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乡村的发展动能
植根于乡村的地道山野美食,正释放出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也通过农旅融合,令无数期待大饱口福的城市游客不远万里、屡次三番来到丽水。
随着“吃在丽水”日渐成为丽水生态精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其内涵与外延也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拓展。嵌入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传说之后,过去单纯的美味佳肴,已经发展成一个个鲜活的乡土品牌。
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的高效联通,这些寄托着乡愁的乡村美食,更是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中独领风骚,为乡村振兴探出了崭新的致富之路。
“我们到这个世界,嵊泗十大美食本就该享用干净的水和食物,现如今这些竟成了奢侈品。还好,丽水可以充分提供。”曾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一季开篇就对遂昌冬笋不吝溢美之词。
无论是软糯甘甜的处州白莲、醇香四溢的松阳茶叶熏腿、鲜脆可口的遂昌高山笋、千丝万缕的缙云土面,还是浓稠爽滑的云和高山萝卜羹、劲辣肥嫩的安仁鱼头、清香扑鼻的畲乡豆腐酿、馥郁芬芳的庆元香菇汤、柔韧弹牙的青田山芋饺,都是用最常见的本土食材、最朴实的烹饪手法制作出最美味的佳肴。
食物之鲜美,源于大自然的孕育和沉淀。丽水山地面积占88.42%、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多达3573座,山野乡村备受雨露润泽,以“原生态”的质朴呵护着浓郁的“乡愁之味”,最终发展出唯有故地重游方能完整呈现的佳肴。
让美食更加加分的是,深藏于其间的丽水乡村的独特记忆——不造作、不矫揉,让每一位食客都油然生出温暖的幸福感。
随着城市化生活逐渐淹没了田园时光,嵊泗十大美食到丽水乡村旅游,就像为许多人打开了一扇重返童年的时光之门,令他们在遍尝乡村美食的过程中,回忆起家乡的小村镇、陶罐里的腌咸菜、挂在房梁上的腊肉。
对美食的体验,总能成为旅游中的深刻记忆。对乡村原生态的追逐,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正因为如此,每一年的农博会,当丽水数千种乡村美食登陆杭城,都会立刻受到追捧。比如高山放养的土鸡土鸭一上架就会被抢购一空,高山蔬菜也是频频卖到断货。
乡村美食是丽水人的骄傲。无论是零售的农特产品,还是依托乡村旅游的桌上佳肴。
用云和仙宫湖胖头鱼制成的“安仁鱼头”,如今已成为丽水知名的特色美食。这道先用油煎到鱼头外酥里嫩,再辅以紫苏叶、豆腐、鲜辣汤汁炖煮调味的明炉菜肴,让在杭州生活了十多年的王盛林十分想念。
“我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多年,平日里最想念的,就是一碗到现在都只要花5元就能吃到的缙云小馄饨。”在缙云籍华侨朱轩文眼中,再昂贵的牛排,也比不上这道并不精致的家乡美食。
事实上,当与吃有关的各项变量都因时代变迁而改头换面,能依然留存着山珍河鲜质朴原貌、保持着食材原有滋味等式平衡的丽水乡村,才有十足的底气擎起“乡愁”之旗,并成功将“乡土滋味”引向“乡土产业”。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人青睐乡村美食的“生态自然”和“简单朴实”,“吃”成为人们到乡村去的重要兴趣因子。
正因为如此,带着“乡愁滋味”的乡村美食,不仅成为农产品产业化的抓手,也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
对于乡村而言,美食旅游可以塑造地方品牌、提升旅游地吸引力,进而带动多行业发展、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且在此过程中,往往不需要大规模开发和投入。在丽水,许多资源禀赋不突出的乡村,凭借着特色美食打造成为人们追捧的旅游目的地,如遂昌县焦滩乡的“焦滩鱼头”,是丽水乡村美食旅游的代表,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当地特色美食进行品质餐饮塑造,最终形成深入人心的美味标签,成为当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仔细探究丽水因乡村美食而红火的村庄,可以发现其中的发展逻辑有着鲜明的本地特色和不可替代性。这些乡村美食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道”。原料必须是地方出产,制作方法必须是地方传统工艺,采用的配料、调料甚至水都必须是本地的,还要使用地方特色的“土”器皿,才能烹制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美食。
但是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美食的文化内涵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在突出本地特色与地道风味的同时,精细化延展,让城里游客从“心动”到“行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美食游。
云和赤石乡赤石村地处云和湖。靠水吃水,曾经,渔业是赤石村民赖以为生的产业。在这过程中,“赤石鱼头”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佳肴,由此衍生的“一鱼三吃”吸引了无数食客不远千里前来品尝。渐渐地,赤石村开出了一家又一家的鱼头馆。
依托美食,这些年,赤石乡又通过深挖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出了网红“玫瑰花海”,实现了“以食带景”,形成了旅游带动美食、美食带动旅游的生动局面。
“把‘美食+’做大做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中共丽水市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室主任谢炳麟说,把乡村美食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乡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深耕细作,对乡村美食推广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美食品牌。
在阿联酋、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吃到正宗的缙云烧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丽水乡村美食走向世界,得益于“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与机制创新。
为了让小小烧饼走出山门,缙云不仅成立了“烧饼办”,建起了烧饼学校,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推广“缙云烧饼”品牌。
得益于统一的行业标准,“烧饼村”岱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走进这个小村庄,可见澄净清澈的溪流、窗明几净的安居房、宽阔平整的乡村硬化路,处处皆是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从前的岱石村可不是这样,那时村民过着穷日子,村容村貌‘脏乱差’。”岱石村党支部书记樊海强说,得益于烧饼产业越做越强,如今大伙儿腰包鼓了,嵊泗十大美食生活好了,村庄也越扮越靓了。
事实上,岱石村人外出做烧饼的历史已有十多年,但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始终形不成规模。直到2014年,缙云全面扶持烧饼产业发展后,来自岱石村的“烧饼创业者”激增,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从事烧饼行业。
儿时记忆中带有田园芬芳的美食,只是乡愁的源头。源头活水最终得以汇流成海,靠的是“有形之手”的关键助力。
作为浙西南农产品生产大市、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丽水,曾因地处山区的区位劣势无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不断延伸,生态旅游业风生水起,从兴办农家乐起步的丽水人感受到了外地游客对乡村美食的无限热情,进而因地制宜发展出丰富多彩的美食节、采摘游。在政府的全力引导下,自2010年起,丽水优质生态农特产品还搭上了电子商务、区域品牌等快车,驶入了热销全国的通衢大道。
如今,“浙南茶叶市场”让松阳数以万计的茶农成为“甩手掌柜”;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丽水山耕,从包装设计、文化故事、质量安全等方面重塑丽水乡村美食形象,令菌、茶、果、笋等九大农产业都拥有了金名片,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乡村告别“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专注于打通冷链环节的龙泉人,选择与滴滴旗下社区电商橙心优选合作,确保土鸡、高山蔬菜等“原生态”食材在经过低温处理后,当天就能送达长三角地区居民的餐桌;时下,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各地政府也借助各大平台直播间推荐乡村美食,让由味觉记忆所引发的乡愁,传往更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