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旅游 添彩名城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建设目标,正成为扬州推进发展的一个“强音”。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作为国有骨干企业的扬州名城公司,在开发建设众多旅游景点的同时创新思路,着力做好各项服务,优化营运管理,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让东关街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扬州旅游产业中的靓丽名片——
“到扬州不到东关街,不算来过扬州。”如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关街的知名度是越来越高,游客是越来越多,东关街旅游渐入佳境。
日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商铺200多户,核心老字号店铺70余家,经营面积达5万平方米,千年古城的东关街,不仅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旅游大景区,更“文”起来、“新”起来、“乐”起来。游客在欣赏古城建筑风貌的同时,更体验着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
一边品尝扬州美食,一边欣赏扬州曲艺;一边喝上一杯香茗,一边倾听扬州评话大师说评话……这样的场景如今已经在东关街上演,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饱览了千年古城的美景,更能感受到扬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其“文”,美其顔。文化是东关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东关街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开展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促进分散的文化资源集聚化、隐性的文化资源显现化。自东关街开街后,街区建成并开放了一批文化景点:东关历史文化展示馆、武当行宫、熊成基故居、曹起溍故居等;2014年,名城公司又对逸圃、李长乐故居、华氏园、壶园等历史老宅重新进行文化布展提升;2015年国庆节期间,城市记忆馆、潘玉良展示馆等一批文化景点对外开放,受到游客、市民的一致好评。
旅游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其中扬剧、扬州评线项文化艺术、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扬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扬州古城特色的集聚区。如何将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出来?
近年来,名城公司致力于挖掘和展示扬州的传统文化,依托旅游区丰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开展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促进分散的文化资源集聚化、隐性的文化资源显现化。市名城公司还与广陵区地方志办公室、东关街道办事处等实施了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编纂全国首部街坊志《扬州东关街志》,图文并茂,用18万字的篇幅系统全面讲述东关街的前世今生和丰厚的历史文化。
不仅如此,名城公司还引导商户弘扬扬州的传统文化,将“经营+文化”巧妙结合,不但在沿线开设门店,将剪纸、漆器、玉雕等进行展示销售,同时通过广陵古籍刻印社、张秀芳剪纸工作室、李烈烽剪纸研创室、扬州湖笔厂等平台,将扬州的传统文化推上了前台,与游客面对面交流。
除此而外,还在皮包水饭店内开设了皮五书场,让游客一边品尝扬州美食,一边欣赏扬州曲艺。在冬荣园内,不仅建设了冬荣园历史文化展示厅,还开设了书场,可以让游客一边喝上一杯香茗,一边倾听扬州评话大师说评话。不仅让游客参与其中,更让东关街流淌“文化味”,更加“文”起来。
在东关街上品尝一杯星巴克咖啡,到东关街上体验一把大型电玩,如今已不再是奢望。在东关街,文创产业及众多适合年轻人、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到东关街上品尝扬州的小吃,买一点扬州特产带回家,这是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对东关街的印象。制作扬州小吃,卖卖扬州特产,虽然也有市场,但众多商户经营同一类型的产品,带来的是同质竞争,难以有丰厚的回报,也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如何才能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如今,东关街上的商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正在抢抓各种旅游新商机,涉足新领域,开启新征程。
在东关街上,最近新开了两家大型电玩店:“第9星球”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的目光。戴上耳机和可视设备“VR视界”,就可以开上坦克大炮,就可以身临其境坐过山车,穿越时代看孙悟空……体验不一样的“视界”,众多年轻游客纷纷尝鲜。
“老小孩动漫精品屋”经营各种动漫产品,从动漫碟片到各种动漫实物和玩具,而动漫咖啡店则让动漫与咖啡完美结合。
“中国美术学院1692首饰设计工作室,卖银饰的小男孩”、“银韵匠心”等银饰店都是年轻人担纲,他们凭借专业知识,现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创作设计,制作各种银饰品。
“千姿古装摄影”让游客穿上古装,在东关街上穿越一番,留下美好的回忆;“莺时序汉服馆”、“醉花阴汉服馆”经营各式汉服,让游客穿上古代服装体验一回。
少泽肖像艺术工作室现场画像、卡通写实;“浅浅似颜绘”则专门给游客“私人定制肖像漫画”;“小杨的泥人店”则是软陶泥人,匠心独运;风雅陶笛、陶乐坊陶笛、陶问陶笛现场吹奏,让陶笛美妙的音符吹进了游客心中;“扇来善往”不仅销售各种纸扇,还在现场展示了制扇工艺技术;而“像素蒲公英概念书店”,则主营慢递明信片,同时在阁楼设置书屋,让游客体验“书香扬州”……
“想不到,在黄金街道的东关街上,也可以品尝到冶春美食。”不少游客走进东关街中段开设的冶春店,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粗茶淡饭门前排起长队,现场制作的桂花米藕、桂花藕粉圆、农家煎藕饼等吸引了游客目光。园兴园淮扬菜、金米缸精致淮扬菜、江南一品淮扬菜、烟雨楼淮扬小吃同样让游客品尝到了淮扬菜的味道。
5元一份烫干丝、扬州炒饭;10元一份淮扬肴肉、蟹黄干丝;15元一份蟹黄狮子头的“维扬特色外卖”,可以让你一边品尝淮扬菜,一边欣赏东关街的秀美风景。
扬州老鹅、老杨豆腐、宝应长鱼面、扬州炒饭店、四喜汤圆店、聚香斋的烧饼和豆腐脑……众多扬州特色小吃和美味,戚墅堰特产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吃在扬州”的魅力。
不仅如此,游客还可以住进东关街上的众多民俗客栈,体验一把扬州人的生活;在东关街上的足疗店修修脚,感受一下扬州“三把刀”的魅力;小巷里、景点中转一转,领略一下扬州传统建筑和园林建设的风采……不少外地游客感叹说,到扬州东关街旅游,让他们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扬州名城公司的专家介绍说,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是扬州市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中面积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自西向东贯穿了古城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全长1122米,是扬州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扬州名城公司投入巨资,结合古城特色,科学利用古城资源,对逸圃、李长乐故居等进行修缮,建成并开放了长乐客栈、福临壶园等一批精品文化主题酒店,创建了七夕客栈、东关客栈等民居式旅游休闲度假酒店,引进了扬州三头宴、吴家粥铺、聚香斋、皮包水等地方特色美食,恢复了谢馥春、三和四美、绿杨春、戴春林等一批百年“老字号”,秦淮美食汇集了扬州漆器、玉器、三把刀等地方特产,再现了扬州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进一步彰显了古城的个性和特色。目前,街区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集聚区,让游客在欣赏古城建筑风貌的同时,体验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
2010年东关街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双东”历史街区先后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旅游项目建设优秀奖”等荣誉,2013年成功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创成“江苏省价格诚信一条街”和“江苏省旅游购物诚信街区”,2017年荣获江苏省品牌消费集聚区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和扬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创成江苏省旅游购物诚信示范街区和江苏省老字号集聚区,年接待游客高达1200多万人次。
位于扬州市区毓贤街8号的阮元家庙,是扬州首批五个传统家风家训示范点之一,漫步其中,翰文墨香扑面而来,再现了阮元“铁石梅花清气概”的精神风貌。
阮元家庙建筑群由三路组成,即东宅第、西宅第和中路家庙。中路建筑的尽头是面阔五间的家庙大厅,西路建筑除了前部的学塾外,还有复建的隋文选楼。东路建筑的前几进均为宅第,最后一进是奉恩楼。奉恩楼的楼下辟为“阮元纪念馆”的展厅,楼上辟为“阮元廉政事迹展”的展厅,从阮元一生的仕途经历中,选取了36则事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阮元的廉政事迹。
扬州家风展示馆位于扬州阮元家庙内,面积约400平方米,共由七部分组成,其中主展厅又分“爱国爱家竭忠尽孝”、“相亲相爱勤俭齐家”、“向上向善廉洁方正”、“重文重教诗礼传家”、“共建共享润泽邻里”五个部分,从历代名人望族的家规家训到当代百姓的嘉言懿行,展示了深厚的扬州家风文化。
扬州家风展示馆建设工程是名城公司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2018年5月10日建成开放。家风馆开馆后的一个月,先后接待各类社会团体12000人次。去年10月11日,全国党报家风宣传·大运河城市家风建设研讨会在扬州举行。来自运河沿线多名嘉宾实地赴扬州家风展示馆等考察,共寻扬州家风基因,夸赞扬州的景色美、家风正。
吴道台宅第建于1904年,坐落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现存面积2650,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由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整个吴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见的古典建筑之一。
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糅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
位于吴道台宅第内的扬州院士博物馆,在原有吴氏历史资料陈列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利用了吴道台宅第的东路建筑,即测海楼及观音堂,面积数百平方米,内容包括院士制度,所有从扬州走出去和在扬州工作的两院院士名录、介绍等。展馆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前言,第二板块是中国院士制度简介,第三板块是扬州院士生平事迹介绍,第四板块为“吴门四杰”介绍。展示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既有文字图片,也有实物,既有各种雕塑,也有事关院士的碑文展示,同时采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院士们珍贵的影像资料,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展示。
作为大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扬州盐业历史遗迹极具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盐运文化展示馆位于1912街区,是在原扬州水文化博物馆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整个展示馆突出了“盐运”文化特色,六边形的门楼与盐的晶体形状一致,门楼上雕刻着楷书、草书等20多种“盐”字,寓意着盐的千变万化。馆内关于盐运文化的介绍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运路变迁、行销天下、动关国计和运盐轶事,全方位、深层次展示了历史上扬州盐运的总体演变史。盐运文化展示馆最抓人眼球的是馆内的雕塑,雕塑将盐商会馆进行了景观复原,记录了从产盐到包装的过程,还特意制作了盐商的复原像。展示馆内还有一幅长达13米的史诗级画卷,上面描绘了东关古渡、湾头码头等古代盐运的重要节点和当时盐运的场景。此外,馆内还首次使用全息投影的方式,浸入式展示盐运文化历史当中的大事件。通过这个展馆,游客能更好地了解盐运的历史、盐运与扬州的关系,也能透过这个展馆更深入地了解扬州这座城市。
汪鲁门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南河下170号,为大运河申遗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汪鲁门盐商住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布局规整严谨,体量宏大,用料考究,装修精致,是江南典型的盐商大宅,目前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一处遗产点。汪鲁门盐商住宅是一组排列整齐的建筑群,共有九进房屋,绵延百米,原有房屋100余间,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旧居。
目前正在建设的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充分利用了汪鲁门盐商住宅建筑空间进行布展陈列,整个展馆位于建筑群西路建筑中。这次展示馆建设,以汪鲁门盐商住宅为载体,以扬州盐商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手段,更好地展示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历史遗存。展馆共分为7个篇章,涵盖了“江春接驾”“盐引案”等扬州盐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目前,这一场馆正在建设文创旅游项目,未来将以全新面容呈现在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