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法庭
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法院牢牢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原则,探索形成了4个具有武隆特色、符合辖区特征、满足人民需求、彰显制度优势的新时代人民法庭,为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治理和推动旅游发展贡献了法治力量。
挂起国徽、酉阳土家族苗族特产布置法庭、打开庭审设备,原、被告双方就座,一个既简单又规范的审判庭便在老百姓家门口搭建起来了。
武隆区法院第一人民法庭辖区位于山高路远的武陵山区腹地,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比重大。为此,第一法庭专门为涉老、幼、病、残案件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巡回审判,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矛盾纠纷。“巡回审判可以减轻群众诉累,还能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审判员左兵如是说。
脱贫攻坚期间,第一法庭还在全市深度贫困乡镇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建立“法治扶贫工作室”,黔江十大美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多元解纷、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努力打通法治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第一法庭通过建立完善“一街镇一法官”、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工作站等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深入挖掘“三农”“三养”等典型案件,深度参与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增强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民的法治意识。
武隆区法院第二人民法庭辖区的武隆区工业园区白马组团系市级生态工业园区,目前有穗通汽车、罡阳机械等多家企业入驻,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逐年增多,司法供需矛盾突出。
今年1月和5月,第二法庭收到了两起诉讼案件,要求武隆区工业园区白马组团内重庆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利息近800万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园区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该公司是白马组团内的重点民营企业之一,两案涉案标的额大,如果通过审理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再通过一系列查、冻、扣措施,极有可能影响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第二法庭法官助理高松告诉记者。
对此,承办法官及法官助理在坚持能调不判的原则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服务理念下,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最终通过调解达成分期付款协议,既维护李某、颜某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该公司平稳发展。
近年来,黔江十大美食第二法庭立足区位特点和职能优势,对企业涉诉案件坚持“快立、快调、快审、黔江十大美食快结,并与执行部门密切配合,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对涉企案件的调查研究,为企业投资经营、规避风险提供法律建议,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发展。
据统计,2020年以来,第二法庭妥善化解民营企业纠纷105件,帮助企业追回资金2000余万元。
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治理,难点在基层;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关键在基层。
2019年,有着20多年法庭工作经验的老庭长、老党员刘洋退休后被返聘成为武隆区法院第三人民法庭驻庭调解员,并成立了“老刘工作室”,整合辖区调解资源,构建以工作室为指导,司法所、派出所、平安办为纽带,村、社为基础的调解过滤网。
第三法庭辖区内曾因婚姻家庭、物业、劳务合同等纠纷持续增长,增大了审判和稳定压力。工作室便是该庭专门为辖区鸭江镇、平桥镇、凤来镇及庙垭乡的28个村201个村民小组、近9万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帮助而设立的。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指导和参与诉前、诉中调解案件200余件。
2019年,武隆区法院以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第三法庭为载体,坚持将支部建在庭上,以特色党建示范点创建为抓手,探索打造党建工作、审判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枫桥式”法庭。
旅游是武隆一张响当当的烫金名片,近几年来,旅游接待人次逐年增加,夏季仅在仙女山片区避暑纳凉的游客就有近30万人。
2016年3月,武隆区法院结合仙女山片区景点及乡村旅游点密集、游客众多、旅游纠纷易发多发等特点,专门设立第四人民法庭,并在2017年增挂旅游巡回法庭牌子,专门负责审理仙女山街道、双河镇及全区涉旅民商事纠纷。
法庭成立之初,就在辖区各景点导览图、宾馆酒店、村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公示牌,公布法庭受案范围和联系电话,方便游客在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向法庭寻求帮助。
与此同时,法庭还通过“车载便民法庭”,于旅游旺季在各旅游景点值守,为游客提供咨询、立案、调解、开庭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旅游纠纷化解无缝衔接,构建起全覆盖、多元化的旅游矛盾解纷格局。
今年以来,针对夏季避暑游客增多致使物业纠纷不断增多的问题,在武隆区法院的推动下,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调委会明确凡是物业纠纷经纠纷双方同意后均先通过调委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再由法庭进行审理。
第四法庭庭长肖青锐透露,调委会成立后,新收物业案件量大大减少,今年上半年,仅受理物业纠纷13件,同比下降66%。(刘洋 吴富兵 张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