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南汇乡下的“茶担”就喜欢吃这种酒水

上海美食特产 2023-01-13 15:35196未知admin

  ▍周新财,今年66 岁,祝桥镇人。王玉娣,今年53 岁,万祥镇人。因为经营“茶担”,两个人在各自镇里都小有名气。

  “茶担”,原是乡村里专门用来为红白喜事人家烧水泡茶招待客人的,后来发展到为东家烧煮红白喜事宴席的行业。做“茶担”的人,如今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乡村厨师。

  中国改革开放40 年,各类宾馆酒店出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偏爱这种流传已久的乡间习俗。“茶担”这门行当,也在适应着环境变化,从菜式、菜品等方面,展现着岁月变迁、社会发展。

  东家只需出钱和提要求,其余的由“茶担”来完成。农村地区对此有个形象的叫法——“一条龙”。

  9 月22 日上午10 点50 分,万祥喜事会所,一场回娘家宴席即将开始。王玉娣身穿印有“万祥镇乡村厨师”字样的蓝色工作服,检查着各种厨具。

  当天中午东家办喜宴,“主厨”王玉娣的任务是准备29 桌酒席,每桌29道菜——8 道冷菜,20 道热菜,加一份水果。

  做“茶担”15 年,王玉娣早已是一名熟手,并且在万祥镇以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王玉娣家姐妹四人,其中有三个人是做“茶担”的。之所以入了这个行,源于“继承”。“我爸爸原来是厨师,我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人办酒席,都会叫爸爸去帮个手。”王玉娣说。

  帮忙的次数多了,周围的人都对老王的手艺赞不绝口。上世纪80 年代开始,老王开始专门做起了“茶担”这个行当。

  专业做“茶担”,与之前的帮个手有区别。帮个手只需带着自己的厨具过去,其余桌椅碗筷、菜肴酒水等都由东家负责;做“茶担”则恰恰相反,东家只需出钱和提要求,其余的由“茶担”来完成。农村地区对此有个形象的叫法——“一条龙”。

  王家“茶担”名声逐渐做了出来,前来约请的主顾便多了。老王忙不过来,就开始叫女儿们帮忙。之前在纺织厂当机修工的王玉娣,在大姐和三姐之后,于2003年也入了行。

  十年前,父亲因为年岁已高“退休”了,王家“茶担”基本靠王玉娣三个姐妹在操持。

  在祝桥镇,66 岁的周新财仍在坚持从事了37 年的这份工作。他是当地第一批干起“茶担”的人,那时他所住的地方还是“东海镇”。

  周新财也是跟着亲戚入的行。“我有一个大舅子在机关食堂当厨师。当时,镇里有人办喜事的时候,总会喊他过去帮忙。喊的人一多,他忙不过来,就来找我,让我搭把手。”于是,在捻线厂工作的周新财在上世纪80 年代初开始接触“茶担”,每到礼拜天、节假日都会跟着大舅子去给人做喜宴,从洗菜切菜打下手,慢慢也学会了不少烧菜的技巧。

  过了三四年后,周新财有了想法。“东家办喜宴,准备桌椅碗筷什么的也不方便,都要问邻居借,东拼西凑的,是不是可以帮他们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就这样,老周“茶担”诞生了。

  因为人实在,老周“茶担”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2000 年左右,周新财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并且持续了七八个年头。“那时候,就感觉每个双休日都在赶场子,而且经常一天要做好几场,一个月怎么也得有20多场。”回忆当年的“光辉岁月”,周新财至今印象深刻。

  在周新财家的后院里,堆放着不少桌椅碗筷。“方桌圆桌算在一起,大概有100 来张,还有配套的玻璃转盘,碗盘筷子之类的有1000 来套,这些都是一点点攒下来的。”周新财说。

  从鲫鱼到鲍鱼,“茶担”菜品变化的背后,是改革开放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新气象。青浦美食

  10 月6 日,周新财又在路庄村5 组替人办了一次满月酒宴席。34 桌的宴席,菜肴十分丰盛,有大龙虾、银鳕鱼、羊排、猪排等“大菜”。“最开始的时候,哪有这些菜,有

  个鸡鸭、蹄髈,奉贤特产已经很不错了,讲究一点的也就是一桌‘老八样’。”周新财说。

  做了30 多年“茶担”,周新财十分了解整个菜品变迁的过程。“想当年,宴席的菜都是东家自己出的,我们只负责加工,鸡鸭、蹄髈、鲫鱼算是大菜了,一上桌就会被一抢而空。慢慢的,菜越来越丰富,到现在更是不用说,龙虾、鲍鱼,比市区里的星级酒店也差不到哪里去。”

  “茶担”菜品变化的背后,是改革开放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新气象。“现在,农村里的人也不差钱了,眼界也开阔了。”周新财说。

  于是,“茶担”也更忙了。所谓“一条龙”,是指摆宴席的东家可以当“甩手掌柜”,只要跟“茶担”沟通好一桌菜的价格标准,然后提出自己对几道大菜的要求就行。

  周新财早在十年前就推出了自己的菜单。“现在,越来越多的东家选择这种方式,因为省事。本来,办一场宴席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交给别人操办一部分,能省不少心。”他说。

  当然,也有部分东家喜欢自己选购几道大菜,其他的菜则交给“茶担”来搭配。王玉娣掌勺的那个回娘家宴,就是如此。“喏,大龙虾、面包蟹、鲍鱼,海鲜类的都是东家自己买的,其他包括肉类、蔬菜、点心,是我们帮忙配的。”王玉娣说。

  当天早上5 点多来到万祥喜事会所后,她和请来的助手就开始了忙碌。临时充当厨房的大棚边,两间配备了空调的小房间摆放了各种冷盘。爆鱼、卤味拼盘等冷菜和水果拼盘,整齐摆放在桌板上。挂在墙上的空调吹着冷风,用于保持菜肴的新鲜度。

  11 点15 分,是东家定好的宴席开始时间。助手们开始上冷菜,王玉娣戴上口罩,点上火,两个大铁锅轮流上阵,一道道冒着热气的菜被烹制出来,送上一张张圆桌。煎炸蒸煮,除了两个大铁锅,一台电蒸柜也派上了大用场,蒸鱼、蒸点心、蒸米饭。蒸柜有专人看着,王玉娣只专心对付两个铁锅的食材,即便如此,仍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12 点14 分,完成最后一道菜后,王玉娣放下了手中的大勺,关掉了火。一个小时,20 道热菜,这种效率,对普通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习惯了,一般三四十桌就是这个时间,要是桌数再多点,可能要多点时间。”

  按照惯例,宴席上有一桌是专门留给厨师和帮厨的。简单收拾了一下后,王玉娣招呼着大伙上了桌。一上午忙碌下来,这时才有空坐下吃吃聊聊。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存在的必要。在浦东郊区的各个镇,至今活跃着不少的“茶担”。

  为了这场回娘家宴,东家潘英提前一个月就与王玉娣约好。“她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菜烧得好吃,口碑好,晚了可就约不着了。”潘英说。

  为何选择“茶担”,而不是找一家酒店?潘英说:“‘茶担’可比酒店要实惠多了,价格便宜,菜量又大,味道也符合我们的一贯口味。不少城里人都喜欢来乡下吃‘茶担’呢。”

  除了实惠,“茶担”这种乡间习俗得以流传几十年的原因,很大一方面与乡间摆宴席的惯例有关。“我们农村跟城里不一样,办喜酒最起码要吃上两三天,‘茶担’要方便很多。”王玉娣说。

  因为有需求,南汇特产所以才有存在的原由。在浦东郊区的各个镇,至今活跃着不少的“茶担”。例如,在祝桥镇,登记在册的“茶担”团队有62 个、厨师102人;在万祥镇,登记在册的“茶担”厨师有67人。

  “茶担”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保驾护航。祝桥镇食品安全专职干部范军明介绍,政府部门要对“茶担”登记造册、安排定期的培训和体检,遇到大规模的宴席,还要提前登记备案,以及负责现场消毒的监管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茶担’宴席的卫生和安全,让老百姓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没有卫生安全的顾虑。”范军明说。

  用他的说法,这些都是为了以防万一的举措,不过,之前也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因为嫌麻烦而不愿意接受定期的培训。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一旦办的宴席发生一次卫生安全事故,吃亏的还不是做‘茶担’的人?这个行当都是靠口口相传的,一旦出点事,牌子倒了,谁还会来请你?”

  事实上,像周新财、王玉娣这样小有名气的“茶担”,都对卫生和安全十分上心。“每次到现场后,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确保卫生安全,该消毒的消毒,自己带的厨具什么的更不用说了。”王玉娣说。

  食材更是关键。“如果是东家负责采购食材,他们肯定自己会很注意新鲜度。如果交给我们来采购,我们都是去大批发市场买的,海鲜之类更是亲自去挑选,不能有一点不新鲜的。”王玉娣说。

  王玉娣做了十多年,周新财做了三十余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把口碑看得特别重。“乡里乡亲来请,要是出点事,自己都会抬不起头来。”周新财说。

  周新财放碗筷桌椅的后院杂物间里,挂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上面有“祝桥茶担”的字样,以及一个监督电话。另一件玫红色围裙的正面,写着祝桥镇食安办宣传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1、保持清洁;2、生熟分开;3、烧熟煮透……

  “每次去做宴席,都会穿着这两件工作服,也算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出一点纰漏,让‘茶担’这种传统习俗,好好地继续传下去。”周新财说。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