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探索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新模式
近年来,洪泽区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国家级改革试验工作,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新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跑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接力赛。
一是建设新“三品一标”,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狠抓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建设,贯穿产业链条,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优质稻米基地面积45.5万亩,推广优质食味软米品种南粳9108 32.6万亩、占比达70%,成功培育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食用菌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大力推行减肥减药,推广使用有机肥,规范水产养殖生产,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绿色化。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区认证绿色食品15个、有机农产品14个,成功组织申报“蒋坝螺蛳”“岔河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创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8万亩。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洪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达60%以上,“洪泽湖大闸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超150亿元。岔河镇、三河镇获批省“味稻小镇”,“苏油大米”“岔东大米”先后获省优质稻米博览会特等奖、金奖,“味泽天下”行业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四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按标生产。完善食用菌、稻田虾、稻田鸭等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技术规程、产品等级制度,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码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构建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成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1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
二是打造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利用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依托数字和信息技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业态的有力抓手,实施农村电商“111工程”,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3个、溧水特产电子商务示范村4个,农村电商达到1500户、销售总额近7亿元。积极引进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区级服务站和菜鸟物流,推动以“洪泽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的100多个名特优农产品进驻京东、天猫、苏宁等购物平台,分别在淘宝网和京东商城建设了特色中国洪泽馆、洪泽特产馆、云谷原食味洪泽馆。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康养产业,以“两湖两线”为重点线路,开展渔家风情、河工文化、农耕体验游。依托优势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蒋坝镇、老子山镇、西顺河镇等农业休闲康养观光产业,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极。依托农旅项目发展新型经济,依托东双沟镇农光耦合项目,建设包含农业产品种植、农业科教示范、农业观光旅游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于一体的新型经济。与台湾星期九集团合作建成珍珠艺术展览馆,开发多样化造型珍珠文创产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和村集体经济项目载体,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继续稳定特色农产品布局,为做强乡村产业夯实基础。积极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和优势特色产业集聚,有机绿色食品稻米基地每年新增3万亩以上,精细化加工、精品化包装与品牌化营销比率每年分别递增12%以上、溢价能力提升5%以上,水产养殖规模稳定保持15万亩、总产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建成湖区荷藕、芡实绿色水生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工厂化食用菌20万吨,建设优势中药材产业基地3万亩。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为做强乡村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创建南部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高端稻米、生态循环养殖、健康食用菌产业,强化核心龙头培植及全产业链打造,努力创成产业特色鲜明、现代要素集聚、生产方式绿色、综合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升级西顺河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依托国家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打造集水产养殖、科研、观光、休闲、养生、美食等功能为一体的5A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集聚岔东、森浩、国瑞等有机绿色稻米加工企业,建设岔河稻米产业融合发展展示中心、稻米展览馆、新型社会化集聚中心等服务平台,全力打造集粮食储备仓储、农业综合服务、农业科研、体验观光于一体的岔河稻米加工产业园区。引进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为做强乡村产业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健全联建工作架构,深入推动企村联建工作按序时开展,实施联建项目数109个、联建覆盖率100%。积极开展“商铺壮村”行动,落实相关奖励资金415.88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向纵深开展。盘活和利用好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整合利用集体资金入股经营稳健的农业企业,切实保障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