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做好“土特产”文章 收获更多好“丰”景

江苏美食特产 2023-04-09 01:30147未知admin

  初春时节,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油菜花竞相开放。刘朝富摄/光明图片

  看上去不起眼,创造的产值却着实令人惊叹,这就是“不可貌相”的“土特产”。丹东草莓、迁西板栗、盱眙小龙虾……当一个个地名与一种种产品组成的搭配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一桩桩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在广袤乡村漾起无穷活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日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

  春光渐近、气温转暖,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各果园,“咔嚓咔嚓”的剪枝声汇成动人的交响曲。“重点培养骨干枝,合理利用辅养枝,严格控制直立枝,枝要剪得错落有致,确保果园有效通风和透光,这样果子着色更好、甜味更足……”在果农李志信的果园里,洛川县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正手把手进行指导。

  “吃遍天下苹果,还想洛川苹果。”洛川苹果为啥这么红、这么甜?王晓东如数家珍:洛川处于渭北黄土高原核心地带,塬面广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降雨适中,拥有苹果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全部符合优质苹果生长七项气候指标的优生区,也是被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生态区。有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洛川在小苹果上做出大文章。目前,“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687.27亿元,全县95%的农民种植苹果,农民收入的95%来源于苹果。

  宁夏的枸杞、黑龙江五常的大米、云南的菌子……说起“土特产”,几乎每个人都能如“报菜名”般流畅地举出些例子。“土特产”之“土”,源于一方水土。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从南海之滨到白山黑水,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产品。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丰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大量的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农耕文明传承千年,多民族交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特色资源为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农特产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

  依托乡土、找准特色,是“土特产”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很多“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据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杂粮杂豆、果蔬茶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到9.7万亿元,建湖十大美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丰富了人们餐桌食物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向东告诉记者,做好“土特产”文章,润州十大美食不仅可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还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去年虽然天旱,但我那300多亩花生不但没减收,还比往年更赚钱,多亏加入了县里成立的花生高质量发展联合社,社里提供管理技术、优质种子、病虫害防治、花生高产有机肥等服务,种田不再单打独斗,大家抱团发展更得劲!”河南省正阳县新阮店乡国生农场农场主张国生最近正忙着备种,虽然花生种植还没开始,但他已在期待新一年的好收成。“在咱这儿,花生不愁卖,种好就有好收成!”

  为啥不愁卖?在花生种植面积达170多万亩、产量50多万吨,连续26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的正阳县,除了种植优质花生做大一产,还补齐产业链,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君乐宝、鲁花、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花生小镇、花生博物馆……一个个工厂园区相继扎根;花生炒货、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奶、生物制燃料、花生宴……一种种产品相继登场。被“吃干榨尽”的“正阳花生”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红红火火的花生经济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把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各地从“单一种植”到“接二连三”,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融合发展的好“丰”景,并把这些好“丰”景转化为更多好“钱景”。

  在种植柑橘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的脐橙种植户袁东方正忙着回复网店顾客的咨询。“长红、圆红、红肉、伦晚、夏金、九月红……”说起脐橙的品种,袁东方打开了线亩地种的六个脐橙品种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这几年物流冷链体系发展的好,县里所有乡镇集镇还有好多中心村都有快递超市和代发点,方便得很!县里还总组织电商人才培训。销路好、收入高,脐橙越种越有劲!”袁东方告诉记者,目前,他家网上销售的橙子量占整个橙子销量的80%。

  “网络+农业”的营销方式,如今在秭归“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秭归县电商企业达2600多家、网店达81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超6万人,年销售总额达33亿元。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土特产”生产开发活动多在农村完成,农民既是生产主体,也是获益主体。做好“土特产”文章,可以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闲置房屋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不断培育壮大的乡村产业,让农民鼓起钱袋子、日子更红火。据统计,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预计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3个百分点。

  不少地方乡村特色产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另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则刚起步。从全国情况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产业同质化突出等问题。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坦言,当前,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面临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特色资源挖掘不够;二是科技创新不够;三是产业链延伸不足;四是带农增收作用未充分发挥。

  “各地‘土特产’门类很多,但普遍面临产业链条较短的问题,大部分停留在初级生产环节,建湖十大美食即使有些‘土特产’存在产品加工,其规模通常比较小、零散不成体系,缺乏精深加工,尚未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储运再到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方面,多停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阶段,种类较单一,文化价值、特色价值提炼不够,附加值低。”胡向东分析,“目前‘土特产’品牌整体上散而不强、多而不响,不同质量等次的产品鱼龙混杂,让消费者不敢买,导致优质‘土特产’的名气很难打出来,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胡向东建议,要系统谋划产业帮扶政策,变“分散参与”为“集中发力”,提升帮扶政策效果,推动“土特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优化“土特产”产业发展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农户在“土特产”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的比例,保护和调动农户生产经营“土特产”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市场化营销体系,促进产销有效对接,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土特产”产业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品质。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土特产”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成效。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强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完善金融服务,推动地方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特色产业融资渠道。

  谈到未来在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考虑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本报记者 陈 晨)

  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预计超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

  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已初步培育2~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

  2022年,全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3个百分点。 (陈晨整理)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