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东:红了玫瑰绿了果蔬
9月2日,车出长深高速沂南东出口,金秋的蒲汪镇乡野间“彩色农业”色彩缤纷,大棚内“绿色产品”硕果累累,一路丰收景象美不胜收。
9月2日上午,大于家庄村民孟庆国正在大棚里为玫瑰杀菌剪枝,一亩半大棚玫瑰在“七夕”前后刚采摘了一茬,新一茬花蕾又已含苞待放。
“上茬卖了个好价钱!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嘛。5.20、2.14都是好行市,就连光棍节都是玫瑰花的好卖点。”听老孟一席话,竟然这么追潮跟风,洋范十足,哪里像六十年代的人?
老孟的鲜花是直供花店的,当然,都是发给关系户。烟台的花店是儿子开的,临沂的客户是儿子的同学。“反正肉烂在锅里,这个棚一年能卖个四五万块钱。”老孟豁达地说。
当地玫瑰从无到有,村里的“南花北引第一人”于世理功不可没。今年58岁的老于,1997年还是三十出头的青年,那时就意识到鲜花是美好生活的标志,市场潜力巨大,于是专门远赴昆明考察。回来后,他就物色了一亩多地,搞了两个小棚。玫瑰苗一下地,他就当自己的孩子来养,白天黑夜吃住在棚里。当花枝上开出第一朵玫瑰后,他激动得手舞足蹈,全村都沸腾了。应大伙的恳求,他开始扦插枝条培育苗子,德城美食两年后,德城美食全村就发展了300多亩玫瑰棚。
花香引来蝶纷飞。据蒲汪镇农业办主任陈洪福介绍,镇里利用能人带动效应,加快玫瑰的种植推广和产业升级,成立临沂三源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由大户带小户,提供统一的农资、技术、销售服务。目前,全镇玫瑰大棚已发展到3300亩,德城美食产品销往国内十几个省份,北至辽宁、西到太原、南到江浙,都飘散着蒲汪的玫瑰香。
无中生有,从小到大,蒲汪镇“多情”的玫瑰火辣辣地开。于世理的规划是,把压枝技术在当地推广开来,让玫瑰产量再提高一倍。
“我的葡萄都是坐门等客,从来不外出销售。”沂南县沙岭家庭农场的当家人孟令波口气不小。沙岭葡萄“耍大牌”,底气何来?
9月2日午后,马家拐村西岭上20多个钢架连栋大棚在秋日的阳光下雪白闪亮,这是孟令波四年前投资160多万元开发的家庭农场。他种葡萄,很有个性:人家要产量,他却要控产。一般葡萄亩产可逾万斤,可他的“阳光玫瑰”葡萄只控制在3000斤上下,东平美食确保每一颗葡萄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葡萄从7月上旬开始自然成熟,一直挂果到春节前,挂果日子越长糖分就越高。再加上当地优良的水土质,果实口感甘甜清香。曾经有一家超市想合作,要求农场每天供应500斤葡萄,被孟令波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果子不到十分熟绝不下果,否则糖分不达标,香气出不来,那会砸了沙岭葡萄的牌子!嘉祥美食”
对质量的控制,孟令波绝不含糊。按照循环农业的标准,葡萄底肥全部施用有机肥,再铺上一层厚厚垫料稻壳抑菌保湿。不论除草还是杀菌,全部采用人工,不用农药。葡萄在管理期内,仅修果就要五遍,其中第三遍至关重要,要请云南的专业技术员坐飞机来修,确保葡萄质量和产量的精准定型。经他们修剪的葡萄成熟后,每串重量一斤半左右,误差绝不会超过一两。
因为葡萄要等十分熟才下果,所以这里的葡萄都是坐等客商前来现场采摘。坐门等客的沙岭葡萄,虽然在耍“大牌”脾气,却引来了客商如云,行情好时,一斤葡萄能卖到四五十元。
“我在市场上一站,就是茶坡芹的代言人,客商就会奔着我来!”万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延国自信到让人不信。当地芹菜集中上市时,村里的大街上排满了前来收购的大卡车。一溜溜卖芹菜的三轮车,依次往车上装货,一半晌忽拉拉全空了。
乡愁在舌尖,市场在味蕾。茶坡芹从不愁卖,源于对传统品种和优良品质的坚守。
“玻璃脆”这个传统品种在茶坡种了多年,产量比新品种要低许多,但菜农们咬牙坚持不淘汰,原因就是“玻璃脆”圆梗芹虽然产量低,但口感好,营养丰富。使用的全部是土杂肥,没有任何农药残留。翠绿的芹菜用红绳拦腰一扎把,色香味俱全,诱人之至,成了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
坚守并不等于啃老本。这几年的茶坡芹正在经历着“不变之变”:不变的是品质,变的是产业模式。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在当地蓬勃兴起,采用“公司+农户”等模式,推动当地芹菜产业化发展。种植大户刘延国在宝葫芦现代农业园区一下子承包了12个大棚、144亩,带动了周边果蔬产业的发展壮大。
白露已至,茶坡村菜民秦夫亮的芹菜大棚已经完成了松土、打畦,准备“十一”前后栽种。他的“玻璃脆”一年四茬轮作,2亩芹菜就将十几万元收入囊中。记者问他今年种什么品种,他快人快语:“当然种‘玻璃脆’啊,没了这个当家菜,还叫茶坡芹?”
坚守与求变的辩证法,在一颗小小的芹菜上得到了实打实的体现。这,就是茶坡芹四季常青的底气所在。
红了玫瑰,绿了果蔬。蒲汪镇特色农业迎来了收获的金秋,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培育出“茶坡芹菜”“映山红玫瑰”“长虹岭花生”等地标产品。在全镇六大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下,正在加速推进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走上了高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