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 打响“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品牌
时至深秋,上海这座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的西端,形似一只翩翩蝴蝶的青浦区,有着一种别样的“热度”。
国家会展中心外的小涞港河边,绽放的花草景观刚刚送走第四届进博会的参展商、采购商,又一批全球新品、潜力无限的项目在此首发,正酝酿扎根落地;40多公里外的淀山湖波光粼粼,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想象力;新城区域,环城水系公园如翡翠玉带般环绕,使城内居民的工作、生活平添了几分江南韵味。
“热度”的背后,是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叠加。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这些让人心潮澎湃的热词,让青浦从昔日的远郊农村一跃成为直接承载国家和上海战略任务的发展前线,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
面向未来,作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青浦将进一步放大格局、打开视野、拓宽扇面,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奇迹。
波光粼粼的漕港河上,一条摇橹船从桥洞下钻过,船老大轻声哼唱着田山歌,悠扬的歌声随船顺流而下,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提及青浦,人们眼前浮现的多是这幅江南水乡图景。不过,青浦除了放生桥、摇橹船,还有无可比拟的硬核优势。五年来,青浦抢抓机遇一跃而起,直接切换到更高能级的发展轨道上运行。
随着上海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化,青浦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用发展的眼光打造上海之门的形象”,这是青浦给自己的全新定位。门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美好的风景、更强的发展劲风。
2018年11月5日,对青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那天,首届进博会在位于青浦的国家会展中心开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青浦而言,参与两大国家战略意味着要代表上海参与对内对外两个开放门户的建设,这是责任使命,也是重大机遇。一方面,青浦要借助大虹桥打开面向世界的开放扇面,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青浦要借助长三角,打开面向国内的开放扇面,服务国民经济大循环。
“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这是上海面向未来的市域空间新布局。青浦,就属于“新城发力”。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青浦新城要构建体现历史人文底蕴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城市空间,成为引领绿色创新发展和江南文化传承的生态宜居之城。
今后的青浦新城不再是“郊区新城”,而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要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依托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平台,青浦新城正成为集聚配置长三角乃至全球资源的功能高地和枢纽城市。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上,能在多大范围、多大平台上配置和调动资源,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能级。正在打造“现代化高能级城市”的青浦,“十三五”期间不断提升对区域、国家和世界的服务、引领与辐射程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发挥主阵地、桥头堡、核心区的作用,放大溢出带动效应,促进城市功能整体重塑和全面升级,推动重大战略任务的“种子”结出更多“果子”。
对青浦而言,长三角一体化、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战略机遇的落实,正好也是对青浦“一城两翼”功能布局的助推。目前,青浦新城正突出功能塑造、项目落地,强化“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发展意象,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青东地区突出整体转型、蜕变提升,对标虹桥地区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高水平开放枢纽的建设要求,集聚优势产业,提升核心功能;青西地区突出创新绿核、示范先行,围绕世界著名湖区和环淀山湖创新绿核定位,为上海和长三角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大助力。
上海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对于青浦来说,这又是一次“跃迁”机会。两大国家战略的“天时”,长三角区位优势的“地利”,昂扬向上精气神的“人和”,这些都是青浦实现下一步跃迁所要吸收的能量。
过去五年,青浦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重点围绕“品牌塑造工程”“集群培育工程”“消费提升工程”“数字迭代工程”四大工程,青浦积极打造未来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品牌塑造方面,近年来,青浦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更加完善。北斗西虹桥基地是全国唯一以“北斗导航”为特色产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同时搭建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垂直产业分工明确的创新产业集群。开园以来累计产值142亿元,累计完成税收9.5亿元,集聚上市企业华测导航及普适导航、威固信息、联适导航、海积信息等一批即将上市的优秀企业。未来,基地将进一步拓展北斗产业链,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强化北斗的品牌特色。
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青浦。通过这一国家战略的光环效应,使青浦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耀眼明珠。五年来,青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精准靶向服务特色鲜明,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上市企业达29家,总部企业达43家。投资青浦,就是投资未来,曾经的上海远郊,如今凭借五年追赶,实现完美跨越。
集群培育方面,目前,青浦已形成快递物流、绿色金融、软件信息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会展商贸、北斗导航、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平台。迅速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引擎和核心动能。青浦正对标“五型经济”和“3+6”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梳理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激励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消费提升方面,青浦围绕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消费品牌建设、商业新业态新模式、重大商贸活动等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一横三纵商业线号线沿线商业特色购物线,纵向建设诸光路沿线、嘉松中路沿线、外青松公路沿线等商业走廊;依托国家会展中心、绿地贸易港等载体打造全球新品首发高地;打造绿地缤纷城室内音乐体育综合体、东渡蛙城公园综合体、联美首位商圈等文化艺术特色商圈。
数字迭代方面,围绕“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青浦推动华为研发中心、西岑科创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北斗西虹桥基地等加快建设和发展,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优势,向东加强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联动,向西加强与吴江、嘉善等长三角沿线城市的对接,加快集聚形成一条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努力打造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重要板块。
由东向西,一系列创新政策也在破土:青浦区提出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五链同构”的理念,优化资源布局、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推动总部办公、研发、生产、销售、结算等全产业链布局,最大程度提升综合效益。
“上海之门”是一个品牌形象,需要实体内涵注入,这个内涵便是青浦的城市功能。
回眸过去5年,“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青浦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青浦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区五次党代会以来,青浦公共交通飞速发展。随着轨交17号线的开通,青浦的公共交通能级得到巨大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公交线条,五年内新辟公交线条,新建或改造公交候车亭1064座。示范区公交线路开通、盈淀路等一批省际断头路打通。同时,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加快推进轨交17号线号线号线抬升扩容等重大工程。青浦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正逐渐浮出水面,持续提升着老百姓出行的“幸福指数”。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青浦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这座城市大街小巷的所有人,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真正做到城市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早上跟老姐妹一起带小孙子来亲子乐园玩玩,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家住青湖轩的平阿姨每天都要去社区中心报到,就在她家小区里,赵巷镇崧湖社区中心是老年人家门口的“好去处”。作为青浦区首批幸福社区建设试点,崧湖社区中心自建成以来,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更好推动幸福社区建设,青浦区委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等,发挥好“幸福带头人”“幸福合伙人”等品牌效应,以首批试点社区中心基本建成为标志,整合资源,力量下沉,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目前已基本完成赵巷崧湖、重固章堰、金泽东西、夏阳章浜等首批20家试点社区中心建设,明年将覆盖全区50%的城乡社区,三年计划建设300个,力争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青浦区持续增加资源配置,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远大健康城完成开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区中医医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公共卫生中心达标建设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项目已开工;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建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加快施工建设,推动上海市儿童医院在青浦落地。教育方面,青浦区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做优硬件资源,新开办思源幼儿园、青教院附小、青教院附中等19所学校,引进复旦附中、世外、平和、协和、兰生复旦等优质资源,有效提升了教育发展品质。
升格,意指地位、级别、格调的提高;作为电影术语,是指摄影机带动胶片转动的速度加快。正如青浦在时代巨变面前奋力建设“上海之门”蹄疾步稳,加速记录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每一帧画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滋养和内生动力。
五年来,青浦始终把提升城市软实力作为重要工程,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格,在改革攻坚实践中铸就“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不断擦亮“上海之门”城市品牌,提振全区人民的精气神,增强每一位青浦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11月5日,全球的目光再次汇聚到国家会展中心,“进博时刻”如约而至,青浦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强大的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能力的背后,是“青浦服务”的热度和速度,更是青浦区全面提升的城市软实力。
“软”实力中藏着“硬”功夫。青浦着眼“枢纽门户”定位,通过便捷的交通、开放的平台、一流的服务和高效的治理,让更多参展商、采购商变成了投资商。作为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汤恩智能科技,在参加第四届进博会之前,就选择在长三角赵巷科技绿洲园区落户。“青浦枢纽门户的区位优势、多元的服务及配套措施是我们选址的关键因素。将总部设立在青浦,一边可以连接上海高端的科技人才,另一边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的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我们的产品从概念迭代到研发落地的进程。”汤恩智能科技创始人CEO崔彧玮说。
未来,青浦将用好进博会永久举办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示范区主阵地等“金字招牌”,让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具象、更可感受、更有温度。
在长三角区域,淀浦河从淀山湖流出,宽阔的河面上,不停地有船只穿梭往来。河流一路向东,在青浦城河、夏阳港两条支流交汇的地方,淀浦河转了一个弯。此处,一座名为万寿的古塔被修得崭新如初,塔下是一座翻新的公园,园内假山环绕、溪水潺潺、亭台楼阁,颇具灵气。园中新建的知道书院,被誉为水乡青浦的江南文化客厅。
青浦以打造知道书院、水城门等为城市景观标志,历经3年多时间设计勾勒出一条美丽的水城金腰带青浦环城水系公园。这座独具现代江南水乡特色兼顾历史文化的城市客厅,处处体现着古今文化融合。环城水系公园不仅是硬件建设,还植入更多文化体验,在延续老城厢历史城市格局中,让青浦新城有温度、有记忆、可阅读。
五年来,青浦着眼“最江南”特点推动江南古韵与时代精神更好结合,注重在城市设计中融入江南文化元素。在3.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实践区”、乡村振兴、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实践中重点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打造最有温度、最有魅力的“江南新天地”。杨浦美食未来,青浦将进一步挖掘青龙镇、崧泽遗址等历史文化内涵,凸显上海水之源、文明之源、海上丝路之源品牌,让“上海之门”城市形象更具文化识别力。
文明之于个人,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魅力;之于一个城市,是一种和谐向善的气质风尚。去年,青浦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让“绿色青浦上善之城”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也映衬着创建全国文明区带来的“蝶变效应”,让市民真正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共享幸福美好明天。
五年来,青浦区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党建统领区域治理体系。青浦区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牵头出台示范区党建“1+2”文件,在全市率先开展“三个责任制”述职评议、探索“四责协同”制度机制,形成了“上善先锋行”等一批党建品牌。
谋事在人。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很多工作没有先例、没有退路、没有余地,必须勇闯“无人区”,放飞想象力,展现大手笔,青浦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青浦区注重用好实践“磨刀石”,着眼服务落实国家战略,以进博指挥部、新城推进办、虹桥枢纽专班等为平台,把干部放到改革攻坚、艰苦吃劲的岗位上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让广大干部在“赛马场”上“比学赶超”,促进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比如,为了实现长三角企业证照联办,青浦干部们连续破了好几道“槛”。2019年3月,青浦区市场监管局“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为一家建材公司颁发了首张“长三角一体化”跨区域通办的营业执照,在嘉善的办理人全程没来上海,申请当天就收到了营业执照的快递。同年7月,服务再次升级,歌斐颂巧克力(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嘉善行政审批中心市场监管窗口,一次性领取了由青浦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再如,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青浦建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区长任副总指挥,下设“一办八组”协同推进,各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区委、区政府、区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镇领导担任,抽调专门人员入驻相关村的村部现场办公。以莲湖村为例,从2019年3月开始的“乡村振兴建设100天集中攻坚”期间,驻村干部没有过一个休息日,终于打造出了“莲湖水韵、归园田居”的秀丽村庄。
着眼青浦未来之城发展对大量优秀干部人才的需要,青浦区突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优化储备人才、干部轮岗以及竞争选拔等机制,夯实干部人才后备力量,盘活干部选育“大盘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干部人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青浦深化“青峰”系列人才政策创新,完善青浦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等配套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为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出积极贡献。目前,“青峰”人才政策不断健全,人才总量达到21万,占从业人员比重为48.1%。
青浦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在实战中锻炼出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四事”干部,干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四事”干部是青浦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决胜未来的“硬核”竞争力。
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国际枢纽”,青浦如何谱写新传奇?面向未来,青浦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全区干部群众将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以“功成不必在我、攻坚必定有我”的格局境界,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一抓到底、善作善成的工作韧劲,努力开创青浦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件:.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