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奉贤这些地方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上海美食特产 2022-10-10 21:19105未知admin

  奉贤特产

  对大多数的奉贤人来说,只要一提到沈家花园,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个庭院幽深,绿树成荫的大花园,南桥人喜欢把它称作“大院子”。

  沈家花园在南桥文化广场北侧,区人大常委会大门(解放中路502号)处,人们向北瞭望,园内建有做工考究的西式3层主楼1幢,人称“大院子”。上为住房,下为舞宴大厅,3楼两侧均有阳台、亭子。主楼西侧凿有荷花池,建有观荷亭、花房、祠堂。整个院子占地29.24亩,院内绿树成荫,气势宏伟,这就是原来的沈家花园。

  沈家花园的主人名叫沈梦莲,是奉贤现光明人。以前也是贫苦出身,后来种种机缘巧合下成了一方大人物,曾和杜月笙一起成立了浦东同乡会,他斥资8万银元造了这幢大院。沈梦莲病故后,这座大院便被保留了下来。

  1939年,日军撤出。同年忠义救国军第八支队二大队将院内祠堂及主楼屋顶烧毁。

  1956年奉贤县党政机关迁入办公,后陆续兴建档案馆、办公楼、食堂、车库等建筑物多幢。

  2002年3月,区议会中心建成后,区委、区政府迁往新址。大院内设有区政协、区人大常委会、区档案馆等机构。2012年秋,主楼经过修饰焕然一新。

  沈家花园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整,反映了上海及本区地域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其建筑工艺和工程特点也颇具历史特色。

  至今,沈家花园是奉贤区唯一保存完整的花园洋房建筑,其历史地位及人文价值不容置疑。

  “南桥东街”东起公大昌(今环城东路),西至十字街(今人民路),全长近1000米。街上最有名的老字号,要数鼎丰酱园,由浙江海盐县萧姓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设,是一家有着近15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解放后,酱园易名为奉贤县鼎丰酿造厂,现在叫作上海鼎丰酿造食品有限公司。

  腐乳,有些地方称为“豆腐乳”,是一种二次加工的豆制食品,也是老祖宗的一项发明。在上海,同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鼎丰腐乳,可谓家喻户晓。鼎丰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闵行十大美食萧兰国与合股人任子欣选址上海莘庄镇,开设“鼎丰酱园”。随后迁至奉贤区南桥镇,同时吸纳其他合资人,遂改名“鼎丰公记酱园”。后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将酱园迁至奉贤县南桥镇东街,主要经营酱油、腐乳和酒。

  鼎丰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海外也赢得了不小的荣誉。宣统二年(1910年),鼎丰酱园获“南洋劝业会”金奖,不仅如此,还曾为国争光,获巴拿马世博会匾牌一块,可谓名扬四海。

  建国以来,鼎丰腐乳的生产经历了新的发展历程,从作坊生产发展到酿造有限公司,其鼎丰商标也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一种美味,百年传承,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是代代相传的美食文化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为令人醉心不已。

  庄行原名庄家行。明洪武初年,有庄姓来此开设庄家花米行,从此,庄家行一带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庄行老街长约千米,仍然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神韵。老街的东段称东街,西段称西街。东街已改建修缮,以旧修旧,虽然只有短短100多米,徜徉在石板铺就的三四米宽的街面,抬眼望去,两旁比肩的商铺上轻启的木格子窗、生动的雕花廊柱、青苔浸润的黑色瓦片、间或会出现整堵木制的墙面,时空恍然在瞬间停滞。

  走进杨瑞记,顿觉不同凡响。老板杨慎喜老人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长者,十分健谈。他的鞋铺是一家百年老店,从鞋底到鞋面全部手工制成,穿着特舒适。他指着墙上张贴的几张小照片不无自豪地介绍道,外国游客也特地慕名前来买他的布鞋。也许是声名远扬,布鞋奇贵,每双一百。说起他做的鞋,就能看到他满脸的骄傲。

  据杨老伯介绍,他的做鞋手艺是家传的。他父亲没有别的本事,就做得一手好鞋,一辈子就是个鞋匠。于是他从小就跟着学做鞋,做了一辈子鞋。眼下,原来与他一起做鞋的老师傅全都故世了,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因此,他的手艺就显得越发珍贵了。

  几代手艺人,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技术,更是一种情怀,因而使得小小的一双布鞋,有了不一样的质感与体会。

  说起“上海小茅台”,上海的酒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奉贤有名的“神仙酒”。

  在奉贤,神仙酒不仅是一个老字号,生产该酒的神仙酒厂,更是一块金字招牌。据记载,神仙酒厂创建于1958年。1995年,神仙酒厂变身为神仙集团,连续十多年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近年来,神仙酒厂又新开发了神仙坛装原浆酒、十年原浆酒、神仙琼浆、淡雅型神仙醇、红色经典等十几个更符合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百姓饮酒爱好的新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随着神仙酒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销量与日俱增。作为奉贤的一大品牌与老字号,本着“质量是神仙永恒的主题,顾客是神仙永远的上帝”的不变原则,神仙酒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如既往地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增光添彩。

  百年风雨涤荡,几易其址,数更其名,如今,奉贤中学也已是一位“百岁老人”了。

  曾经,在“老县中”(奉贤中学老校区)大门东侧,紧挨着的是一个天主教堂(于2009年拆)。

  1900-1908年间,上海徐家汇总堂神父,委派杨姓神父来南桥天主堂。杨神父热心于教育,设立石瑟义塾(非正式学校,供教友读经用);

  1914年,天主教友顾硕望,在原石瑟义塾的基础上成立石瑟公学(奉贤中学前身);

  1933年(民国22年),由天主教友张怀亮等筹集巨款,建楼房两幢,当时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定校名为“耀蝉小学”;

  1937年11月,日寇占领南桥,学校被占,学校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仪器虽完好,却被悉被搜罗一空,四十多张学生床铺都被敌军运走。1939年,在原址设立上海市奉贤特别区区立初级中学;

  1956年夏,增设高中,因“奉贤”源于“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与教育相切合,遂改名为奉贤中学。这是奉贤县内第一所完全中学;

  这里有不少人的记忆,当年从这里出去的学子,闵行十大美食也都垂垂老矣。百年学府,孕育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也正是一代代奉贤中学的孩子们努力的凝聚,才有了学校今日的辉煌。

  万佛阁位于奉城镇北街,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

  据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有一富家女子抗婚外避,削发为尼。父母闻讯,后悔莫及。后出资在此建立了个小小的尼众庵堂,取名万佛阁。民众为该女子的刚烈秉性所感动,纷纷到此礼拜烧香。

  如今的万佛阁由万佛楼、钟楼与鼓楼组成,庄严气派,佛韵悠长,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被定为奉贤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中共党员李主一、刘晓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一边自己集资、一边在奉城等地募捐,于当年8月在奉城潘公祠内创办了私立曙光初级中学。由徐宗俊任校长,李主一任校董。设三个班级,一百数十名学生,大多是奉城居民和附近的农民、盐民子弟。

  期间,学校组织了“读书会”等进步团体,发动青年开展散发传单等革命活动,给学生们教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随着斗争的逐步开展,曙光中学渐渐成了当时浦东地区的一个革命中心,是奉贤第一个党支部和奉贤县委。

  1956年6月4日,江苏省教育厅批文同意建造规模为6个班的奉城初级中学(就是现在的曙光中学);

  1966年“”席卷全国,曙光中学未能幸免。其间,开展了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教学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恢复高考,曙光中学录取率依然是全县第一。是年,曙光中学被确定为奉贤县重点中学。

  2011年,曙光中学迁至奉干公路东侧。现代化新校区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朝着有内涵、高品质的特色学校方向坚定迈进。

  说起华亭古海塘,可能很多人还不知其究竟为何物,但只要你路过奉柘公路,就一定能看到这一奉贤现存最大面积的出土文物。

  能否想到百年前,这海塘是如此的雄姿英发,不畏一次次的卷起近十米的浊浪反复扑打,顶风斗浪,承受巨大冲击,巍然屹立,保护着海塘内的万顷良田和百万黎民百姓。

  在东石塘建造以前,这里曾建造了多道海塘,但当时都以泥土为主。据史载,雍正二年7月发生了一次严重海溢,将原本建造的泥土海塘全部冲垮,田禾、庐舍俱淹。

  石塘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石塘在技术上作了改进,采用铁笋、铁销把条石连成一体,使其异常牢固。

  直到1996年春,在实施奉柘公路降坡拓宽工程中,这段包在土塘中的石塘才得以重见天日。

  如今,这段石海塘虽早已失去抗台防汛的作用,但这是古代奉贤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留下的杰作,是教育后人的生动历史教材。

  而百年老店、百年老宅、百年学校和古刹所拥有的独特文化精神,更让人感到一份贴心的温暖。这些也成为了奉贤的文化名片,年复一年,延续着贤人精神。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