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小吃或是饭馆?
上海这个实际人口超过3000万的城市,不是某些营销号什么《魔都最好吃的饭馆,看这一篇就够了》这种文章就能概括所有美食的。每一个类型的美食,牛排也好意大利菜也好西北菜也好,都可以给你整出一长串的值得二刷的清单来。更别说什么江浙菜本帮菜粤菜川菜湖南菜,每个人心里都能有那么几家“最好吃的”。
所以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各推各的,留给题主去选择吧。这样就挺好。但千万别舔着脸说自己整理出来的是最好的最值得吃的最权威的。
吃面,不仅不是北方人的喜好,更是老上海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那一碗看起来就能填饱肚子的面,也是无数上海人早餐的一种选择。
无论中午还是晚上甚至大半夜,饿了的时候,一碗碗的浇头面烂糊面,同样深得大众欢迎。
据说,上海的面馆有3000家之多。我只是吃过其中的零碎几家。但今天就要和大家聊聊我吃过的。
丽园路,一条横跨老早南市区和卢湾区中心地带的不算出名的小马路。从东面南车站路的交汇处算起,到西面南北高架下的鲁班路为止,全长大约1.7公里。这条路本没有太多的特色,从头走到底,两旁也就是一些平常不过的公房、老小区、老厂房改建来的创意园区以及少量尚未拆迁的老平房。而这些老平房,因为连石库门都不是,也没有个诸如“建业里”这样的洋气名字,早晚,都是要拆的。
但是,就因为它过于的市井,就因为它是周遭居民每天遛弯、上下班、找小店解决吃饭问题的小马路,不知不觉,它就成了天然的市井美食不间断的地方。
在它的东头,有魔都汤包小笼可以排名前三的佳家汤包。并且还是现在的总店(从之前文庙那边搬过来的)。
之前在头条上写了点吃后感,就有评论说,味道已经大不如前了。只不过说实话,今天的上海,又能有几家汤包小笼是品质几十年如一日的好呢?
在它的西头,有以大肠面出名的大眼面馆。几乎都是浇头面,有大肠,也有它家除了面条,还有大眼包子。十分接地气。价格也算合适吧,20块钱一碗大肠素交面,在上海闹市区附近真不贵了。
当然这就引出了今天即将介绍的三家面馆。因为名声在外的大眼面馆,最近终于第一次打卡,有一种期待落空的感觉。同样是浇头面,就没有几百米外的卢香纪那么让人流连。
在丽园路的中端,不到30米的距离上,紧挨着三家面馆:有30多年历史的卢香纪(原名:香阁丽),近些年做海鲜面出名的渔都老味面,还有师承日本拉面大师傅(拿过日本米其林推荐等荣誉)、在上海专门制作日本拉面的满吉。
卢香纪的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了。那时候,它还叫“香阁丽”。第一次知道这家店并且上门吃面的时候,店面还有些旧,墙上还贴着当年的有些模糊的照片。它就是一家从最最市井的环境里,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面馆。
为什么后来会改名叫卢香纪。这个不重要,多半是老板他们的家事。对于我们这些食客,这碗面好吃,就行了。对于一些深夜才下班、渴望寻找一丝饱腹感的夜归人,知道他家24小时营业就好了。
真的,有那么几次,当时针走向午夜24点,小C酱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瞬间下了一个决定,开车20多公里,只为那一碗热腾腾满扑扑的浇头面。
卢香纪的面被称为“缩头面”,是老卢湾区四大名面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店以来,已在无数食客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缩头面”并非是指它的面条款式,而是和他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
说是老板从小就生活在卢湾的棚户区里,小时候由于父母一时大意,从楼上摔了下来,命是救活了,但头颅却缩到了肩胛之上,于是就被周围人称作“缩头”。
“缩头”有一个处理动物下水的手艺,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最初,就在自家棚户房里,做起了浇头面的生意。最初的名字就叫“香阁丽”。
老板的动物下水做的非常干净,没有异味,再加上本帮特色的浓油赤酱,面多料足,所以得到周边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并渐渐在卢湾区乃至上海滩做出了名声。
今天的卢香纪,浇头面的种类已经有二三十种之多。除了最早出了名的大肠面,小C酱一般点的比较多的是鳝丝面或者目鱼面。如果当天胃口比较好,则可以点双浇面,也就是增加一个雪菜肉丝,还有一些胡萝卜丝、白菜丝之类。
尤其是双浇面,那个料可是相当相当的足。一个大碗,端上来的时候满满当当的,表面全被浇头覆盖,看着都能让人产生十足的食欲。而它的分量,其实很多小姑娘都是一碗吃不下的。
如果是冬天的夜晚,从阴冷的户外走进店里,点好,坐下,大约7、8分钟,现烧的浇头面就被端上桌。热腾腾,喷香四溢,只要一口,热热的,面条和着浇头下肚,顿时就能感到浑身暖起来,舒坦!
不过卢香纪的面,是那种略硬的粗面。和细软的苏式面有截然不同的口感。面汤是现场爆炒的汤汁和煮面的汤水混合起来的,对于一些喜欢重口味的食客,还真是可以喝光的。
今天,传统的上海面馆越来越少,像卢香纪这样坚守在老城区里的面馆,以一门手艺把一种食物做到极致,实属难得。可能你并不习惯浓油赤酱的面,可能拉面、刀削面更符合你对面条的理解,但不妨碍你去体验一次。不管怎么说,这是上海面食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类。
卢香纪隔壁的隔壁,就是渔都老味面。比起前者的名声在外,渔都老味面在老卢湾的地界上都是后来者。但是门口的店招,又在说明着它差不多30年的历史。
这句线年前的舟山沈家门。老味面馆的第一任老板,就是沈家门人——说到沈家门这个地方,至少江浙一带的人都知道,中国最大的海产品集散地之一。那么沈家门人,可谓天然的制作海鲜食品的行家。
第一任老板是妈妈,她把面馆传给了儿子。儿子则把这家店开到了上海。店招上的光头师傅,就是他了。
什么季节吃什么样的海鲜,沈家门人门儿清。3月的黄鱼、5月的蛏子蛤蜊,8月的梭子蟹、冬至的带鱼……
所以在渔都老味面馆里,不会有卢香纪那么多的选择。一年到头,就是那么几种海鲜面。倒也好,对选择恐惧症患者来讲,简单多了。一碗经典海鲜面,足够了。碰上梭子蟹季节,店里还有单点的炒蟹。或者,吃面的同时,加上一根黄鱼春卷。味道也是很赞的。
这就是38块钱一碗的经典海鲜面了。喜欢吃海鲜吗?看着这碗里的,是不是能想象到它的鲜美了?
最后,连汤汁都可以一口不剩地喝完!——卢香纪的汤底是酱油浓汤,多数人是喝不下的。但是老味面的汤底是海鲜熬出来的,尽管喝。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一次去吃,发现海虾的尺寸有明显缩水,个头跟大一点的河虾差不多了。也许是非捕鱼期,存货不多了?
当然,对于喜欢吃面的朋友,渔都老味面有细面、粗面、面片和粉丝等四种主食可选。总的来讲,从价格、口味、分量几个方面来看,是对得起他的店招的。
满吉是三家面馆当中最晚开业的。也就一年多时间吧。你说它是网红店,未尝不可。因为短时间内就凭借着它的背景和大众点评上的高口碑,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一般中午和晚上的饭点,都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排着队吃面。
首先要说的就是满吉的背景了。如今的网红店,不给自己讲点故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在店门口和店内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多块获奖的牌子。其中最最熟悉的,自然就是那个白色的米胖子——什么?这是连续四年入选东京米其林推荐餐厅的拉面?什么?2014年就拿到了“Best Ramen”的殊荣?
这光环,不懂经的人还真以为“主角光环”太强,有一种一开张就能秒杀90%面馆的实力呢。
实际上,这些获奖荣誉都是一个名叫水源裕满的日本人获得的。他在东京开有两家面馆,一家名为“中华荞麦拉面馆”,一家名为“拉面小池”。小C酱在东京没吃过,所以不发表评价。
而丽园路上的这家满吉。说白了,老板是水源裕满的徒弟。他在日本留学后,因为喜欢日本的美食文化,开过中餐馆,也管理过日料店。后经人介绍认识水源裕满并拜为师傅,学成后,最终回来开了这家拉面馆。店名满吉,就是师傅水源裕满和徒弟(老板)徐吉两人名字的组合。
所以米其林也好,东京“Best Ramen”也好,严格来看就是噱头,但既然能挂出来,说明也是得到水源裕满先生允许的吧。
而且单纯讲这一碗面,第一次吃的时候,小C酱的感觉就是,确实是在上海地界上吃过的最日本味儿的日本拉面。
我不说,看起来上面四张照片都是正宗的日本拉面了。那么第一张,满吉拉面,视觉上,肯定是OK的。
重要的还是吃进嘴里的感受。使用的面料就是日本拉面主要采用的荞麦面。面汤鲜美而不腻,口感浓郁,每一口都有一种满足感。
拉面馆的装修和布局也是很日系的风格。一人一把椅子,90°夹角围绕着开放式的厨房。面条制作完成后,会呈到食客面前。而料理台下面,该有的筷子、水杯、纸巾、水壶和调味料瓶子,一样都不少。
最特别的是满吉的付款方式。在日本拉面馆吃过拉面的人都有印象,大多数面馆里,包括通堂、一蘭这些,都是在店门口的机器上自助点单的。想吃什么面、什么小食、多大的分量,自己选。
这里也是如此。更先进的在于,日本的拉面馆几乎都是现金支付。这里,中国嘛,支付宝和微信是少不了的。
这么说吧。目前咱们去不了日本,吃不到一蘭吃不到通堂,那就到这家来吧。不会让人失望的。
可能唯一的有些遗憾的是,这家店不做烧烤,否则,像《深夜食堂》片子里那样的场景,坐进来,点上几串烤物,一杯Asahi,就更像日本了。
挺有意思的,短短二三十米的地方,竟能容下三家面馆,且风格各异,味道又都是很好吃。对于我们这些食客,是很方便了。大可以饿上一天,然后一次性的把三家面馆全部吃一遍。
卢湾,本就是上海面馆的集大成者。各式面馆在这个不大的区域里都能展现出它独特的一面。比如复兴中路上的大肠面,比如雁荡路上的味香斋,比如淮海路雁荡路口弄堂里的顶特勒……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我会时不时的跟大家分享自驾、美食、萌宠、酒店……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二刷。
想安利一条藏了无数餐饮小食、光超过二十年的老店就有六七家的上海人心中的美食街!
这条路的地理位置很特别,一头是曾经风头无两的城中最贵楼盘,另一头是紧紧挨着的老旧公房。
旁边就是新天地商业中心,新旧的边界,注定它的命运。关于它要拆迁的消息早几年就在盛传,而近日这条马路就要真正画上句点。
但对很多上海人来说,这是一条有 20 年记忆的美食街,许多店都开了超过 20 年,甚至上百年。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顺昌路就容纳了大量外籍移民,苏北人、广东人、福建人,闵行美食他们带来了新的饮食文化和市民生活。
这里餐饮小食也很发达,在很多上海人心里,这是条美食街。超过 20 年的老店,一条路上就有六七家:
没什么环境,但是各种江西特色食材排列组合,非常接地气,又很诱人,让人跃跃欲试。
在这里吃到一道江西炒米粉,极好。打败许多市面上的网红馆子。辣味和米香、蛋香,都有。
不知道老板是不是去各地学过,菜单上很长,还有广东菜,但生炒童子鸡是必点。
这家店,店主夫妻说自己「算上海人」,开了二十几年,是许多本地居民的食堂了。但只推荐砂锅~
但一张陌生的面孔出现时,比如我,装作不经意的问饭店老板们,要搬去哪里的时候,他们都守口如瓶,笑而不语。
面团加上大量的青葱,再抹上一点点的鸡蛋,这就是葱油饼的全部用料~虽然简单,但是大概就是这种最质朴的味道,才让葱油饼成为了老少咸宜的小吃
前段时间发了一篇《上海有多好吃,看这篇就知道了》,分享了一批魔都的世界美食,有留言说想看一版接地气的,这不就来了!
攻略是老早就做好了的,也问了很多上海朋友花了不少时间整理,加上了小吃甜品部分,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波,算是对上一篇做一个补充。
长期关注嬉游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嬉游君和我都是面条爱好者,那这篇上海美食攻略就从最爱的面馆开始吧。
心乐在上海也开了好几十年了,现在虽然开了分店但我最爱去的还是进贤路这家老店,老面馆经过装修改造就餐环境也已经很好了。
店里比较出名的是大肠面,但个人更喜欢它家的腰花拌川。腰花炒得很入味,一点腥味都没有,酱汁浓郁,十分地道。
位于黄浦区的这家大肠面,门头就“大肠面”三个红大字,虽然环境十分简陋,但每次路过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其中不乏拖着行李箱来的,可见它家的面人气有多旺。
这里的大肠处理得很干净,吃起来非常香,而且是越嚼越香的那种,再说名字都叫大肠面了,它家的大肠面能不好吃么。面是典型的上海粗面,刚好断生,所以富有弹性。烤麸甜甜的,配上大肠和面别有一番滋味。
说到大肠面,另外一家卢香纪的味道也很好。卢香纪以前的名字叫香阁丽,是老底子上海人基本都知道的名号。
这家的大肠、猪肝浇头都是招牌,选择困难的还可以点双浇头,鳝丝的也好吃,再加上浓厚的汤头,一碗下去妥妥的落胃。
和明呈的面一样出名的是老板的臭脾气,这点看墙上贴着的各类公告就知道了。第一次来就被老板狠狠怼了一顿,换做别的店那肯定不会再去了,奈何它家的黄鱼春卷和黄鱼面实在味道好,过了没多久还是没骨气地再光顾了。
面里的小黄鱼整条拆骨只剩鱼肉,吃的时候不用吐刺,汤头很鲜,雪菜腌得偏甜,还扔了把鸡毛菜,最难得的是一点腥味都没有。
黄鱼春卷也是必点,表面炸得香脆,里面则是满满的小黄鱼肉,一样没骨头,吃起来非常过瘾。
招牌牛蛙面量超大,面多浇头也给够,里面的牛蛙鲜嫩,闵行美食汤汁浓厚,炸猪排味道也不错,喜欢吃重口味面的朋友一定会喜欢它家。
上海最好吃的阳春面,逸桂禾绝对能排的上号,和上面的哈灵比起来,逸桂禾的阳春面相对清淡不少。即使是简简单单的猪油酱油汤,撒上葱花,靠着最朴实的滋味也俘虏了不少食客的心。
来胖子面馆吃面的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每次走进去都能闻到自家炖红烧肉千张结的香味。
辣肉面是招牌,红油辣肉浇头相当正宗,还可以尝尝它家特色的咸蛋黄狮子头,一整颗流油的咸蛋黄包裹在软嫩的肉里面,配上面条咸菜鲜笋,幸福感简直爆棚。
接下来说说小吃,上海有不少集中吃小吃的好去处,首推云南南路,短短两百米的一段路不乏好几家老字号,像沈大成、大壶春、小金陵....基本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了,入夜还有烧烤摊和火锅店,说云南路是条美食街一点也没错。
上海生煎分两个流派,清水派和混水派,区别在于褶子向上还是向下,其中清水派的代表就是大壶春。
现在在大壶春两种煎法的生煎都能吃到,一般我会点一份生煎配咖喱牛肉汤,面皮松软底部松脆肉馅厚实,超满足。
另一家老字号小绍兴离大壶春不远,它家的招牌白斩鸡凭借鲜嫩的肉质,成为不少上海人心目中最好吃的白斩鸡。
小绍兴选用品质上乘的三黄鸡,蘸上独家秘制的酱油,吃到嘴里鲜味则更加提升了。
还有每天限量供应的鸡粥,小绍兴最不缺鸡汤,用鸡汤熬出来的鸡粥别提有多香了,一口白斩鸡再配上一口粥,简直是享受。
弄堂小馄饨就是原本大名鼎鼎的阿跷馄饨,开业已经四十多年,现在从弄堂里搬到了威海路上,为了让老食客不找错地方,所以还是叫弄堂馄饨,还加了原静安别墅几个字。
现在上海做砂锅小馄饨的店也所剩无几了,用砂锅装馄饨,再浇上骨头汤,能妥妥地锁住鲜味,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炸猪排也算是上海美食的名片之一,说到炸猪排,就马上想到以供应德国大菜闻名的德大西菜社。早些年上海人吃不惯牛排,德大西菜社就因地制宜用猪排代替牛排,照“维也纳炸牛排”的菜式推出“维也纳猪排”,一经推出就立刻风靡沪上。
如今的德大已不是当初只有名门显贵才能踏足的餐厅,但记忆里的德大炸猪排还是一点没变,配上辣酱油,一如既往地酥脆。
总有一段时间会莫名地想吃小笼包,不介意排队时间的话佳家汤包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虽然算是网红店,但出品一直很稳定。
汤包种类不少,有鲜肉、虾仁、蟹粉的,皮薄汤汁鲜,小馄饨也不错。上海吃小笼的店太多了,屋有鲜、莱莱也都不错,就近选择吧。
能开一百年的点心店不多,盛兴就是其中之一。百年来,这家老上海点心店只卖两种招牌点心,馄饨和汤圆,并且靠着地道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一直开到了现在。
店里的馄饨和别处的不太一样,用的是传统的碱水皮,所以更有嚼劲。馄饨分鲜肉小馄饨和菜肉大馄饨两种,可以直接来一份双档,大小两种都包括了,再加两颗汤圆,一碗就能尝遍他家的特色。
近几年上海的葱油饼网红店层出不穷,其中最得我心的应该就是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了,现在虽然已经是二代店,但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它家的葱油饼先煎后烤,非常酥脆,吃着很过瘾。还可以选择加蛋的版本,口感会更丰富,但加了蛋就没法再烤了,相对的就没那么脆。
这家的提拉米苏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了,端上来的时候是一大盘里挖出一块来到你的盘子上,咖啡味很浓郁,甜而不腻,带有微微的苦,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提拉米苏应该有的味道,第一次去吃的时候因为太好吃马上又加了一块。
整间店的装修我也比较喜欢,属于法式小清新风格,用的杯子和瓷盘都很漂亮。咖啡只能说一般,但喜欢吃提拉米苏的我强烈推荐去吃,因为店面小加上生意一直很好,所以不想排队的建议上午去。
我心目中的宝藏冰激淋店,口味超级多,不管哪个季节来上海,只要想吃Gelato都会想到它家。夏天会点荔枝玫瑰和花椒凤梨这类水果口味,清爽也不太容易腻,而到了冬天就会更偏好海盐焦糖这类浓郁的味道。
这家推新口味也是超级快,去得勤快如我,也没能及时跟上新品开发的速度.店里也提供试吃,选择困难症可以选择双拼或者三个球。唯一的缺点可能是下地铁或公交车后都还得走一段路,不过我去上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散步,也不是大问题。
dokidoki是一家手工日式甜品小店,由两位小姐姐打理,充满了家的温馨,到店需要提前预约。它家的甜品菜单每日更新,根据采买的水果还会做小调整,只有豆腐慕斯和巴斯克焦蛋糕是常驻款,其余均不固定,能吃到哪款也不确定,因此更多了一分惊喜。
蛋糕没什么太浮夸的裱花,就是最简单的样子,但因为用料良心制作用心,每一款味道都不错,吃一次就会被圈粉。还有特色的果子露,用的是自家熬制的果酱搭配苏打水,也非常治愈。
看过日剧的朋友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了吧,这家日式风格的双层小店就跟同名日剧一样温馨,店里的装饰也都十分可爱。
这里是吐司爱好者的天堂,松软的厚吐司吸满了蛋奶酱的口感,湿润又香甜,搭配黑咖啡或拿铁都很不错。
没搞错的话这应该是上海第一家以烤梨为主题的甜品店吧,店里卖的甜品都非常养生,价格也不贵。一整只梨用慢火烤制2小时到酥软,梨汤的甜度用冰糖调节得恰到好处,不仅生津止渴,还有润喉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加料也都很讲究,荔浦芋头、荔浦鲜脆马蹄、罗田板栗、宝芝林雪燕还有云南野生金耳,都是好东西。
作为一名越南三明治忠实粉丝,我必须向大家安利这家上海最正宗的越南三明治店。
小店干净明亮,BOMBOM王牌三明治肉量十足,烤得酥脆的法棍配上鸡肉、猪肉和粗粗的腌菜条,再刷一层特色的猪肝酱,还原度超高。吃越南三明治还得配越南特色的冰咖啡,用炼乳中和了咖啡豆的苦味,口感丝滑香甜。
这是一家以肉桂为主题的面包店,主打肉桂卷和肉桂冰激淋,算是肉桂爱好者的天堂,闵行美食也是我回购了好几次的店了。店面不大也没什么座位,但每次,经过的人都能被浓郁的肉桂香味吸引。
肉桂冰激淋带有焦糖奶油的味道,层次很丰富,肉桂卷口感松软,有多种口味选择,最喜欢原味、苹果味和碧根果味的,刚出炉时淋上炼乳,味道真的让人念念不忘。这家外卖生意也不错,有时候去得晚很多口味就都卖完了。
PAIN CHAUD应该算是沪上法式面包的代表了,在上海有三家分店,价格在法式面包店里也不算贵。面包甜点种类很多,软欧、法棍、各类可颂和蛋糕应有尽有,每一款表现都不错,基本不会踩雷。
最喜欢它家的法棍和红酒五花果,是那种吃得出酵母香的面包。另外推荐杏仁可颂和开心果泡芙,两款都非常适合下午茶配着茶或者咖啡一起享用。
上海最棒的地方就是想吃啥随时都能吃到,而且能开得长久的品质都不会差,这里提两家绝对不会出错的店吧。
秋冬适合进补,楼上的花胶鸡火锅就最合适了。花胶其实就是大型鱼类的鱼鳔,高蛋白又低脂,吃多了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通常吃花胶鸡火锅前都会来上几碗花胶鸡汤,汤头浓郁,配上嫩鸡肉和鲜花胶,一碗接一碗简直停不下来。
锦江饭店锦北楼的甬府,算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宁波菜,米其林一星和大众点评黑珍珠餐厅头衔加持,不预约基本是吃不上的。在甬府点菜很少踩雷,出品也基本稳定。
主打菜自然是海鲜,岱山大黄鱼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野生大黄鱼,肉鲜而紧致,价格不便宜,每斤四千左右。宁式十八斩也就是蟹生,活蟹急冻,上桌前自然解冻调味,肉多膏甜,算是必点。
另外,甬府的宁波汤圆也是吃过一次就让人难忘,应该算整个上海最好吃的宁波汤圆了。
每隔一段时间去魔都,总能发现不少新开的店,当然也有当过好几次回头客的老店。不管怎么样,到了上海,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好吃的,只需要纠结吃什么就行了。
这家店虽然号称大酒店,其实更适合家人朋友三四人小聚,商务宴请需要谨慎些。
臭豆腐外皮炸得金黄酥脆,本是不足为奇,奇的是咬开之后,内里的豆腐的软嫩鲜香,口感竟有豆花的错觉。
个人不喜欢所配酱料,往往再要一份南非冰草,配千岛酱和香醋。臭豆腐蘸醋吃,更添一份鲜美。
南非冰草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流行开来的了,只记得第一次吃就被它独有的口感所折服。不过不足以称道,这种菜,无过便是功。
另一道脆皮小棠菜几乎每到必点,价钿看似不实惠,但吃过之后一定不会这么想。小棠菜碰上虾仁碎,山林陆地和大河大海奇妙配合,鲜味独到,整块饼子炸得脆脆的,再蘸些许醋解解油腻(个人认为配酱很失败),始终在我心头占据一席之地。
这家店其余的一些菜做得都中规中矩,基本也不会碰上雷区。不过奶黄包做得尤其差,爆浆椰子做得又好些,稀奇古怪的甜品个人观感都一般般,鸡鸭鱼肉等等都算物有所值。
在上海滩的粤菜圈子里,不得不提一句“御宝轩”的名字。这家勇夺米其林二星桂冠的食肆,除却招牌烤鸭(个人嫌弃烤鸭油腻,很少吃)之外,粤式点心烧味等等颇有水准。
最值得尝试一番的是他家的流沙包,当时去吃之时只是随意为之,不料咬下一口就被惊艳到了。一瞬间,细沙沙、咸丝丝、香喷喷、烫呼呼的流沙喷涌而出,嘶——,竟真有吃出咸蛋黄的口感,好一个流沙包!
恕我言语匮乏,难以形容,如果有意,不妨一试,或能称得上上海奶黄包咸口第一。
如果要吃些上海本地菜肴,光明邨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别处也有许多地道好馆子,等我个个吃过,再来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