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云安这些与春节相关的非遗美食感受舌尖上
春节,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意味着一年工作生活的落幕和新一年的开始,更具有某种强烈的仪式性和符号性:不管我们身在何处、过去一年经历了什么、归途有多么漫长,我们都近乎狂热地向往回家团聚,希望赶在除夕夜与家人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哪怕这年夜饭仅仅只有一菜一汤。
云安区与春节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主要有哪些?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尤其在春节这样阖家欢乐、举家团圆的日子里,饮食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精心采买、制作的传统食物,不仅承载着对于家乡、亲人及儿时记忆的眷恋,还蕴藏着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在云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惯例制作粽子、糍、炒米饼等传统美食。特别是粽子,更是云安传统辞旧迎新、走亲访友的重要年礼之一。
云安的粽子以都杨的裹蒸粽最为出名。都杨裹蒸粽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金字塔形状,意为孕妇腹部象征,所以新婚家庭,过年时候就会一家人围在一起包裹蒸粽,寓意来年添丁。
都杨裹蒸粽选取优质糯米、绿豆、猪肉等用冬叶和水草包裹制作,与其他裹蒸粽相比,都杨裹蒸粽个头特别大,大的周长近一米,重达四五斤。并经大火煲8小时成而。都杨裹蒸粽,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都杨人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食品。
云安传统炒米饼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据传是由民众犒赏陈璘军队的“粉团”衍变而来的。
传说明嘉靖万历元年,陈璘率领官兵讨伐岭东贼匪朱良宝,因当地人民受尽贼匪朱良宝的压迫,见有官兵前来讨伐贼匪,便将当时的大米炒熟磨成粉,用糖和米粉捏做成一团团烧干,用代犒军,让讨伐贼匪的官兵当作“饭”吃,这种当地人制成的“粉团”,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在炒米饼的雏形。
传说虽不可尽信,但有据可查的是在清末民国初,炒米饼在云浮市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杂粮和节庆食品,云浮炒米饼不但数量多、质量好,而且款式多样。例如有花生炒米饼、芝麻炒米饼、绿豆炒米饼、榄角炒米饼、花生芝麻炒米饼等。
家家户户都将炒米饼当成最好的年货,是待客的上好食品,也是云安饮食文化的缩影,认为炒米饼都是柴炒,柴火烤熟的,代表着火旺兴隆的意思。
腐竹以产于石城镇托洞“托洞腐竹”最为盛名。其甲级品曾多次获国家农业部、广东省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口味纯正、五桂山美食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粘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见长。其加工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托洞腐竹”制作时采用当地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黄豆或小青豆(黄豆的一种)作为主要原料,并且采集来自大云雾山泉水制作,全过程人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豆、去壳、磨浆、滤渣、煮浆、擦边、挑皮、晾晒、转竿等,不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绝对绿色食品。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巧用自然食材,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美食,叙旧话新,在相互祝福中守候新一年的到来。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味道”“儿时味道”,在春节期间愈加浓烈,它们是每个人心中固有的乡愁。并通过食物表达祥和美满、国泰民安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