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分类特色案例 丨 奉贤区桃园村的“小喇
桃园村地处奉贤区青村镇南端,桃园村不种桃,而是跟海有着特殊的情结,曾是有悠久历史的“袁浦盐场”的主要地段。全村人口分布主要以老年人与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但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分类工作意识欠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停滞现象。
近两年,来到青村镇桃园村参观的人,都对村民门前的垃圾桶赞不绝口,它们干净、整洁,奉贤十大美食看上去像新的一样,这些用了两三年的垃圾桶,至今还保持如此清爽,桃园村的垃圾分类工作者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桃园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分析村民处理生活垃圾情况,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由卫生干部予以具体落实。
在落实过程中,桃园村发现每次村里下发的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到村民手中却起不了多大作用,大家随便翻翻,就丢在一边。对此,桃园村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一方面能清洁家园、上海美食特产美化环境,有效提升村民素质;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是村民,想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依靠党员干部发动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更好的把工作落实到位。
●一支是由党员组成的“小喇叭”宣传队,他们深入桃园村的各个角落,为村民们宣传分类意义、科普分类方法。为了提升宣传效果,党员干部、志愿者们齐动脑,将垃圾分类知识变成贴地气的乡土话,让更多的村民记住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同时对与如何正确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村民既感亲切,又觉简单易行。
●另一支是由群众组成的“夕阳红”垃圾分类自查自纠队,小队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入户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入群众。他们拿着垃圾夹、镰刀、反馈登记本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检查和记录,从垃圾桶的干不干净,到分的好不好,再到桶有没有破、分类标识有没有对,一一查看,直接和村民反馈检查意见。
通过党群协作,“小喇叭”的嘹亮宣传,“夕阳红”的靓丽背影,“宣传+检查+指导”,大大提升了桃园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夯实桃园村垃圾分类基础。
在工作中桃园村发现,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村民门前的两只分类垃圾桶,外表污垢严重,湿垃圾桶还会散发异味,非常影响村容村貌。如果党员干部、志愿者们能够引导村民做好门前分类垃圾桶的清洗工作,就能有效提升村民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
“小喇叭”党员宣传队与“夕阳红”群众自查自纠队,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检查督促村民门前的两只垃圾桶,看看是否清洁无异味。对于每次活动,他们都认真筹划,积极投入。
像“夕阳红”队的吴惠芳,她是镇人大代表,平时她利用与老姐妹跳舞、散步的时间,每到周五周六的傍晚,她就拿着小喇叭和夹子挨家挨户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并督促村民要分期分批清洗垃圾桶。有时遇见没有及时投放、清洁干净的垃圾桶,她与老姐妹们就盯住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村民把自家垃圾桶清洗干净为止。
“小喇叭”队员张维,是81岁高龄的老党员,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老伴一起,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着夹子,一家家走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他手中的小喇叭不断播放着事先录好的话:“各位村民,请大家要自觉养成正确投放垃圾习惯,定期清洗垃圾桶,保证垃圾桶里面无臭味、无堆积的垃圾,谢谢大家的配合,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正是有了党员、志愿者们日复一日、入心入脑的宣传,桃园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才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除了宣传督促,志愿者们还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不少垃圾分类、提升村容村貌的巧办法。比如,指导村民用洗衣剩下的肥皂水来冲洗垃圾桶,这样既能方便节水,又能保证垃圾桶整洁干净;同时,让村民准备竹棒,并在顶端扎上钢丝球,使用这种自制工具,就能轻轻松松的清洗垃圾桶;再者在垃圾桶旁放一块抹布、一瓶洗洁精,让村民可以随手将垃圾桶外表擦洗干净。通过这样的巧办法,桃园村每一户人家门前的分类垃圾桶越来越干净,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于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及智慧创举,村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干部将志愿活动的照片组成小视频,在党员大会及村民会议上播放,向村民们宣传清洁家园、美化环境、推进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高度赞扬志愿者们的主人翁意识。久而久之,党员干部、群众们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也带动了全体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
原本臭烘烘的垃圾桶不见了,奉贤十大美食蚊虫、异味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家每户门前干净整洁的垃圾桶。平日里村民们倒垃圾的心情也舒畅了,大家对此都称赞不已。在生活垃圾分类、提升村容村貌的工作中,桃园村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起了决定性作用。桃园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紧紧抓住主要环节,并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宣传+检查+指导”,桃园村不断增强广大村民们的垃圾分类观念意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以身作则,从而使“垃圾分类”植于心,显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