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三五”时期,是门头沟区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北京美食特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地区各项事业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过去五年,我们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大旗,首都西部生态屏障作用愈发彰显。到“十三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8%,较“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32微克/立方米,降幅超过58%。永定河再现碧水长流壮观景象,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涵养功能有效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较“十二五”末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全区预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亿元,较2015年增长43倍。中关村门头沟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科技创新发展支撑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率先完成分区规划编制,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文明城区创建连续三年取得优异成绩。S1线实现通车,长安街西延线新线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地区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一心为民谋福祉,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得到满足。自棚改攻坚战打响以来,累计交付使用45145套棚改安置房,实现3.17万户群众搬迁上楼。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较“十二五”末提高0.35岁,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连续举办永定河文化节、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提前完成脱低任务,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地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挑战:一是生态保护与涵养任务依然艰巨,生态涵养区的压轴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二是经济发展后劲与动力依然不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壮大尚需时间;三是民生领域短板与弱项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四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面对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以“讲奉献、争第一”的门头沟精神,奋力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
十四五”时期,是门头沟区围绕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深化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和“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一小院”绿色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区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全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瞄准二〇三五年与首都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将全面落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要求,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涵养取得新成效。“绿水青山门头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更加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保育和生态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在落实绿色北京战略上走在全市前列。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接“两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园四区一小院”绿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城乡融合开拓新局面。规划实施体系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充分彰显,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实现减量集约发展目标。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切实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明显提高,集全区之力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终极目标发起总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棚改工程高质量完成,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巩固拓展低收入精准帮扶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物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平安门头沟建设深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高效能保障绿色发展;二是着力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高站位打造北京后花园;三是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培育发展新动能;四是着力践行文明首善标准,高层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五是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高品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六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高效率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过去一年,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影响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砥砺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亿元,增速实现转正。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96亿元,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3亿元,同比下降4.8%,增速好于全市总体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建安投资88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3亿元,同比下降7.5%,企稳回升后增速处于全市前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00元,同比增长2.4%,收入绝对值在生态涵养区排名第一。
中关村门头沟园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园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3家、“双高新”企业191家。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围2020北京民营企业“1+4”百强榜单,北京芯盾时代科技公司荣登“新基建产业独角兽百强榜”,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公司登录深圳中小板A股市场。实施18家老旧厂房改造,打造科创智能产业发展载体。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园先导园投入运营,企业入驻率达80%。石龙三期主体结构完工,石龙五期部分地块具备入市条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德山生物医药孵化器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成立中关村精雕智造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考核综合排名位列生态涵养区第一。
“四区”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建设顺利启动。建立“一组六专班”工作机制,初步确定“一线四驿站、一心六组团”空间布局。新首钢协作配套区建设加快推进。以新首钢滨河地区作为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核心支撑,有序推进33项市区两级任务。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明显提速。推进阜外西山园区二期建设,着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地区医药科研水平。“军庄龙泉”科技文创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实施。与故宫博物院、金隅集团合作,打造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军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金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联动发展。
“门头沟小院”品牌全面系统塑造。“门头沟小院+”项目覆盖范围增至41个村,地区精品民宿迅速拓展至57家,其中21家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照两证一系统”手续,创艺乡居等4家民宿达到旅游民宿国家级“五星”标准,实现出品便是精品。推出“10+1+N”精品民宿扶持政策2.0版和田园综合体实施方案,13个“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与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形成“门头沟小院+”康养、文化、演艺等模式,打造“一民宿一摄影师”品牌。成功举办两届北京精品民宿发展论坛暨“门头沟小院”推介活动,“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影响力显著增强。
污染防治更加有力。坚持“抠0.1微克”治理PM2.5,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4。聚焦柴油货车、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源,开展扬尘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降尘量达到市级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黑河沟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推动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土地腾退工作全面完成。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理,全区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顺利完成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察组交办的62件群众信访件全部办结或阶段性办结。
绿色基底不断夯实。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36项指标已达标28项。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9900亩、留白增绿82.17亩、战略留白523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困难立地造林1500亩、封山育林15.1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项目抚育中幼林1.6万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7.78公顷。百花山保护区特有的2株野葡萄开花结果,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填补了北京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空白。
环境品质持续提升。率先出台文明村居综合考评奖励办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度核查与创城同步考核。实施“社区环境、背街小巷、乱停车、城乡结合部”四大专项整治,圆满完成首都文明办年度测评迎检任务。启动“黄土不露天”专项整治行动,绿化硬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完成S1线门头沟段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启动六环路门头沟段沿线景观提升一期工程。试点开展村庄整体风貌提升行动,58个第一批美丽乡村创建村全部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完成9个市级挂账城乡结合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获得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减量提质发展有效落实。编制完成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指引,压茬推进27个街区控规编制工作,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初步成果。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集体建设用地实施规划改革试点。整合低效存量建设用地,超额完成年度减量任务。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市级任务,治理“开墙打洞”等6项任务提前完成,治理违法建设等4项任务超额完成。主动开展“疏整促”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对过去四年实施的13类专项任务10456个点位自查整改,确保治理成果长效常态。
地区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市郊铁路(京门—门大线)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双大路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石龙路等3条城市主次干路有序推进,雅安路等15条城市道路开放通车。门城水厂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村镇供水保障工程(一期)顺利完工。稳步实施鲁家山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工程,石门营供热厂增容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三供一业”老旧配电设施改造、斋堂和潭柘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景山学校门头沟校区中学部主体结构封顶,新城20街区机构养老设施工程进场施工,区精神病专科医院迁建工程取得“多规合一”初审意见。体育文化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建设确定选址。
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成功创建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村搬迁工程实现收尾,在8个村(地区)实施取暖煤改电。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9.2%,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出台“村地区管”实施意见,完成83个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8个市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全部完成增收任务,2个林下经济试点村完成种植任务。高质量打赢低收入精准帮扶攻坚战,46个产业帮扶项目全部完工,全区低收入劳动力就业率97%,低收入帮扶基金累计救助金额2657.29万元、惠及5.68万人次。预计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增长18%,增速在全市排名前列。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增强。建立“七有”“五性”指标监测台账,深化“吹哨报到”工作。建立接诉即办“周通报、月点评”机制,解决率和满意率稳步提升。提前谋划2021年社区(村)“两委”换届工作,加强社区(村)基层政权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完善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兵役征集等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防汛工作。推动平安门头沟建设,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身边“小事”办出实效。落实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条例,制定物业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立119个物业管理委员会、47个业主委员会,物业“三率”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百日行动,全区生活垃圾“两增一减”明显。大力推广“垃圾不落地”收运模式,131个村实现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完成垃圾楼标准化改造24个,开展“撤桶并站”行动,全区桶站减量53%,桶站达标率排在全市前列。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完成94座公厕、386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全区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54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新建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幸福晚年驿站,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在全市率先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470个点位全部整改到位。基本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10418套,8681套完成入住。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签署合作筹建潭柘寺学校协议,幼儿园普惠率达到100%,居全市第一。社区首诊比重持续提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95.89%。全区镇街、村居文化设施实现100%全覆盖,新建全民健身运动场地8片。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8个,城镇社区八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
重点领域改革成果丰硕。制定“两区”建设系列工作方案,完成政策创新、空间资源、目标企业3项清单,征集确定32个示范项目。制定“五新”政策落实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工作推进、学习、议事、督查4项机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千余事项“不见面办理”,推进告知承诺制、备查制审批制度落地。全年完成简易低风险项目建筑许可26项。实施石龙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完成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调整组建,向镇街下放431项行政执法职权。开展协管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完成16支城市协管员队伍下沉。北京美食特产推动区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理顺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管理体制。
开展财源建设成效显著。制定财源建设方面系列文件,建立拟迁出企业信息预警挽留等工作机制。落实区领导及部门、属地联系走访企业制度,累计送出127个“服务包”。围绕精准招商、产业培育、精准服务,出台“门十条”新政。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土地上市,共入市成交3宗,回笼资金39.4亿元。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应急处置、动态监测等机制,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缩一般性支出及非必要、非重点支出,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运行。
推进协同发展成绩突出。深化结对协作,围绕绿色发展、脱低增收等七个方面,与西城区扎实开展对接交流,4项结对协作重点实事基本完成。举办西城企业与门头沟精品民宿项目对接会,年内签约民宿14家。深化对口扶贫协作,拨付区级、镇街级帮扶资金1305万元,完成36个区级扶贫支援项目建设。引导17家京企在受援地投资11亿元。与5个扶贫支援合作地区共建“区域品牌联盟”,动员社会各界采购扶贫产品1.28亿元,带动6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累计办理人大建议75件、政协提案95件,办复率100%。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全清单管理,累计梳理业务事项1774类,公开信息1.6万余条。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推进法治政府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实体、网络、热线三级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推动“1179”工程和全面从严治党“六六工程”落实,推进主题教育“四个一”制度成果落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纠治“四风”力度。持续整治文山会海,完成会议文件压缩2%的任务目标。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市率先开展“敲门行动”,率先实行社区(村)全封闭管理,率先打响“千人战疫”。新发地疫情发生后,率先推出突发病例快速响应处置、镇街突发疫情核酸检测应急预案、重点领域常态化防疫检测三项机制,迅速组建三级联动核酸检测体系,新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区域核酸检测基地1个,累计检测31.47万人次,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截至目前,全区确诊病例5个(其中4例在敲门行动中筛查出,另1例为外区院感病例),病例数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我区定点医院治疗的确诊病例住院9天后治愈出院,明显低于全市病例平均住院时间,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和医院交叉感染事件。
复工达产取得积极明显成效。率先提出商务楼宇“五长六账三书一证九查”经验,持续强化对工地、“三类场所”、工业企业的联合执法检查,保障复工场所及人员安全。研究出台8项扶持政策,累计为719家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100万余元,提供贷款354笔共6.6亿元。制定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工作要点,发动60余家餐饮购物企业参与政企联发消费券,开展“嗨购门头沟”消费季活动,举办北京首场区级领导出镜带货直播,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瞄准“五个之城”建设,矢志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抓复工达产、抓财源建设、抓招商引资、抓投资消费,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金字招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式获批全市首个“9041”标准“基本无违建区”,成功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在2020年全市文明城区测评中综合得分第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中央市属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我们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确定的首都发展重点任务,以及蔡奇书记和陈吉宁市长调研我区指示精神,为我们在更大格局中谋划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在服务新时代的大局中找准定位,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努力把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市委书记蔡奇同志2018年以来七次调研我区指示精神,坚定“一个方向”、坚持“两个原则”、打造“两个品牌”、建设“五个之城”、推进“三四三六”工程、构建“一园四区一小院”绿色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要求,紧抓北京高位推进“两区”建设、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的重大历史机遇,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在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行动中找准定位,高标启航,以“讲奉献、争第一”的门头沟精神,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成立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常住人口规模、细颗粒物浓度等各项指标任务达到市级要求。
加快推进中关村门头沟园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园区企业瞄准“卡脖子技术”提升创新竞争力,支持中关村精雕智造科技创新中心围绕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以夏禾科技、芯盾时代为头部企业,分别筹建有机发光产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鑫盾国际数字金融安全创新中心。积极谋划长安街西延线区域空间载体建设规划,加强园区服务和空间承载力建设,力争石龙三期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推进石龙五期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建设。加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继续实施一批老旧厂房改造。创新打造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引擎。
聚力推进“四区”协调发展。加快打造“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提前统筹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景观打造等工作,借力“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推动“精品民宿+一线四矿”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新首钢协作配套区。加强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紧抓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契机探索发展体育运动等产业。加快打造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依托新建医疗卫生资源及阜外西山园区,积极布局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带。加快打造“军庄龙泉”科技文创产业集聚区。推动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引入高校落户军庄,打造科技、文创、琉璃文化特色交融的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
持续推进“门头沟小院”绿色发展。进一步梳理整合条件成熟的村落资源,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本参与精品民宿建设落地。持续开展“门头沟小院”评星创优擂台赛、设计大赛等活动,力争打造一批国家级星级民宿项目。加快推动现有精品民宿合法申办“一照两证一系统”,鼓励引导民宿规范运营、健康发展。探索建立丰富的“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体系,在全市乃至全国打响“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
坚决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坚持“抠0.1微克”治理PM2.5,聚焦移动源、生活源、工业源、扬尘源,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针对京浪岛、永定河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持续加强扬尘治理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推进入河排口溯源。继续实施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新开工59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落实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再利用。
全力扩容绿色生态空间。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行“林长制”。推进实施6640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3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矿山修复进度。持续做好“留白增绿”,计划实施“战略留白”675亩。新建1.39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启动20.68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前期工作。继续实施东辛称C西地块及高家园代征绿地等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坚持将创城作为推进城乡综合治理的总抓手,持续巩固“基本无违建区”创建成果,北京美食特产不折不扣落实好市级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统筹推动门城地区和农村公厕达标改造任务,整治提升6条背街小巷,完成冬奥赛区六环路门头沟段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对照创城指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热点,用好文明社区、文明农村“两考合一”机制,高标准推进各项创建任务落实落细,力争实现首都文明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双达标”。
坚持推动规划统筹引领。扎实推进新城街区控规及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浅山区及其与平原区接壤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管理,严格落实减量任务,严控山区建设规模。加强宅基地管理,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合理分配建设用地和建筑规模指标,优先支持精品民宿、集体产业等项目发展。统筹谋划全区乡村振兴集体建设用地实施建设,持续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流程。抓好规自领域问题整改,坚决防范涉地乱象和涉地腐败,杜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85项。推动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建设主线工程全面进场施工,全力推进市郊铁路、市区联络线道路工程前期工作,重点实施石龙路等4条城市主次干路工程,实现双大路二期完工通车。完成门城水厂主体建设及村镇供水保障工程(二期),推进军庄供水干线工程建设。实施潭柘寺镇、斋堂镇、清水镇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着力解决黑山、石泉砖厂A地块项目供地。推动景山学校门头沟校区新建项目、新城20街区机构养老设施项目及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实施,加快育园小学新建工程、区精神病专科医院迁建工程及环卫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抓好15个市级示范村“一村一策”建设,打造一批“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引进推广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持续开展乡村风貌管控提升,全面推进第二批、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庭院创建。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七边三化四美”及时清理村庄周边区域。加强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和规范管理,重点扶持31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低收入帮扶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按照市级统一部署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疫情分析和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能力。开展“五个一批”岗位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全区就业工作水平。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不断提升社保经办便利度。做好2021年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化,加快镇级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持续实施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入住满5年保障房项目不动产登记相关工作。
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70个,积极申报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全域启动国家卫生镇、北京市卫生街道创建工作。与西城区试点开展结对医院简易转诊,建设2个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加快调整完善永定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布局。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完善线上文化资源“服务点单”模式。科学配建体育设施,适时开展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冰雪活动进社区等群众体育活动,继续举办永定河文化节。加速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着力积聚改革创新发展动能。紧紧围绕北京“两区”建设,完善区级建设方案及配套政策,加快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示范企业,支持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搭建北京国际外资企业和项目综合服务平台。积极落实“五新”政策,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不断完善财源建设体系,做好长期财源项目储备。重点推进棚改地块上市,尽快实现资金回笼。稳固涵养存量税源,实施“三抓三早”计划,落实好“服务管家”制度。组建京外企业和央企招商专班,梯次承接西城区溢出部分适宜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全面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完善“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高标准完成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作用。落实物业管理条例三年行动计划,稳固物业“三率”成果,推动物管会向业委会过渡。探索推进农村物业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厨余垃圾分出率,促进其他垃圾减量,努力实现全品类垃圾收运体系信息化建设,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发挥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作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力做好防汛及森林防火工作,提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快速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动平安建设专项任务落实,深化“雪亮工程”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集中整治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全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着力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工作,全面推进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指导更多单位机构建立公职律师机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区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强化“红色门头沟”党建引领,驰而不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精简压缩会议文件,进一步减少督查检查事项,坚决纠正痕迹管理倾向。持续开展扶贫支援合作,确保现有结对关系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工作标准不降。
各位代表,新使命重任在肩,新蓝图令人振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门头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