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文化节带来“经济盛宴” 产业带动居民
在今年4月12日第六届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幕式上,梵音与茶韵再次在塘头融为一体。在政府搭建的大平台上,茶叶经销商、静安特产茶农、采茶人、塘头的渔农家乐经营业主等这条产业链上的各类群体,又开始分享佛茶文化节所带来的“经济盛宴”。通过连续6届文化节的举办,普陀佛茶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其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挖掘究竟又为当地渔农民带来了什么?记者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借佛茶文化节的效应,普陀佛茶的茶、佛文化被进一步挖掘。而凭此文化内涵,普陀佛茶多次在省内外的茶叶评比中获奖,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去年普陀区还被评为“中国佛茶之乡”,普陀佛茶的知名度逐渐打响。“整个冬天舟山温度低,推迟了普陀佛茶新茶的上市时间,到目前为止,高端春茶的产量依然很少,但品质还不错。”普陀特产公司总经理殷文阳告诉记者,随着普陀佛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加上今年低温影响,佛茶减产,其明前茶的价格一般都在每公斤4000元以上,最高达到了6000余元,而这个数字是6年前的近10倍。“这个价格比去年起码上涨了三成以上,况且去年佛茶春茶也受倒春寒的影响大幅减产,价格已上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
据介绍,由于普陀佛茶积淀的文化内涵和蕴藏的巨大商机,近几年来普陀区不少茶业经营主体纷纷改进茶园、茶树,绿润茶叶合作社通过改造2300亩老茶园,逐步引进了“乌牛早”“翠峰”“迎霜”等良种茶树,着重培育名优春茶。
佛茶文化节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进一步提升了东港的形象,推动了东港街道休闲农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在位于塘头的碧海山庄内见到前来烧烤、踏青的游客足有数十人。而一到周末,塘头渔家乐更是火爆异常。“近年来生意更好了,我正筹划着把渔庄的规模再扩大一些。”麒麟山渔庄的老板娘翁优芬笑着说,借佛茶文化节活动,她的渔庄从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了占地几十亩的休闲渔庄,并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游船、特色烧烤等休闲项目,每年能有数万元进账。“特别是佛茶文化节举办前后,来采茶、品茶的客人明显增加。”塘头社区书记翁世福说,由于连续六届佛茶文化节的举办,塘头已为本地市民所熟知,并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踏青、品茶、休闲游。借此契机,塘头社区先后扩建和完善了三大渔农庄,并将观茶园、采新茶、品佛茶等列为塘头休闲旅游的特色项目。“我们下步打算建立一个集旅游、采茶、制茶、包装等于一体的观光茶厂,游客可以参观、了解佛茶制作的全过程。”
随着佛茶文化节的举办,由茶业到茶艺,由喝茶到品茶,普陀区一时间冒出了大大小小的茶庄10多家。
而与以往仅销售茶叶或仅娱乐休闲的茶庄不同,这些集茶禅佛礼、奉贤特产琴棋书画为一体的茶庄,更多的采取“会所”的经营方式,给顾客一个“心灵的静修所”的感觉,东港茗缘茶庄就是其中之一。“考完中级茶艺师后,朋友就撺掇我开一间茶坊,既满足自己的爱好,也多了个以茶会友的地方。”80后戎迪是该茶庄的经营者,她的特色茶庄几乎成了一间专门接待友人的茶室。在她的茶坊中,不论新朋旧友,每天总会有二三人来此小聚,甚至常来的客人还有了专用的茶杯。戎迪说:“聊天的话题虽天南海北,却总离不开佛和茶。”
目前,普陀区佛茶种植面积由3800亩扩大至4080亩,年总产量120吨,产值近1000万元。”东港街道宣传委员邓晶说,普陀佛茶产品已从单一的品种衍生至集馈赠、纪念、特色于一体的多品种商品,从事佛茶文化经营的生产厂家由4家增至6家。此外,佛茶生产基地的总投入已达650万元,并建立了产供销研于一体的佛茶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