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三个法宝激活文旅消费
今年,威海市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多方探索新路径,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为拉动经济稳定复苏增强了动力。
五月中旬,微风拂面,樱红挂树。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晒字村樱桃园丰收在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超介绍:“我们村共有大樱桃园800多亩。去年政府发放的樱桃券吸引了很多采摘游客,所以今年很多村民都早早托我给打听今年的樱桃券发放活动。”
“樱桃采摘券真是个好东西!”晒字村樱桃种植大户黄正光在一旁补充道,“很多游客拿着政府发放的免费樱桃券来园里采摘,有的还要花钱多买一些。去年我的果园收到了2800元的采摘券,游客另付款购买的樱桃能有2万多块钱的。”
樱桃券活动是文登区文旅局在威海市文旅局支持下,对威海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政策进行的创新性实践。以往,政府补贴大多是发放星级酒店券和文旅产品,2021年,区文旅局将消费券扩大到樱桃采摘方面,仅界石镇就兑付给果农16多万元的樱桃采摘券款。樱桃节期间,仅乡村民宿、农家乐的收益就超过200余万元。去年樱桃采摘券活动一经推出就获得良好反响,以“文登文旅”微信公众号为例,发布领券活动的文章点击量陡增,樱桃免费品尝券最快一次6分钟抢券结束,通过政府补贴引流客源、刺激消费效应明显,成为文旅惠农的成功案例。
“今年的樱桃采摘券发放数额从去年的20万元提高到了保底30万元,根据线上抢券和兑换使用情况,还可能会追加资金。”威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樱桃采摘券”只是敲门砖。借助上级文旅消费季政策“翘板”,文登区积极组织文旅企业深挖特色优势,提升服务质量,策划推出涵盖景区门票、旅游线路等十多个领域的主打文化惠民的消费券,有效带动全区文旅消费的恢复和发展。
5月18日上午,家住威海市文登市区的王丽丽,收到了非遗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林荣涛为她定做的生日蛋糕。“非遗大师做的蛋糕,得摆着看,不舍得吃。”王丽丽高兴地说。在胶东,做花饽饽是代代传承的老手艺。不论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花饽饽都是必不可少的面食。不过花饽饽蛋糕抢了生日蛋糕的风头,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些年胶东花饽饽造型一直是创新多变的,但是依照传统老手艺精心制作的工艺一直没有变过。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用花饽饽这种低糖、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面食替代传统蛋糕开始流行起来。客户通常需要提前两三天订购,我们会按时做好,保证花饽饽的新鲜口感。”林荣涛说。
位于文登区侯家镇的花饽饽文创基地中,林荣涛的工作室带动了周边200多名大妈大婶参与到花饽饽制作产业中来,每人每月能有近4000元的收入,胶东花饽饽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饽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非遗手工艺正在以鲜明的时代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区文旅局将花饽饽、鲁绣、草柳编等非遗传承项目作为突破点,鱼台美食将“非遗传承”与“产艺融合”串联起来,通过引入“文化志愿服务”招募孵化机制,引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动与村庄开展结对帮扶合作,支持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旅游、非遗线上教学、非遗产品销售等宣传推介活动,带动了乡村物质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资源遗产的发掘。鱼台美食
“艺术乡村”是文登区竭力打造的乡村文化IP理念。通过预判旅游消费发展趋势,文登区文旅局根据“乡村特色”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确定村庄分类,以“一村一品”的模式来发展新型“艺术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培育景区化村庄,支持农民参与经营特色村发展。通过外引人才与资本,内挖要素与客源,逐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生活体验。
大水泊镇瓦屋庄村是乡村文化IP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村庄进行景区化建设,村里的河道和污水管道改造升级,增添了文昌口袋公园、亲子游乐小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被评为2021年度省级景区化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后,来漫画村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在文化产业的加持下,当地的蜂蜜、土鸡蛋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漫画村今年计划再建5处艺术空间和一个农产品展销中心。
文旅节庆是文登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驾重要马车。针对当前大环境,文旅局与镇街共同创新文旅节庆场景,拓宽思路做好新媒体策划,策划线上活动和原创内容,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方力量,做好理论与实践、官方与民间、宣传与引导的结合,形成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
在各种节庆活动中,新媒体发挥了助燃器的作用。5月17日,威海同城新媒体达人齐聚“艺术乡村”昆嵛山樱桃谷打卡,为21号在这里举办的昆嵛山樱桃节预热。打卡活动迅速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热点,起到了快速的引流宣传效应。(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 曲君伟 刘超 杜晓琳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