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这里又大变样了!
“雾散仙桥出,转角桃源入;来客无所赠,唯有长寿福。”仙桥村,村如其名,来过这里的人,大多对其“仙味”十足的气质印象深刻。天生丽质加上后天改造,如今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仙桥村,除了“仙味”又增添了不少“新意”。
已过了晚上八点,崇明大多数村子都陷入了沉寂,仙桥村却热闹非凡。人群主要集聚在村里新开的商业综合体——均瀛乡村小镇附近,这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游客们有的在咖啡馆里聊天,有的在日式茶馆内饮茶,还有的拎着刚购入的崇明特产从店里走出来,欢笑声此起彼伏。
家住商业综合体附近的陈忠芳不免感慨:“这几天村里来了好多年轻人,如今村里也有了夜生活,越来越有活力了,这简直跟做梦一样。”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里的游客多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想在家门口找个像样点的花钱地方,成了越来越多农村消费者的心声。为了满足老百姓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去年竖新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将仙桥村闲置十多年的村集体老旧厂房,改造成了集参观、展示、零售、餐饮、互动为一体的均瀛乡村小镇。
均瀛乡村小镇占地2350平方米,共三层,宽敞漂亮,咖啡馆、撸猫馆、日式茶馆、观影厅、24小时便利店,这些通常只会出现在城镇的洋气玩意儿,在这里都能见到。专门用来办酒席的乡村喜食堂、上海美食崇明融合菜馆、土布手工体验馆,具有崇明本地特色的空间这里也有。
“均瀛乡村小镇已经启动对外招商,希望更多优质商家入驻小镇,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乡村版的小万达。”竖新镇宣传委员朱永康向记者介绍,旧厂房的改造,不仅唤醒了村里的沉睡资源,还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小镇营业收入会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反哺村民。
均瀛乡村小镇成了仙桥村的一张新名片,为村里注入了新气象。整个国庆期间,均瀛乡村小镇接待游客2.1万人次,营业额总计20余万元。
横空出世的商业综合体让人眼前一亮,仙桥村的整体“颜值”更是令游客耳目一新。
在仙桥村满目绿色的环境下,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民居栖居其间。曾经风格不一的民居已粉刷一新,高度适中的白色围墙,搭配统一的仿木栏杆,再用花箱作点缀,花季时来往行人可闻着一路花香在村里漫步。“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孩子经常带着朋友从市区回来玩。”正在院子里修剪树木的村民施育勤对记者说。
仙桥村党总支书记管仕忠向记者介绍,去年10月,仙桥村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通过整治河道、房屋外立面改造、景观打造等,多措并举让村容村貌有了全面提升。
宅前屋后整理出的老石板和碎石,被铺设成供人行走的步道。如今,来到村里,游客不仅可以沿路欣赏家家户户的“小景观”,还能走进路边的“小三园”自由穿梭。河道两旁的水泥桩,用木头进行围挡美化,亲水栈道让游客可以更接近自然水系。村里绿化再升级,仙桥中路蝴蝶兰、迎春花、茶梅、石竹竞相争艳,前竖公路八仙花花团锦簇,三峡移民区紫藤浪漫梦幻。原本底子就不错的仙桥村,在一番精雕细琢之后更显动人。
“乡村风貌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群众认可度的重要抓手。如何保持村子的高颜值,需要村民们共同维护。”管仕忠说,只有大力建设乡风文明,才能让村民对维护村容村貌有主人翁精神。为此,村里想了个办法,在每家每户的门口,贴上该户主的姓氏及家训,通过传承发展家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上海美食
站在仙桥中路上向南面望去,春润合作社的大片稻田成了天然景点。管仕忠告诉记者,以前合作社有围墙遮挡,路过的行人看不到里面是什么。“在实施乡村风貌提升项目时,我们拆除了围墙,用网格替代,这样合作社里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黄桃熟了,翠冠梨绿了,水稻黄了,不用走进合作社便能看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这些合作社,正是仙桥村的特色产业。管仕忠说,几年前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流转了村里98%的土地,办合作社搞规模经营,并与入驻合作社说好一定要优先雇用本村村民。如今,村里共有惠杰百果园、春润生态园等6家合作社,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
村民茅汉兰在正禾农场务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有1亩地,平时如果种植水稻和玉米,一年到头存不下几个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后有一部分收入,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下来还能额外赚3000多元。
近年来,仙桥村不仅形成了粮食种植、水产养殖、果蔬采摘等产业,更是发展出民宿、生态旅游等产业。村里引进同济大学等专业团队,将村民平房改造成创意民宿,将蔬菜大棚变身开放空间,以此为突破口,整合培育10余家特色民宿,实现了村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今年,借着花博会的东风,仙桥村引入金地集团,打造牡丹田园综合体,并探索与村民联动,收购农户在庭院种植的牡丹花,挖掘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径,为仙桥村的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