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梁山泊三位寨主的名字连起来一读就能看懂宋
大宋宣和六年(1124年),皇上派遣使者前来楚州,赐予安抚使宋江一坛珍稀佳酿。这时的宋江,因为成功剿灭方腊,被皇帝特别嘉奖,担任楚州安抚,并统领该州的兵权,他的声名鹤起,风光无限。
宋江对皇帝的恩宠感到非常感激,于是真诚地邀请使者留下,一同享用这御赐美酒。然而,使者却不断地摇头说:“对不起,我不饮酒。”
使者刚刚离开不到一百米,便在路边的小酒馆点了几盘美味的菜肴,一壶美酒,独自斟酒独自品尝。他的手下目睹了这一幕,急忙返回向宋江报告。宋江一听,内心生出不祥之感,他猜想皇上一定听信了某人的诽谤,或许在这杯酒中藏有陷阱,将他害到死地。
突然,宋江感到腹部隐隐作痛,痛感逐渐加剧。他不敢拖延,立刻派人星夜前往润州,紧急请来李逵。他的唯一目的是,与李逵一同踏上通往阴司的道路。
因为李逵性格古怪,倔強得很,宋江害怕如果自己不幸身故江苏美食特产,李逵会兴师问罪,可能引发内乱,损害他宋江一世英名。
他的手下匆匆前去找李逵,而宋江则坐在衙门中,捂着肚子,回忆起梁山的点滴往事。在他的记忆里,最频繁浮现的是梁山的前任寨主王伦、晁盖。
突然,他领悟到了一个大道理:将梁山三位前任寨主的姓氏合并,居然形成了“宋晁王”三个字。这似乎在暗示着他的命运早已注定。皇帝的使者喝酒是否会改变这个注定?宋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梁山这块英雄的根据地,成为好汉的道路并不是每个人都选择的,因为它注定与官法相悖。这里聚集的,大多是那些不法之徒,或者是被贪官污吏逼迫得走投无路的人。
然而,每一个踏上梁山的人,都在那一刻告别了“守法百姓”的身份。他们或被称为绿林好汉,或被冠以土匪的名号,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与常人不同的道路。
在这众多的好汉中,王伦显得格外特殊。他原本是一个秀才,拥有文化修养。然而,连续多次落榜,使他感到绝望,不得已才投身到梁山这个突破了官法的世界中。
历史上,不止王伦一个落榜秀才加入了造反的行列。在唐朝,黄巢领导的起义军,以及清朝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都因考试成绩不佳,屡次落榜,才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的起义激烈而有力,几乎颠覆了当时的政权,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篇章。
然而,与这些领袖不同的是,王伦显得心志短浅,志向不远大。黄巢和洪秀全的造反目标是改朝换代,他们渴望将皇帝座位上的人换成自己,使全国文人都要在自己的规则下听从。他们说:“既然我考不中江苏美食特产,那我就干脆推翻你的规则,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
然而,王伦并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对他来说,一辈子在山上过着打家劫舍、吃喝不愁的生活已经是最高的满足了。他并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胸襟去追求更大的事业。
但当林冲因被奸贼高俅陷害而走投无路,上梁山求援时,王伦的短视态度开始显现。然而,因为柴进大官人的资助,他上了梁山,而林冲也携柴进的介绍信前来。
王伦被迫面对这一难题:他要求林冲在三天内带来一颗人头,作为入伙的条件。这是一场考验,林冲唯有接受。
幸运的是,林冲遇到了杨志,一个失落的武者,两人激烈战斗,却无法分出胜负。最终,王伦不得已让他们停手,同意林冲加入梁山。
然而,当晁盖也希望加入梁山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面对众多实力强大的加盟者,王伦感到力不从心,他的小心眼逐渐显露。
在这个时刻,林冲不再愿意忍受王伦的短视,他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制于一个不具雄心的领袖。吴用看着这一切,暗中欢喜,因为他知道黑吃黑的局面即将到来。
吴用发出信号,晁盖和刘唐阻止了王伦,公孙胜假装劝说林冲,而阮家三兄弟则挡住了王伦的亲信杜迁、宋万和朱贵。
这场黑吃黑的战斗,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必然。梁山地势险要,成为好汉们的向往之地,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王伦的短视和小心眼注定了他的失败,而梁山英雄的传奇故事也因此开始了新的篇章。
然而,晁盖的第一次坐上梁山的领导位置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只是为了嫁女儿,为宋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王伦相比,托塔天王晁盖的格局更加宏大。他是个富有地产,生活富足,还担任着村官(保正)的职务,享受名利双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晁盖可以被称为小地主。
在那个时代,地主常常被认为贪婪,财迷心窍,但晁盖却大方豁达。他总是伸手相助,扶危济困,秉持仗义疏财的原则,从不将金钱视为生命的核心。他还热爱结交各地的好汉,愿意帮助那些遭受不公待遇的人,这一点他胜过了王伦。
晁盖对武术充满热爱,甚至放下了娶媳妇的打算,专心修炼武艺。这使得他在江湖中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垂青。
然而,结交好汉和习武与发动一场叛乱是两回事。起初,晁盖的生活过得非常优越,他并没有反叛的意愿。甚至当赤发鬼刘唐向他透露生辰纲的消息并建议一起抢劫时,晁盖也只是表示“且再计较”,暗示需要“从长计议”。
直到公孙胜的出现,他宣称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愿意与晁盖一起抢夺生辰纲,而吴用对这笔非法财富也产生浓厚兴趣,晁盖才与他们合谋。
即便成功劫持了生辰纲,晁盖仍然没有叛乱的念头。他只希望能分一杯羹,确保自己余生无忧。然而,由于劫持的过程出现问题,东窗事发。
晁盖上了梁山之后,凭借自己的声望,很快改变了局势,让梁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数急速增加。
宋江和晁盖都是英勇的好汉,但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尽管宋江是一个小官,但他已经是既得利益的一员,拥有丰厚的财富。从他包养阎婆惜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不仅多次收受赃款,而且在整个告案中都扮演着主导角色。
施耐庵描述宋江时用了一个词,“吏道纯熟”,表明宋江精通官场的潜规则,深谙灰色收入的奥秘。
如果没有这些灰色收入,没有人能够包养情人、仗义疏财,也就没有资金来源。一个八品小官,工资微薄,难以维持家庭,更不要说做善事了。
那么,问题来了,宋江的金钱从何而来?他没有矿产、没有造币机、没有遗产或产业,金钱是从何而来?
实际上,宋江并没有使用自己的钱,而是借用了他人的资金,来帮助穷人和解救受难者。他的目标是出名,升官发财,为了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
尽管这与那些赃官贪污并只顾挥霍自己的行为相比,还算是善意之举。然而,由于他在官场上已经尝到了甜头,他渴望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财富,这使得他与晁盖的价值观产生了分歧。
常言道,“为官者,一本万利”,而且几乎没有风险。尽管强盗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但风险太大,一不小心连吃饭的机会都没有了。宋江是个官,他明白在官场上如何获得更多的权势和财富,因此与晁盖的道路开始分岔。
这段故事,如同一幅绘画,展示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以及每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信仰和野心来选择自己的命运。
然而,在古代,除了世袭之外,唯一的晋升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由于宋江出生在普通百姓家庭,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然而他的文化水平远远不够。因此,他不得不选择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成为一名强盗,然后等待朝廷的特赦。
关于宋江何时形成招安思想,以及他上梁山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一旦上了梁山,晁盖的好日子就走到了尽头。
虽然表面上他们是生死之交的兄弟,但晁盖只想建立一个义军,而不是接受朝廷的招安。
只要晁盖在,宋江的招安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宋江上梁山后,就开始积极争取支持,边缘化晁盖。等时机成熟,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战斗中,不明不白地丧命。
当段景住献上马匹后,半路被曾头市的人枪击,宋江派遣戴宗前去打探情况。梁山泊和曾头市相距不到300里,戴宗竟然“去了三五日”。
戴宗回来后,向梁山的大佬汇报,说曾家兄弟积极备战,准备进攻梁山。他们甚至编写了歌谣,让儿童们唱,其中有一句“剿除晁盖上东京”。
然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曾头市和梁山泊之间的仇恨从何而来?更令人疑惑的是,他们竟然编写了一首儿童歌谣,点名指责晁盖。难道这不是有意挑衅吗?
更奇怪的是,此时晁盖已经被边缘化,江湖只知道宋江的存在,几乎不再提及晁天王。段景住献马时,甚至说“只闻”及时雨的名字。既然如此,曾头市的儿童歌谣中点名指责晁盖,是何原因呢?
然而,更离奇的是,晁盖前往曾头市时,梁山泊的众多大将并没有前去支援,只有21位将领,其中大多数是晁盖的亲信,如三阮、林冲、白胜等。与此不同,宋江的亲信只有徐宁、呼延灼等几名将领。
在与曾头市的交战中,晁盖被射中,发生在深夜,而且是遭遇战。书中写道“转了几个弯”,“撞”见了梁山泊的队伍。按常理,对方是不可能知道晁盖的确切位置的,因此被描述为“乱箭射来”,并非有针对性。那么为什么恰好射中了晁盖?更令人怀疑的是,这支箭头上刻有三个字“史文恭”。
在半夜三更,经过数个弯道后,“撞”上了梁山泊的队伍,史文恭是如何命中晁盖的呢?
有趣的是,晁盖中箭倒下时,离他最近的是呼延灼和燕顺,他们都是宋江的亲信。这难道是巧合吗?
作者可能在示意着,戴宗是一个神秘人物,与晁盖的死有关。晁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出了一句充满深意的话:“那个捉的射死我的,便让他做梁山泊主。”
这一系列事件,就像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充满谜团和不解之谜,令人不禁深思不已。
所以,晁盖,或者说晁天王,明白了毒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但他没有当众声称要“捉住史文恭”或者采取报复行动,但却暗示了他的真实意图。更重要的是,他明确表达了不愿意让他最信任的兄弟宋江成为梁山泊的新领袖,这点已经足够明显了。
这些细节和曲折背后,隐藏着《水浒传》的巧妙之处,正是施耐庵的才智所在。如果一切都被挑明,那么《水浒传》是否还会被誉为四大名著?
有人认为,即使晁盖被边缘化,宋江也不需要亲手杀害他。毕竟,晁盖在梁山泊的地位是名义上的老大,如果他不死,朝廷的招安计划将无法实施。不仅仅是林冲和三阮等人,就连宋江的亲信李逵也反对招安。
而宋江和晁盖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和睦,但不得不通过更为隐秘的手段来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宋江向来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为了让秦明加入梁山泊,他甚至不惜派遣士兵伪装成秦明去杀戮和掠夺,导致无辜百姓的血腥屠杀和村庄的烧毁。这些行为最终导致慕容知府不再信任秦明,杀害了他的亲人,迫使秦明无路可退,最终加入了梁山泊。
这个例子清晰地展示了宋江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能力。因此,他可能没有心理障碍来实施对晁盖的阴谋。
然而,即便宋江成功地实现了招安,但他似乎忘了一句古话:“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任何朝代都有时来运转,时来运转。此外,最初的梁山好汉是反抗朝廷的,他们被视为“腌臜草寇”,无法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伟大的将领相提并论。因此,尽管宋江风光无限,志得意满,最终他的生命也在他的招安成功后被夺走。
然而,临终之际,宋江回想起了他的弟兄们。为了征讨方腊,108位弟兄中不少丧命,伤残或离去,最终只剩下不到30人。
生命走到最后,宋江意识到了他的孤独,也反思了自己的不切实际梦想,这与他的身份和地位相去甚远。
太把自己当回事,其实你什么都不是,这句歌词在这时候特别贴切。宋江的命运最终成为了一幅让人深思的画面,他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令人唏嘘。
这个故事,宛如一部悲壮的小说,充满着命运的无情和人生的曲折,让人不禁陷入沉思。阜宁十大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