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饮食即西夏的食物品种
西夏食物的品种除了受到物产和对外交往的影响,还受到西夏各民族的饮食习俗的影响。西夏游牧民族的饮食以肉食为主,在食用肉食的时候又以烧烤和水煮为主,而没有像中原汉民族那样丰富多样的烹饪方法。
西夏的汉民族以谷物类食品为主,主要有烧饼、米饭、粥等,做法与中原汉民族相同。宁夏美食特产但是随着西夏各族人民之间的长期交往和融合,面对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民族之间的饮食习俗逐渐趋同,食物品种的民族性逐渐趋于淡化。西夏的食物品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饼、奶等主食类;二是酒、茶等酒水类。中宁特产
西夏人的主食按照上文的食物原料来源,可以分为以谷物为原料的主食和以动物为原料的主食两类。谷物类主食主要包括饼类和米饭,动物类主食主要包括动物的肉、乳及其制成品。西夏游牧民族众多,吐蕃、回鹤、党项等民族人民,历来就有食用奶及奶制品的习俗,《文海》中就有“乳制食品”、“酪”的字条。
分别解释为“此者酥和脂之谓也”、“此者乳酪也,酸乳熟酪也,乳中撒酒令混之”。西夏王国畜牧业发达,牛、马、羊等哺乳动物数量巨大,因而奶产量亦十分可观。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为西夏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动物体肉及内脏。
此外西夏文献记载“白牛乳,狗喝去,晨朝喝去中午挤”、“每年产盖乳汁美”、石嘴山特产“正是阴阳交替的时辰,日到中天一公牛是巧夺天工供应奶的神灵”、“焉支山……利养羊马,饮马奶酒也。”从中可以看出西夏的奶源以牛、马、羊为主。西夏谚语中有大量关于人们食用奶及奶制品的语句。
“喝饮乳酪唇不白”、“面容不喜赂装酸”、“心中厌白雪,不会吃白酥”、“无乳,为集津,装为一碗”、“喝你的麻,揪我心我”通过乳及乳制品的食用能看出西夏人的表情,反映西夏人的心态及喜好。西夏人除了直接饮用动物乳汁外,还将奶制成各种奶制品,如:醉油、乳菜、奶油、奶澄、乳皮、黄油、酸、马奶酒等。
可见乳及乳制品在西夏人的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另外还有饼类,饼是由谷物磨成面粉加水混合后,通过烤、烙、蒸、煮、炸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饼在中国古代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饼”是中国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品种,没有哪种食物像饼这样强烈地影响了中国的饮食风俗。
高启安的《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赵荣光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以及刘朴兵的《略论唐宋面食烹饪的差异》等著作和论文,对饼的起源和发展都做了良好的论述和概括。本文结合西夏社会文献谈一谈西夏饼的具体情况。《文海》对饼的解释是“此者谷物先经烧,饼已熟之名是也”。
西夏人种植各种谷物,因而为饼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西夏人做饼的原料有小麦、大麦、荞麦等。不但吐蕃人爱吃荞麦,党项人也爱食荞麦做的饼。而汉族人食饼的原料主要以小麦原料为主。西夏人除了私人家庭做饼以外,还有了专门买卖饼的“烧饼房”。烧饼房可以说明西夏商品经济活跃。
也说明烧饼房在西夏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亦说明西夏人十分爱食烧饼。西夏烧饼房的工具齐全并且很专业,夏汉族人所食用的饼是以麦饼居多。饼是西夏人经常食用的主食之一,因而西夏人对饼的存放也是有讲究的,西夏谚语云:“(蛇)毛皮中装入饼,放在库中鼠不咬。”西夏人食用最多的饼是烧饼和胡饼。
我国古代将烧饼上撒上芝麻等物的烧饼叫胡饼,除此以外米饭是古代南方人的主食之一,但是随着水稻种植的北移,米饭在北方人的饮食中也越来越重要。西夏人是种植水稻的,并与麦一起构成了西夏的主要粮食作物,这就为西夏人食用米饭提供了物质基础。气兑明米是西夏一般劳动人民的食物之一。
西夏谚语就有描写人民食用米饭的语句,“烟友茶酒先,近食米面堪”、“米皮不磨掉饭不甜”、“吃干米时要加水”、“米中有石,烧煮百年,不会成饭。”可见西夏人已经掌握了米饭的做法和食用方法,首先是把稻谷磨成米,然后是把米中的小石子等杂物取出,最后是加水烧煮而成。
米饭的做法与今天我国广大农村做米饭的基本流程无异。在西夏米除了加水做成米饭、粥、米汤以外,西夏人还将米直接炒后或蒸后,做成炒米或蒸米食用,西夏文《杂字》中就有炒米、蒸米这类词语。
西夏的酒水类主要包括酒和茶,西夏人在食用主食的同时,还需要酒来调和饮食,需要茶来助其消化,因而酒和茶在西夏人的饮食文化和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烟友茶酒先,近食米面堪”,说明西夏一些人在吃饭之前,饮酒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石嘴山特产
不管是西夏的党项、吐蕃、回鹤等游牧民族,还是西夏的汉族,都有饮酒的习俗和爱好。尤其是西夏的党项人更是嗜酒如命,党项族在未迁徙西夏故地之前就有“求大麦于他界,酿以为酒”的饮酒习俗。关于西夏的酒,西夏史前辈学者杜渐录的《西夏酒的生产与征榷》一文,对西夏酒的种类、酿造、征榷、和用途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认为西夏酒的种类有麦酒、粟酒、小曲酒、酒、马奶酒、葡萄酒等种类,认为酒主要用于联络部族、军工赏赐、消乏解闷、饮酒复仇、饮酒盟誓、国主宴饮、婚宴饮酒、丧葬宴饮、招待来使等九种。本文认为西夏酒的用途,除了上述九种用途以外,还有两种重要的用途:一是用于抵御寒冷。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人,越是爱喝烈酒,如俄罗斯的伏特加、北京的二锅头等都是烈酒,北方人喝烈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抵御北方寒冷的天气。同样西夏人爱喝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党项人在未迁徙之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这里“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
在迁徙西北之后,冬季仍然漫长而寒冷,所以西夏人爱喝酒还有抵御寒冷的作用;二是调和西夏人的日常饮食,以上酒的九种用途都是在特殊场合和时间的饮酒,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西夏酒更主要的用途是调和、丰富和改善西夏普通人的日常饮食,这才是西夏酒的最主要用
一方面饮酒是他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们对学习饮酒的态度和过度饮酒的害处有清醒的认识,西夏谙语“该学不学学饮酒”、“不让饮酒害于饮”就是最好的说明。频繁、大量和长期的饮酒,使得西夏人对于饮酒的注意事项也是十分熟悉,西夏谚语中有“吃少可饮,莫多”、“饮酒量多人不少,空胃半腹人不死”的记载。
西夏人之所以这么爱酒,西夏的酿酒业之所以这么发达,酒在西夏人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这么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西夏不管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是处于相对寒冷的气候中,他们需要通过饮酒来抵御寒冷;二是西夏有悠久的醜酒历史和成熟的酿酒技术,早在内迁之前,吐蕃、党项族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求大麦于他界,醜以为酒”,内迁后又受到汉民族醜酒技术的影响,西夏人的传统酿酒技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三是西夏地区物产丰富,有醜酒所需的各种原料,石嘴山特产如粟、麦、豆、奶等,为西夏大量酸酒提供了原料基础,再也不会出现“求大麦于他界,醜以为酒”的窘困局面。
四是西夏的政策鼓励,西夏对酒的买卖是收税的,为了增加政府财政税收,西夏政府鼓励人们饮酒,表现在犯同样的罪时,西夏的法律对醉酒者较未醉酒者处罚较轻。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至唐宋时期,饮茶已经十分普遍,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饮品,有巨大的医药保健作用,茶叶对于西夏各族人民都是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
但是西夏地区却不产茶叶,所以茶叶就成为西夏对外交往和商品贸易的主要物品之一。西夏李德明时期宋朝每年岁赐西夏茶两万斤,李元昊时期每年三万斤。通过榷场贸易,中原王朝的茶叶大量进入西夏,《俄藏黑水城文献》定名为“收薑椒绢等文书”的榷场贸易文书中,记载了茶叶税的收取比例是“挺茶威拾塊计一疋”。
在宋夏交界处的边民贸易和走私贸易中茶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西夏使臣说:“本界西北连接诸番,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口”。可见中原的茶叶主要通过朝贡赏赐、榷场贸易、边民和市及走私贸易等途径进入西夏。西夏人爱饮茶,茶具自然也较齐全,主要有茶白、茶钵、捣棒、茶铫、滤器等,西夏饮茶也是将茶叶捣碎、蒸煮、过滤后饮用,类似中原地区的蒸茶法。
西夏的食物品种主要由西夏地区的物产所决定,有动物类食品和谷物类食品,同时受到对外交往的影响,西夏亦有外来的食品如茶等。本文介绍了西夏的主食和酒水,首先西夏的主食除了肉类、奶制品、饼类和米饭以外,据西夏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西夏的主食还有粥、菜粥、豆及肉制品等。
其次酒在西夏人的生活中,就像他们的各种食物一样不可缺少。而饮茶为西夏人的饮食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正所谓“烟友茶酒先,近食米面堪”,饮茶也已经成为西夏人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