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丨江西省浮梁县勒功村
万年特产婺源特产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 今年3月,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我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中国之声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特别策划《中国传统村落》,在乡村里看见中国,在乡音里解开乡愁。
勒功村坐落于浮梁县勒功乡东北面,依山傍水,毗邻安徽祁门。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提“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便是勒功村所在的浮梁县。勒功乡距离浮梁县城约60公里,距离瓷都景德镇约70公里。汉元嘉元年(151年),勒功境内宝莲山上始建双峰寺,到南北朝时期,勒功村已具雏形。至唐末、北宋初期,黄氏、王氏、冯氏等族姓先后迁居勒功,村落规模渐大。唐中期勒功称镇,北宋时期勒功称市,号称“千烟”(一千户人家)赣州十大美食。明代初期,王姓渐旺,人才辈出。彼时,勒功经济空前繁荣,人多地广,富甲一方,民谣“上街豆腐中街酒,下街店铺家家有”就是很好的佐证。
勒功学校教师王建来介绍:“勒功曾是很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在宋代的时候出现水运码头,到明代码头数量达到四座,每天过往的船只有300余艘。”
水运码头位于勒功村杨村河旁,始建于宋代,青石板铺砌,有20层台阶。主要用于水上货运和两岸通航。由于水运便利,清朝年间,驻桃墅镇的巡检司曾迁于勒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勒功村的窑柴、茶叶等土特产仍是从这里装卸货物运往景德镇。
从明代开始,勒功商业和水运发达,是皖赣浙及周边地区水运交通枢纽和货物运输集散地。水运码头,它见证了勒功商贸发达、交通便利的辉煌历史。
勒功学校教师王建来说:“在距今900来年前的南宋时期,勒功村民就能够做出像赵州桥一样的单孔单圈石拱桥,确实不容易可见勒功的先人勤劳智慧。”
黄勒桥位于勒功村北田畈,由曾任琼州太守、苏州太守的黄雄于公元1105年主持建造,距今900多年。黄勒桥是单孔拱桥,青石砌筑,南北走向,桥长7米,宽3.5米赣州十大美食,横跨在查家坞流向杨村河的小河上,是村民田地耕作的跨河便道,现仍发挥交通作用。黄勒桥精巧的设计、坚固的结构,充分体现了勒功先人的勤劳智慧,是勒功农耕文明发达的有力见证。
勒功乡文化站站长查斌说:“古塔外形是六角菱形,六面均为拱率1/20的内弧形。塔高约17米,外五层内九层,取‘九五之尊’之意。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塔身自下而上慢慢收拢。这种形式的砖塔,在国内尚属罕见赣州十大美食,是研究中国弧身建筑的一个很好佐证。”
庆历壬午(1042)年,翰林院大学士黄叔道退休还乡,牵头组织将当地“阇黎庵”扩建改造,改名“双峰寺”,并由其好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题匾额。双峰塔保存现状较好,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和勒功族姓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生日糖饼非遗传承人汪福凤介绍:“我们糖饼里面的要有馅,里面的馅是很讲究的,有芝麻、白糖和猪油三种料配制而成,芝麻要研成粉。”
生日糖饼是勒功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传统美食。2021年,勒功村的“糖饼的制作”入选浮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糖饼制作过程一般分选材、舂粉、蒸馅、和粉、压模、屉蒸和点红七步。每当家里的小孩即将满周岁,大人们就大张旗鼓地忙着做糖饼,然后将精美的糖饼分送亲戚、乡邻,并邀请他们到时来家里坐一坐。周岁那天,吃了糖饼的亲戚、家族就备上鸡蛋、粉皮、干豆角之类等土产作为礼品登门拜访,共同庆祝。如今,生日糖饼除了为周岁小孩庆生之外,也成了百姓闲时辅食和馈赠亲友的特色礼品。
今年3月,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我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