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采荷“早餐广场”重新归来!
或许在你眼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小事,可对于江干区采荷街道来说,却是一个关乎11万人的民生大课题,并在近20年间始终对之不断探索尝试。
2001年,杭州市推进早点摊位“退路入室”工作,采荷就在人气最旺的核心区域开起了“早餐广场”,后逐步丰富内容,升级为可以服务居民三餐的社区食堂。2014年后,这里试水引入中式连锁快餐店,同时更换了招牌。
然而,今年“五一”,“老采荷”们发现,“早餐广场”那熟悉的四个字又在原址挂出来了!
300多平方米面积,7个美食档口——这个“3.0版”的早餐广场,乍一看,似是回归了十几年前开业伊始最初的模样。
实则另有乾坤。重新开业的早餐广场更加规范管理,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内部装修简洁大方,天然气、空调等硬件设施结合红菱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也进行了改造提升。
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早餐广场正对采荷市民公园,紧邻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几乎辐射了半个街道的居民,约莫五六万人。
这些年,采荷街道以协议的形式将其整体委托给承包商运营,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坚持“微利赢利”以持续服务居民,始终在持续探索老旧小区餐饮最适宜的发展之路。从最初只卖早餐,延展至“社区食堂”,再到引进中式连锁快餐品牌,采荷早餐广场一直在迭代升级。
“2014年引进快餐后,基本上是以快餐为主,只保留了一个老年窗口做面条,而且主打午晚饭,不太重视早餐。”50岁的顾骏烈是土生土长的采荷人,“快餐是很便捷,但口味太单一了,品类也总是些固定的老样式,没什么花头,吃不了几次就厌了。”
一杯豆浆一碗面,一个包子一只蛋,也不是多么难得一见的美味珍馐,但就是属于采荷人的一种老底子小情怀。
采荷街道区域发展办工作人员阮文涛表示,街道在民情走访过程中发现,“早餐广场”已经成为采荷居民心中的一个民生品牌。“居民看着‘早餐广场’这四个字就觉得亲切。因此,去年底街道重新招投标,不仅要改回名字,更重要的是丰富居民早餐品类。”
如今的早餐广场美味升级,一进门是一家采荷人都知道的“网红店”——“从来面馆”。
这家面馆以前开在采菱路上,一到饭点,2个门面满满当当能坐满40多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卖300多碗面。片儿川和猪肝面堪称“双绝”。稍微“小资”一点的虾爆鳝面也好吃得没话说。
新鲜出炉的锅贴和生煎包,海曙特产趁热一口咬下去,皮薄馅大,底部酥脆,肉汁鲜美。蘸一蘸他家自制的蒜蓉小米辣,更是回味无穷。
“吃面吃饭,这里都有。”王大伯几乎一天三餐都在这吃,海曙特产“一个人懒得烧,现在这里品类多,味道也好,我这段时间天天来!”
“7个档口我们充分考虑了品类的多样性,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口味需求。”采荷早餐广场店长朱红表示,“早餐丰富了,午饭晚饭的品质我们同样精益求精。”
据阮文涛介绍,招投标时街道就要求:一、商户品质要有保证,引入竞争机制;二、价格要实惠,整体不能贵;三、在前两者基础上,还要给老年人和退役军人更多优惠。
因此,早餐广场最靠近档口一侧贴心地设置了4桌“爱心专座”。老人若是取餐不方便,工作人员会帮忙端到老人面前。此外,70岁以上老年或退役军人凭老年卡或身份证,在每个档口还可以享受额外的优惠。
阮文涛表示,运营一年后,街道还将协同运营方通过大数据采集来分析目前入驻商户的受欢迎程度,根据居民反响调整档口,同时将持续研讨是否有更多方式来深化为老服务,“我们也想借此来重新探索老旧小区的餐饮发展模式,计划通过项目合作将此模式在采荷其他片区推广开去。”(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