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人民政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我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定。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2亿元,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95.2亿元,增长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9亿元,下降10%。
一、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连续五年稳定在74.5万亩以上,其中,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6.7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65.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42万亩,豆类种植面积2.72万亩,五华特产薯类种植面积3.83万亩);袁隆平院士团队育成的“超优1000”有机稻在阳春试种成功。特色经济作物加快发展,阳春农特产品质优,有春砂仁、马水桔、岗美腊鸭、石望腐竹等名优特产,有春湾香芋、八甲唛菜、圭岗氹仔鱼等优良食材;春砂仁省级现代产业园完成建设,成功申报2020年蚕桑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81万亩,其中澳洲坚果种植面积6.15万亩,南药14.71万亩(其中春砂仁4.47万亩),花卉2.73万亩,蚕桑6.34万亩,油茶0.42万亩,茶叶0.24万亩。畜牧渔业养殖持续发展,202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54.85亿元,肉类总产量分别达10.12万吨,主要畜产品生猪2020年出栏量98.20万头,家禽出栏量137.万只;渔业总产量3.4万吨,总产值4.08亿元。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阳江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68家,阳江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18家。
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阳春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区,母亲河漠阳江贯穿全境,奇峰幽洞、秀水明湖、苍山林海串珠成链。已开放景区有:凌霄风景区(4A景区)、春湾风景区(3A级景区)、玉溪三洞第一二洞风景区、玉溪三洞第三洞风景区、崆峒风景区、春都温泉度假村等。双滘镇七星村、春湾镇高村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云山绿湖是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阳春市喀斯特地貌特色游”“阳春岗美乡村游”2条,有省历史文化游径“阳春市红色廉政人文历史文化游径”1条。春湾石林桃花节、春砂仁旅游文化节连续多年举办,是我市优质特色节庆品牌。全市有旅行社8家,星级酒店5家。五华特产阳春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20年,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3亿元。
三、工业园区扩能增效。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包括新吉片区和产业集聚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1370亩,其中新吉片区总面积10182亩、产业集聚区11188亩,已开发土地面积13900亩,其中新吉园区总面积7000亩、产业集聚区6900亩。新吉片区主导产业为智能数控设备、电子电器,鼓励发展纺织服装、南药加工产业;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新型建材和先进装备制造。2020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41.3亿元,同比增长4.3%。
四、五华特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阳春市区重点打造“一江两岸”和河东、河西“三大城市板块”,形成了市区“五横三纵”和“一环路”快速交通网络。目前,市区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万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餐饮住宿、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高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