋筒礼盒,盒内配上冰袋和DIY食材配件袋,让大家把可以“玩”的海派点心带回家。
同样可以“玩”的,还有第二年参加伴手礼评选的杏家香囊。今年,作为闵行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杏家香囊,与雷允上北区合作,推出一款《世纪之门》香囊礼盒。礼盒中,加入雷允上药粉的香囊钥匙圈小巧精致,用非遗技艺绣成的书签则模样可爱。既实用又小巧的产品,真正诠释了“伴手礼”的含义。有趣的是,两款产品外形都如同“一大会址”的大门,并已被一大会址纪念馆永久收藏。
杏家香囊传承人郑会雄表示,自从去年“手鞠香囊”参与伴手礼评选后,香囊技艺已通过“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渠道,走入上海闵行、杨浦、虹口等区的社区文化中心,成为沪上首款可以让市民体验制作的伴手礼,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提供了30多节课程,参与者有1000多人次。”郑会雄说。
除了连续多年参与伴手礼评选的企业,今年场上还有一些“新面孔”。比如第一次参加的“八十八亩田”,带来了市级非遗名点叶榭软糕,最终获得全场第一。叶榭软糕始产于明代松江,传承至今四百多年,精选优质粳米,秉承浸米发酵传统工艺,有着“松、软、香、甜、肥”等特点。
记者看到,与传统软糕不同,伴手礼叶榭软糕上,印有“侬好上海”“魅力魔都”等独具特色的字样,给人带来惊喜。一款长方形软糕上则印有东方明珠等陆家嘴建筑群,好吃又好看。“为参与评选,我们特地制作了这款概念性产品,希望将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相融合。”“八十八亩田”现场负责人黄林阳说。
登样、来赛、出俏、结棍、赖学精……这些上海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同为首次参加评选的哈芙琳,是上海一家老牌校服企业。在与学校的接触中,眼见如今的青少年能讲纯正沪语的越来越少,哈芙琳就以“沪言沪语”为灵感,为青少年设计了国潮休闲产品系列,并做成T恤、帆布袋、棒球帽等伴手礼,希望引导青少年传承沪语文化,成为真正的“守沪人”。
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今年上海特色伴手礼评测从4月启动征集,经过初选和甄选,50家企业的66件产品进入今天的优选轮评测环节。
在现场,来自各领域的11名专家评委从地域特色、品牌文化、产品体验等维度,结合甄选轮消费者评测数据进行评判。
最终,八十八亩田叶榭软糕、龙凤蕙质兰心团扇等30件产品,被评为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屋里香富贵连年礼盒、Milandu贵人瓷骨质瓷茶咖具等36件产品,被评为上海特色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