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菜——追寻奉贤的童年“好咪道”
了!很多食客回忆道:“小辰光,大人忙活着做豆黄团的时候,孩子们都抢着把还没烹饪的豆黄团拿起来,比谁妈妈做的豆黄团好看。”
集体制作豆黄团,在奉贤其实是一种年俗。豆黄团中凝聚着先人的劳动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实际上,闸北十大美食豆黄团的诞生和农耕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去,秋收季节农事正忙,村民们为了省去回家吃午饭的时间,也经常用篮子盛几个豆黄团带到田头充饥,因制作方便简易,豆黄团也被称为“懒惰点心”,为劳动生产也提供了便利。
我家小菜的老板娘叫胡春萍,是整个小店里最忙碌的人。从进货、接待生意,都是她一个人亲力亲为,客满的时候,她都要亲自下厨。
其实,创立这一番小天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老板娘说着一口流利的“本地话”,但是她实际上也是外来务工潮流中的一员。“19岁来南桥打工。一直在酒店端盘子。那时很苦,出来打工只带个车费钱。没钱吃饭。一天只吃一顿饭,蛋炒饭,可以不用买菜吃,4元一盒的饭吃两炖,没钱借房子,用报纸一铺睡过马路。”胡春萍说。
至于为什么叫我家小菜?其实源于老板娘最初的尝试,我家小菜既是奉贤的本土菜肴,又是老板娘胡春萍家的私房菜肴,胡春萍住在南桥老街的店面房,由于底楼方便,经常在家里请三五好友小聚,烧的就是一些家常菜,长此以往,人人都赞不绝口。于是胡春萍干脆开设一家私房饭店,在小区里颇有名气。
顾名思义,私房菜是私人的菜、私家的菜。就是在别人家里吃到的由主人做的拿手好菜。私房菜通常对外无店面招牌,无固定菜单,不设专职服务员,但这些菜的烹调技法往往是祖传的,有独特风味,而且限量供应,在市面餐馆无法吃到。据说这种菜馆多源于古时的深宅大院,闸北十大美食位置比较偏僻,各具特色,并且相对低调。
由于具有家庭菜肴的风格,这种模式居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于是小店逐渐扩容,最后搬迁到了九华路906号。
就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胡春萍渐渐熟悉了奉贤本土的文化,尤其是饮食特点。
比如说奉贤人耳熟能详的老八样:扣蛋卷、扣甜肉、扣咸肉、扣肉丝(鸡丝)、三鲜、烧鲫鱼、扣三丝、肉皮……(实际上不止八种)其实讲究一个荤素搭配、冷热搭配以及寓意搭配,在上菜时,要先让“冷八样”,然后才能摆上“热八样”,而这其中烧鲫鱼必须作为“热八样”的最后一样,取一个“有余”的好兆头。随着市场经济以来,五湖四海的饭店为了便捷都忽略了这些奉贤本土的讲究,但对奉贤本地菜来说,从传统中汲取就颇为重要。
这道“腰缠万贯”,就是我家小菜的招牌发明之一,用缸豆包起五花肉,营养均衡,又讨了个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