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民俗风”让传统会市带热乡村旅游
在历史长河中,乐清逐步形成了白石三月初十、大荆五月十三、蒲岐九月会市等传统会市。每逢会市,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传统会市既是商品的集市,也是乡情的凝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购平台的发展,传统会市作为商贸平台的功能日益弱化,韵味渐淡。江东特产
而乐清的一些会市历史悠久,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会市期间人流密集,如何提升传统会市的档次品位,增加乐清本土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带动乐清乡村旅游的新载体,成为很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传统会市是民间自发的农资、农产品、鞋服日用等商品交流的固定集会。如白石会市起源于南宋陈、南两族祭祖活动,慢慢形成山区与沿海互通有无的会市交易,上市的商品也从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为主拓展到如今的超千个品种。古来有城的地方,必有城隍庙,有城隍庙的地方,必有庙会,于是在明朝就产生了蒲岐九月市,山海货交易颇盛。
“传统会市以民间自发为主。”近年来,乐清传统会市基本上是出租公共道路划地经营,相关村各自为战,随意摆摊,现场次序乱,管理难度大。江东特产如蒲岐九月会市,摊位集中在西门街、北门街等路段。白石会市期间,临时设摊,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食品卫生难保障,每天的垃圾清理量一度达到80多吨。
对此,政协委员王孝深有同感,在白石工作的五年,江东特产每逢会市,他都会参与管理工作。“传统会市自发性强一些,应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王孝建议,政府应主动介入会市组织,催化会市转型。建议成立传统会市改造提升工作小组,将会市列入全域旅游项目,以市旅游开发总公司为经营主体,和相应的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合作,统一开发传统会市,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催化传统会市向“会市文化旅游节”转变。
委员李马顺认为,政府部门牵头,合理规划设置会市展销区块,有序开展会市活动,可设置农产品展区、农机具展区、温州鞋服名品展区、汽车展区、文化创意展区、花卉苗木展区等。引进中高端生产厂家直销,如鞋服名品区可对接引进奥康、乔顿、森马等温州知名制衣制鞋企业,日用品可对接温台地区知名企业设摊直销,以提升会市档次。此外,部门要联动协作,加强会市期间的巡查,对会市流动经营摊贩进行实名登记,对会市食品进行全面抽检,公示抽检结果,让游客放心消费。
传统会市区域融合度不高,陷入同质化尴尬。纵观乐清各地的传统会市,摆摊的摊主多为一些专业赶会市的“流动集团”,或是平时散落在乡间的个体无证的“会市游击队”,而贩售商品的主角则是各类五花八门的小商品,档次不高,“断码、清仓、厂家直销”等随处可见,一些市民坦言,逛会市和逛路边摊没多大区别。
民俗专家认为,地方会市必须要以地方民俗为主,离开本地的民俗,就不是会市。但随着时代发展,民俗也应该纳入一些时新的东西。据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以前蒲岐九月会市有许多游艺节目如打千秋、抬阁、高跷和电影戏剧等,现在这种一边购物一边娱乐的场景已成为一种远去的记忆。
“北白象会市、白石会市,我都去过,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很想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下,但感觉现在会市上卖的东西显得有些低端,没有特色。”委员范明明认为,要精选会市展销商品,突出乐清文化特色。可借鉴温州瞿溪会市设置“非遗一条街”,将乐清黄杨木雕、竹编、乐清细纹刻纸、蓝夹缬等设置非遗项目展区集中展销,可开展抬阁、舞鱼灯、斗歌等乐清特色民俗展演活动。乐清地方特色小吃丰富,可将芙蓉麦饼,翁垟番薯黄夹、鸡肫丸、鱼丸汤等美食搬进会市,让四方来客体味舌尖上的乐清。此外,会市可保持农耕特色,进行一些农耕文化展和农机具展,开展特色农产品展,展出雁荡毛峰、联宇葡萄、南阳桔和铁皮石斛等乐清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等。
白石会市是浙南规模最大的会市之一,据统计,仅2016年的白石会市,五天时间,日均人流量达到6万人次以上。蒲岐九月会市一般从农历九月初一到初十,据估计,会市期间人流约30万人次。
传统会市人流密集,如何利用会市的这一优势,结合乐清正在开展的全域旅游,做好“会市+旅游”文章,委员蔡正敏认为,应丰富会市文化菜单,增加多样化的体验元素。如借鉴楠溪江东海音乐节的成功经验,在会市期间引进大型户外音乐节,引进魔术团、马戏团、嘉年华等,丰富会市文化供给。白石、芙蓉、大荆等地可利用景区优势,做好旅游结合文章,举办武术节、登山节等活动;蒲岐靠海,可举办海涂运动会等。另外还可开发花卉节、相亲大会、亲子活动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乐清逛会市、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