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运河来”美食篇之临清济美酱园
临清的酱菜业生产历史久远,明清时期,有文字可考的店铺就有20余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茂盛酱园”、“溢香斋”、“济美酱园”等,近百年来以济美酱园影响最大。
说起山东美食,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咸香口味,细数鲁菜中的各道名菜,几乎都少不了同一种食材酱。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用一句“不得其酱不吃”来说明酱的重要性。在聊城的运河沿岸,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酱厂临清济美酱园,至今仍然生意红火,是临清家喻户晓的传统老字号企业。
济美酱园又名“远香斋”,由安徽歙县洪琴村人汪永椿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创办,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一起成为:“江北四大酱园”。
济美酱菜传统产品为进京腐乳和甜酱瓜。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乾隆帝乘船沿运河南下,曾在临清凤凰岭下船,地方官员把济美酱园制作的红豆腐乳献上,深得赏识,当下朱批红豆腐乳为进朝贡品。“进京腐乳”也是因此而得名。
进京腐乳是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过滤、煮浆等10多道工序制成。临清进京腐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质地细腻,是理想的佐餐的食品,颇受人们欢迎。
甜酱瓜,又称“闷瓜”,是济美酱园的又一传统产品。是用优质二青瓜和九道筋瓜为原料,加面酱采取独特的工艺酱渍后,再用酱黄闷制发酵而成,色泽金黄透明,质地嫩脆香甜,酱香浓郁,咸甜可口。
包瓜,是济美酱菜除“进京腐乳”和甜酱瓜之外的另一道传统美味小菜。她以一窝蜂小甜瓜为原料,去瓤后加花生仁、杏仁等八种瓜馅酱渍而成。成品呈褐色,瓜稍咸微甜,酱香突出,质脆味鲜。
1935年济美酱菜在南京国货博览会上获奖。1987年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蓬莱十大美食1995年3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经济日报农村部、中国特产报社授予临清市“济美酱菜”。
当年,临清因运河而兴盛,漕运发达。官吏、商贩、市民等南来北往的人不下数十万,在漫漫的运河长路上,这些人都习惯买一些咸菜以备不时之需。就在这期间,一些盐商为了逃避临清关税,在过关前低价将食盐卖掉,于是,一些精明的商人纷纷低价买入食盐,顺势开启了酱菜店铺。到了明清时期,临清城区内已有几十家酱菜店铺,每年总销售量可达三四万斤。而济美酱园,就是这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说起济美酱园的历史,就要追溯到1792年,当时安徽省故县一位名叫汪永椿的人沿运河北上,他到达临清时看到这里酱菜业如此发达,于是就在此地开了一间酱菜店铺,当时取名为“远香斋”。渐渐地,汪永椿凭着精良的原材料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道光年间,这家的酱菜品种已有数十种之多,酱菜园有腌菜大缸500余口,店铺20余间,仅黄豆一项,每年就需购进3000余石,总资金已达6万余两白银,成为当时闻名江北的著名字号。
清末民初,汪永椿取《左传》中“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之意,将“远香斋”改名为“济美酱园”。这时候,这家店铺已经到了鼎盛时期,腌菜大缸多达1000多口,总资产达到了20万两白银,年销量多大30万斤酱菜。就这样,济美酱园的名声沿着运河传到了大江南北,来往的客商都会前来购买酱菜,以备路途之需,或者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1822年,济美酱园的小菜、豆腐乳被列为御用贡品入宫,誉为“贡品小菜”。
从济美酱园建立之初到现在,200多年过去了,如今,让其兴盛的大运河已经不再流淌,但是济美酱园依然却存在着,浓浓的酱汁与食材相互组合,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精美菜肴,也成为古老运河造就一方美味的见证。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