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融合+”走出共富新路径
促进农旅融合,落后村变“网红村”;创新生产服务,“村穷民不富”变民富村强……日前公布的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中,溧水区芝山村、东山村双双上榜,芝山村还成为全市唯一入选江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溧水区鼓励改革创新,探索集体经营新模式,一批乡村挖掘自身潜力,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融合,壮大村集体收入,引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3月5日上午11点,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的停车场来了3辆大巴,车上下来100多名游客,芝山村接待员汤文静把大家引到活动室。她告诉记者,“这是今天第三批客人,他们刚在村里参观了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活动结束后,还要在园区参观和用餐。”
此时,生态园的厨房、餐厅、酒坊、豆腐坊已经忙碌起来。在农产品销售门店,十来组游客正在店内选购大米、菜籽油等。“这些都是我们园区自己生产的,其中富硒大米最受欢迎。”33岁的唐凤熟练地向游客介绍。
唐凤的爱人芮小华是芝山村人,两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这两年村里环境好了,产业兴起来了,于是我们决定回村就业。”唐凤说,2021年春节后,两人找到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毛遂自荐,双方一拍即合,现在唐凤负责综合社农产品销售,芮小华则负责开拓对虾养殖基地建设。
紧邻溧阳的芝山村,改变始于2019年,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李其军被请回村当“领头雁”。
李其军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是关键。“芝山村土地肥沃富硒,这就是特色。”李其军介绍,村里为此打造了富硒生态园,成立了综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让村民变“股民”,既有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如何卖上好价格?李其军瞄准了农旅融合,村里不仅配套建设酒窖、豆腐坊等旅游体验产业,还挖掘红色文化,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提升农业附加值。
一招破题,满盘皆活。如今,芝山村实现一二三产业“齐步走”,把村民逐渐引上致富之路,探索出依靠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去年,芝山村综合社增加村民务工及土地分红收入720万元,集体收入320万元,吸纳本村和邻近村的从业人员430多人。
“今天的任务是对宁杭高速旁的绿化树查漏补缺,我们要抓住这几天的好天气,该补种的补种,该修剪的修剪。”3月4日早上7点半,溧水区永阳街道东山村综合社的大巴出发送工人上班,车上的15名工人均是东山村村民,综合社生产主管陈友明把大家分为两组,南通特产一组负责种树,一组负责锄草。
苗木种植是东山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东山村依托原有的东山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东山村农民合作社综合社,下辖一家劳务公司和一家工程建设公司,承接了宁杭高速永阳段绿化带更新改造及补绿、永阳街道农路绿化养护,以及社区小型维修补绿等工程业务。
“这些工程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又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东山村村主任徐日松介绍,仅园林绿化服务一项每年可带来固定营收300万元以上,带动近400位村民就业。
地处溧水城郊接合部的东山村曾面临“村大、村穷、民不富”的困境。近年来,亭湖美食村两委抓住城市发展机遇,多元谋划辟新路,镇江特产不仅承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项目,还盘活农村闲置厂房和办公楼,让村集体经济从纯粹依赖“输血”型到自身实现“造血”型的转变。去年,东山村集体收入增长18%,达679.9万元,其中,生产服务类收入占比超四成,增幅达375%。
近年来,溧水区各村(社区)创新开拓新路,推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东山村以农村集体资产入股国资平台,每年投资收益约200万元;晶桥镇新桥村以观山智慧产业园区和晶桥康养核心区为发展着力点,成立溧水区观峰农业合作社,建立专业管理维护队伍,负责园区绿化和景观维护等业务,不仅解决附近30名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增收221.6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一个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走多元化的道路。”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溧水近年来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及其带头人建设,选派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等人担任村“一把手”,并出台“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鼓励村(社区)自主领办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同时破除发展村级经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诸多制约因素,释放村集体发展活力。
“目前,各村探索出企业股份、三产融合、生产服务、综合社经营等多种发展路径,形成了颇具溧水特色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区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近400万元,增幅约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2032元,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