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美食莜面窝窝:作者:陈国昀
平鲁美食莜面窝窝 莜面窝窝,其他地方也叫莜面栲栳栳,是平鲁的一道家常美食,也是一道很有来历和象征意义的面食,口感筋道、莜香。在酸菜汤或肉汤里蘸着吃,相当美味可口。
栲栳栳的名称来历 莜面栲栳栳名称来历,要追溯到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尉迟恭出生于隋末唐初年间,是平鲁区上木角村人。尉迟恭从小家境贫寒,以打铁为生,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隋末年间,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山西军阀刘武周起兵后,尉迟恭投奔到刘武周麾下,在刘武周手下担任武将期间屡立大功,在晋州之战、浍州之战、夏县之战中多次击败李世民,迅速成为威震天下的虎将。620年,刘武周失败后,尉迟恭投奔李世民,从此进入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成为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将天镇十大美食。自此开始了南征北战,驰骋疆场。李世民了解到尉迟恭从小吃莜面长大,尤其喜欢吃莜面窝窝。尉迟恭每立战功后,李世民就下令埋锅造饭,做莜面窝窝,犒劳有功将士,多数人叫不上此饭名称,便叫犒劳饭,平鲁人说话习惯后一个字重叠,比如:笑嘻嘻孝义十大美食、碎粉粉、圪梁梁,后演变为犒劳劳——栲栳栳。
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北及周边地区,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味面食。 莜面窝窝在平鲁是上讲究的美食,亲朋贵宾上门经常做莜面窝窝招待。在平鲁地区,人们就赋予吃莜面窝窝以“高雅”、 “精巧”、“牢靠”、“招财”、“富裕”、“繁荣”等美好象征。山区有些人家逢年过节都要吃莜面窝窝,祈愿全家团圆、吉祥如意。远在异乡的平鲁游子,经常梦见吃莜面窝窝,醒来时,涎水流满枕头。平鲁人看望外地亲戚,必带的家乡特产便是莜面。拿到莜面,游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做一顿莜面窝窝,端上桌,张开嘴,深深吸气,翻滚的蒸气扑鼻而来,闻一闻莜面清香,身心沉浸在惬意之中。细细地品尝魂牵梦绕的美食,了却思乡之情,回味悠悠乡愁。
其实,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身份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想念。这想念,是万古不变的绝唱,是乡土文明生生不息的命脉。家乡美食,凝聚了故乡情,牵住了游子的魂,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尽心竭力做奉献。 幸福的味道就是莜面的味道 喜欢莜面窝窝美食习俗来源于地方特产、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山水、黄土、杂粮、窑洞、长城,是平鲁塞外文明的源头,源远流长的莜麦面食是平鲁文化的一条根系。平鲁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糕,十里豆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精精神神走三十多里的路程,而吃了豆面只能走十里路就饿的受不了。多吃莜面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平鲁一带人们叫强壮男人为“莜面汉”,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体贴的媳妇们,经常给做苦力的男人做莜面,热腾腾的莜面端上炕,媳妇一句“当家的,你先吃——”,是这个世界上最感人的语言、最温暖的力量。吃的男人们身强力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平鲁懂营养的家长,绝不给孩子长期吃细粮,她们变着法儿让孩子吃杂粮——即使娃们从小不喜欢吃杂粮——莜面、莜豆面抿面、三杂面等等。孩子们吃上莜面,身体结实,抵抗力明显增强。高强度的军训,轻松拿下;体育考试,常常满分;中考高考国考,不管什么考试,有莜面营养垫底,学生家长信心倍增。家长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玩;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要选择有营养莜面的吃下去。 当地民谣称平鲁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过去,艰苦的自然条件锻炼了山区人们杂粮细做的本领,莜面可以做出窝窝、饸饹、饺子、拿糕、仡拘、拔面、块垒、龙蛋、扬扬、拌汤、糊糊、疙瘩、炒面、搓鱼鱼、抿八股、和子饭、老哇含柴、讨吃卷铺盖等几十种食品。像饺子就可以做出莜面牛肉饺子、羊血饺子、地皮菜饺子、油饹馇饺子、生山药丝饺子、熟山药丝饺子、菜丝饺子等等。 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数倍以上,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幸福的味道,就是莜面的味道。能吃上莜面窝窝的人,是何等幸福!每一种莜面食品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启示着人生。生活就像各种莜面食品,形状不同,味道有别,要去实践,要去品尝,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到平鲁,想到莜面窝窝,这是平鲁美食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为了人类生存的永续和高雅。平鲁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经济项目,旅游饮食等渗入文化基因,将会变得厚重而有魅力。莜面窝窝做法有一定规矩,只有用平鲁当地的莜面和当地的水,做出来的莜面才原汁原味,莜香四溢,十分好吃。做莜面窝窝需要一定的技巧,是许多心灵手巧农家妇女的看家本领,能够推一手大小匀称、皮薄如纸的窝窝是相当体面争光的事,是半天云拍巴掌——高手,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会做了。它的做法是,用不汤手的热水和好面,最好用篇子盖住饧一会儿,然后把揉好的面搓成一个个如拇指粗的面剂子,揪一个大小若鹌鹑蛋的小面疙瘩,然后放在光滑的推窝窝石头上,用手掌轻轻一推就成一个小面片了,揭起来,顺势在食指上一绕,就成一个卷儿了,把它立在笼屉上。农村家庭人口多,一般做两笼,做好后马上上锅蒸,需要猛烈的炭火或柴火,十五分钟左右就蒸熟了,蘸着汤料吃。吃莜面窝窝要有配套的汤料,正宗的汤料有酸菜辣椒汤、醋酱油汤、羊肉汤、猪肉汤、鸡肉蘑菇汤等等。 莜面的多种吃法 外地的客人初次吃莜面窝窝闹出许多笑话,好客的主人提醒客人们吃莜面蘸着吃——蘸着汤料吃。客人们以为是要“站着吃”,便站起来把莜面窝窝挟到碗里吃,吃完后坐下。主人瞅见他没有蘸着汤料吃,味道一定是像狼吃蔓菁——寡淡无味,再次提醒客人蘸着吃,客人便又站起来,满脸不爽地夹笼里的莜面窝窝……主家只好边说边示范,将莜面窝窝夹到碗里,蘸着汤料吃,主人客人相视而笑,噢!原来如此。还有的客人,端起盛好的汤料便喝——以为是饭前喝的汤——吧咂着嘴,啧啧称香。莜面还可以炒着和凉拌食用。炒着吃的做法是,锅里放入食用油,油热后放入葱,姜,蒜和其它调料爆炒,加入适量配菜,炒至七分熟,将蒸熟的莜面切开放入,炒熟即可。凉拌的做法是,将蒸熟的莜面切开或用手撕开,加入个人喜欢的辣、酸等调味品拌匀即可食用。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莜面各种吃法。吃遍天下美食,忘不了平鲁的莜面窝窝,更忘不了养育我们的父老乡亲。198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朔州市,改平鲁县为朔州市所辖区。朔州市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东连山阴县,北接右玉县,南邻朔城区,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接壤,西南与本省忻州市偏关县、神池县相邻。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5.5°C,是山西北部寒冷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霜期为115天,年均降雨量为430mm左右,平均蒸发量2118.4mm。黑驼山为境内最高峰2147米。农产品主要有集营养、保健、食疗、益智为一体的名特优小杂粮,倍受市场青睐,久享盛誉,是全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区天镇十大美食。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各类小杂粮,尤其盛产莜麦。紧邻平鲁南面的几个县便不能种植莜麦了。莜麦是一种比较抗旱、抗寒、耐碱、耐瘠、喜阴凉的长日照作物,一般适于寒冷山区种植。因为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等种种原因产量不高。但是莜麦与水稻、小麦一样为无限花序作物,条件适宜就可以增加结实小穗数和小花数,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低产作物,德国和前苏联都曾有莜麦亩产500公斤的高产记录。袁隆平可以把稻麦变成高产作物,我们相信,现在的科学家们通过遗传改良,也可以使莜麦的潜力发挥出来,实现一次莜麦高产革命。二零一六年八月下旬,在太原举办了首届中国面食文化节,平鲁区派出兵老汉餐饮、尉迟恭公司、鑫海湖工艺品、晋北粮油、帅林土特产等名优土特产餐饮企业和生产厂家参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省内外领导、游人和客商参观、考察、品尝络绎不绝。兵老汉餐饮聘请我区土生土长的莜面窝窝制作高手,专门带上本地莜面、蘸料和蒸笼,为人们现场制作莜面窝窝这一美味莜香的食品,原省商务厅孙跃进厅长在兵老汉餐饮制作的莜面窝窝展位前,详细询问加工制作流程和食用方法,对精美的莜面食品和多种美味蘸料高度赞赏,勉励企业要把如此好的美味食品引进太原,推广到全国各地,在省内外搞连锁餐饮,以发扬光大山西的名优食品。平鲁有厚实的黄土,有种植小杂粮适宜气候条件,是闻名遐迩的小杂粮王国。在面食领域,有令人瞩目的差异化,有独特的个性化,环顾各地面食,谁能与我争锋?就饮食业而论,平鲁真正的优势是杂粮。高举“杂粮面食区”大旗,强势推广以莜面窝窝为代表的杂粮面食,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我们期盼这一天的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