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赣南十八县美食大盘点你尝过几道???
赣南十八县市的美食文化实在是太丰富了,光十八县市的招牌菜、特色菜就不得了,小编搜集资料,整理了一下,我们先睹为快吧!
壬田豆腐,烂厅下,红军菜都是瑞金的美食名片,去了瑞金如果不尝这几样美食,那等于白去!
壬田豆腐,属豆腐中的上品,竹碳烘培,健康美味,远近闻名。豆腐表皮金黄,外焦里嫩,细嫩如脂。再蘸些特制的辣椒酱,使豆腐的清香混合辣酱的浓香,非常爽口。麻辣豆腐则特别有嚼劲,持久弥香。
问问赣南老表,哪里的牛肉汤味道好?外地人说瑞金的好,瑞金人说烂厅下的妙!正宗的牛肉汤取黄牛的胸肌肉,横切成片,随后丢在红薯粉里均匀敲打,随后把蘸满红薯粉的牛肉片丢进牛骨熬成的高汤中,婺源特产放入调味品,一段时间过后,香气扑腾的牛肉汤就做好了。因为口味迥异,店内一般都上原汁原味的牛肉汤,在桌子上则有葱花、姜及辣椒等佐料。牛肉汤味感肉嫩汁浓,浓稠滑口。在烂厅下吃时,还多了在飞檐斗拱、清幽古雅的厅堂下细细品尝的陶醉,实在令人流连忘返。
瑞金农家菜的头牌是红军焖鸭,它可是真正根正苗红的红军菜,除好吃之外还非常大补。剩下的则有口感粗糙的红烧柚子皮、清淡如水的家乡豆腐、细嫩滑溜的小炒蛋皮、厚实黏牙的黄年米果、鲜辣美味的特色鱼头、汁浓骨脆的美味鸭掌以及咸淡适中的红烧牛肉。
莲乡石城是个好地方,六月荷花一开,可谓处处是风景。在石城我们主要品尝的美食有薯饺、卤水豆腐、笋瓜牛肉。
石城的牛肉汤,比起瑞金的牛肉汤,多了一份鲜辣,有些麻喉。这家店名为佳得意的牛肉店,一碗8块。
薯饺的皮主要是薯粉与芋子两种食材,所以薯饺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滑溜细嫩。饺馅则以猪肉与时蔬搭配为主。在当地家中做薯饺还有一层特殊意义,通常家中有喜事,如生日、祝寿、婚嫁娶日时都会做薯饺。尤其是生日时,有着以吃薯饺来预示流年前程的风俗。红楼梦里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借指卤水能把豆腐凝结成块,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能降服的对象。而真正的卤水豆腐,亦称北豆腐,相对于南豆腐的细滑,则显得粗糙。笋瓜牛肉这道菜可是地道的石城菜,很难在外地吃到。因为其中一样食材笋瓜只在当地盛产,笋瓜非常脆嫩,口感很好。
宁都素有“赣南粮仓”之美誉,亦成为躲避兵燹之祸的最早客家聚集地之一。像宁都有名的宁都肉丸,就寓意百姓期盼太平盛世,举家团圆,安享宁和的美好愿望。宁都特产之一的三黄鸡,则是三杯鸡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三杯鸡作为奥运菜品之一,文化渊源深厚,历史传说众多,已成为客家名肴代表之一。
宁都肉丸制作考究,肉与淀粉比例均衡。正宗肉丸十分劲道,在当地肉丸的配料种类也特别多,每样加一些搅拌在一起,肉丸的味道将不在单调。此外老板还会准备一碗清汤,如同吃饺子喝饺子汤一般。
经多次推荐,我们来到宁都大富豪食府尝三杯鸡。此外我们还品尝了宁都的擂钵蕹(weng四声)菜、大块鱼、蒸松丸、豆腐脑汤等当地菜。
将军县兴国佳肴美味无外乎粉蒸鱼,鱼肉细腻,鲜辣上口,亦是一道客家名菜。相传粉蒸鱼的发明源于生活中一对小夫妻的斗智斗勇。而在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来到兴国,当地人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于是拿出粉蒸鱼来招待,毛主席吃完赞不绝口,随后取了一个格外文雅的名字叫四星望月,此后粉蒸鱼迅速传播开来。
我们来到兴国葫屋巷,这里有一家老字号粉蒸鱼店,我们全程观看了粉蒸鱼的制作工序。当粉蒸鱼端上来之后,看见形色俱美,香气扑腾的粉蒸鱼,一下就令人味蕾大开。粉蒸鱼主要取材草鱼,切成薄片,腌制好之后,在下面铺满米粉,放到蒸笼里蒸。夹一块鱼肉放入口中,口感嫩滑,入口即化。米粉辣味浓郁,但有些黏牙。
午餐的农家菜是在城外丹霞湖景区的农庄吃的,早先也是朋友推荐,菜的口味上好,但菜系较为寻常,就不一一介绍。如果去附近游玩,可向大家推荐去这里吃饭。
于都是美食行队伍规模最大的一次,我们诚邀了4名网友一同去发现美食。像烧卷子、柿饼、珍珠粉、薯巴酒、嗍粉皆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尔后又到屏山牧场下品尝了一番原生态佳肴。
烧卷子曾受杨贵妃的青睐,成为贡品。它浓香干脆,开胃健齿,成为宴宾待客、休闲旅游的佳品。
柿饼,于都特产之一。 呈半透明质状,捏之松软,食之甜如蜜糖,还有一股淡淡的清凉。而且柿饼还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之功效。反之运气不佳,柿饼则涩口难忍,蔓延开来,使人暴跳如雷。
珍珠粉以优质籼米为主要原料,因成型后形如珍珠,颗粒均匀洁白,煮熟后呈半透明状而得以珍珠粉之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老弱妇幼和病患食用尤佳。是于都当地传统特产,清朝也被列为贡品。
酒酿豆腐。万年特产南城美食起初以为酒酿豆腐是中间穿肉的那种,吃过之后才得知不是,这里的酒酿豆腐先要放进油锅炸熟,然后在配上酱油辣椒吃。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嗍粉枉来于都。传统小吃嗍粉取材红薯粉,经多道工序打磨而成。刚刚打出来的嗍粉通常很胀肚子,所以一般会放上一段时间。另外吃嗍粉一定要放够足量的辣椒,这样的嗍粉鲜辣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炸牛奶是这里的特色菜之一,很甜很酥。银箔鱼和香菇包口味都很好,银箔鱼的取材于当地河鱼,鱼肉鲜嫩,香菇包炸过之后变得香脆可口。棕贝炒肉中的棕贝口感略带点苦。香菜芋糊是一道客家传统菜,很多地方都有。蒲公英取材于未成熟的蒲公英,与家常青菜的做法类似,是忆苦思甜菜系之一。
腐竹在赣南多数县(市)均有生产,始产于清朝初期。其中拥有300多年生产历史的赣县阳埠则被称之腐竹之乡。阳埠腐竹清朝时曾被列为贡品,有色泽金黄、油光细嫩、透明松脆等特点,孰制之后变得柔韧爽口,可烧、炒、煮、炖。腐竹还是纯大豆磨浆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
阳埠腐竹因其纯手工制作,所以多为家庭作坊式小农经济体,此次我们来到当地一家蓝氏腐竹作坊,参观了腐竹的制作工序。只见师傅动作麻利,捻、提、抖、折一气呵成,成型后一甩晾到竹竿上。而在外人看似几个简单的动作,每步要精准做到位没个十年功夫根本拿不下来。
一批品质优良的腐竹不仅需要好技艺,同时需要好天气,就像优品葡萄酒一样。腐竹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晒,假如遇见梅雨天气,腐竹的不到充足的阳光,将严重影响最终的口感。
来上犹要尝两样东西,一个是包米果,另外一个就是鱼了。石鱼和石伏鱼都是上犹的特产,堪比兴国的红鲤,赣南小炒鱼等客家名菜。
包米果作为上犹代表性小吃,几乎家家都会。当时社会更有以做包米果的手艺来判定妇人是否能干的标准之一。包米果取材大米,经水泡磨制成浆后再旺火蒸熟,里面在包上各种搭配好的馅子,卷成条状食用。
另外鱼类我们选择了苦菜蒸鱼干,一道上犹特色名菜,鱼干就是石鱼。玉兰片也是上犹一道特色菜。玉兰片与石鱼都是晒干之后的,便于储藏。反应出客家先祖在适应环境中所生出的无穷智慧。
舌尖2把赣南传统小吃九层皮捧红了,此次我们追随舌尖2的脚步,来到上堡一睹九层皮的真容。
九层皮共分四色,色层交替,共为九层。四色象征四季,九则取久的谐音,寓意着生活安定,日子红火,四季平安,幸福长久。
作为崇义具有代表性食材之一的红菇,市面价格也不菲。可炒、蒸、煲,营养价值极高。味道偏清甜,或许不会给第一印象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不得不说相比冬笋蒸石斑鱼及芋荷炒泥鳅,在口感上都要强于炒红菇,后两者的味道独霸味觉,非常下饭。鲜菇炒肉、土鸡汤、红军菜都算土菜,食材皆取自于最天然的土货,味道鲜美程度比市面上的好很多。
从大余关古驿道过去就是广东南雄,所以两地的饮食文化互相交融与影响。在大余我们吃了一道算是客家名菜——鹅王。
鲜嫩臭笋算是一道极具特色的一道菜,因为在咀嚼时口中会停留一段时间的臭笋味,如果吃惯口感清淡的人是很难忍受的。
新城烫皮是独具客家风味的大余小吃,它以优质大米、大蒜、天然果蔬、食盐为原料,晒干的烫皮可煎、炒、煮,具有色泽鲜亮,口感香、酥、脆等特点,它不但是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送礼佳品,还是当地办酒席时的必备食品。
烫皮有多种吃法,若晒干用沙炒叫炒烫皮;用油炸叫炸烫皮;切成丝状叫烫皮丝。若现吃,则用篾片划成若干小块,轻轻从簸内撕脱,加上事先炒熟的佐料、肉馅,包成长方形,南城美食撒上些香油、酱油、辣椒酱等佐料,就是香味可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滚水烫皮,也称湿烫皮,一般为早餐才能吃上。
“芋包子”,顾名思义,用芋仔和一些辅助材料制作成的食品,外脆里软,香脆可口,入口极香,回味无穷,轻咬一口,可听见脆响一声,便有满口鲜香,油而不腻的赶脚,是大余县的土特产品,也是朋友聚会、居家旅游的必备食品。
萝卜饺是信丰非常有名的风味小吃,以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为主料,以酱油、辣椒粉、香粉为辅料制作而成。因有薯粉的缘故,萝卜饺的表皮晶莹剔透,与石城的薯饺类似。但与其区别在于薯饺是猪肉加时蔬,而萝卜饺还多了鲜鱼,使口感上更加鲜美。
到了信丰就一定要去尝尝信丰的萝卜饺,在哪里吃较为正宗,那就去罗记饺子店坐坐。小店不大,名气却不小,因属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在今年2月上了央视直播间。
尔后我们拜访了一家以猪脚闻名的小店,店内招牌清一色与猪脚有关,如酸辣猪脚、肉丸猪脚汤等。酸辣猪脚块头较小,使得酸辣味能完全进入到猪脚中,极具刺激力。而肉丸猪脚汤贵在猪脚熬成的高汤,其中有独门秘方,汤汁配合肉丸,具有不一样的鲜美。
曾经大家喜闻乐见的赵丽蓉老师有过一句经典台词叫萝卜开会,而这次我们则来了次豆腐盛宴。基本荟萃了客家豆腐的各种做法,其中较为有名的酿豆腐属传统名菜,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其余的则较为家常。
信丰除去萝卜饺,红瓜子之外,信丰的萝卜干也非常有名。萝卜干不属正菜,算风味小吃,可称为开胃菜、下饭菜。萝卜干取材晒干的白萝卜,口感香脆可口,久病没胃口的病人,吃一口萝卜干也能扒三口饭。
磨斋是全南人民必备的年货之一,它色泽金黄,爽牙可口。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种胜过味道本身的情感,那就是妈妈与家的味道。
磨斋可炒可蒸,我们吃的是炒的。而蒸的磨斋在熟后需用筷子把其挑碎,然后蘸上已准备好的酱油辣椒一并吃。
炸芋包、非全南特有,它是赣南人喜欢的小吃之一,有时也拿来待客。相对现在许多人是一种不错的早餐选择之一。炸芋包柔韧滑口,清香味美,趁热吃口感更佳。
三鲜猪血是全南有名的小吃,猪血本身就嫩嫩的,再加入猪肝、瘦肉、香菜以及一些香料,真有点像泡面的味道。早上喝一碗,身体暖暖的。是全南人钟爱的早餐之一。
竹筒肉原产于四川,含有翠竹的清香与肉食的鲜美为一体的风味美食。在定南,我们吃到了经当地改良过的竹筒肉,除了原来的一些制作工序外,在竹筒外沿还包裹了一层粽叶,如同一层密封的胶带,彻底把香味留在竹筒里,使得里面的食材愈加鲜美可口。
豆腐饼,定南特产之一。豆腐饼算是一种当地人勤俭持家的风味美食,因取材豆腐渣,将其晒干用黑砂炒熟,与烫皮、粄干一样香脆,但豆腐饼多了一股巧克力的味道。可供零食或招待宾客。
灰水粄,是客家常见的一种小吃。味道与粽子类似,吃之爽口柔韧,南城美食其间又有一股草木的清新味道。还有清热降火,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风味美食。绿色的比黄色的好吃,绿色灰水粄加了韭菜更香。
定南名菜之一酸酒鸭。酸酒就是米酸,酿好的米酒自然放酸。鸭子得先蒸熟,再浇上酸酒汁、剁椒等佐料。鸭肉特别嫩,有一股浓郁的酸酒味,口味比较清淡。
龙南极具特色小吃之一的凤眼珍珠,原名龙眼珍珠。相传清康熙年间,龙南人徐某日夜兼程,解送贡品活龙头鱼赴京得宫廷赞许,朝廷派钦差大臣至龙南赏赐。徐将珍珠粉佐膳相待。钦差大臣吃完后,连胜赞叹。问及其名,徐答称是“龙眼珍珠汤”,意似龙头鱼之目。钦差大臣以此名犯讳,逐去“龙眼”称之为“珍珠粉”。1982年在江西省粮油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粮食复制品,并命名为凤眼珍珠。
龙南有“不晓得捶捶鱼的不算大厨”的说法,捶鱼是一种用鱼浆拌淀粉,经精工制作而成的似面非面的菜肴。捶鱼搭配肉类煨汤,味美汤鲜,当然也可与各类荤素炒着吃。
有的地方做法是扣肉与梅菜搭配,徐记食府用香干萝卜替代梅菜,而萝卜具有很好的解油腻功效。
下饭菜。客家先祖在适应环境时,因条件艰苦,食材较少,所以专研出许多非常下饭可口的小菜,酸菜肉末就算其中之一。
来会昌,要吃会昌豆干,已经成为吃货到会昌的俚语。会昌豆干也成为会昌标志性美食特产之一。它原名豆干砣子、会昌薄干。其制作加工精细、严格,磨制适中,比例适当。呈酱油色泽,光亮明透,富有弹性,韧中带脆,爽口别致,嚼劲十足,香溢满口。
凉拌豆干(酱干)是会昌首选美食,夜宵下酒、餐桌家常,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豆制品。由大豆和天然香料加工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酱干切成细丝,与香菜、油、辣椒凉拌,豆干的酱香、柔韧Q弹和香菜的清脆咬感完美结合,回味悠长。
中国米粉在江西,江西米粉出会昌。会昌米粉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招待宾客的点心食用。如今,米粉店和作坊遍布县城和乡镇的大街小巷,早晨和晚上经营米粉的小吃店内顾客都络绎不绝。我们点了4碗风味不同的粉干,老鸭粉酸爽,酸菜鱼粉开胃,三鲜粉汤鲜美,牛腩炒粉香辣。粉干是纯大米制作,晶莹洁白,粗细均匀,垂直性好,不糊汤、不断条、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韧,富有弹性,极富嚼劲。20根米粉就能吊起一个48公斤的成年人,堪称天下一绝。
会昌特色菜之一青椒炒蛋皮,不像以往点的,他家的蛋皮薄如蝉翼,柔韧平滑,乍一看还以为是腐竹,试试才确定真的有鸡蛋味。
老电影院门口还有好多油炸小摊,摆满了各种油炸食品,单价一至两元不等。这种小吃我们那边叫春卷,一般是韭菜馅,也有酸菜馅的。
河边、老电影院是寻乌当地小吃的聚集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当属灰水粄,因为被搓成白的或绿的圆条状,也叫灰水腊子。早上,过往车辆和行人都围过来买上几斤带回家。灰水粄本身味道比较淡,炒着吃更香。
油炸东西吃多了上火,咱上一盘小清新的——白切鸡。白切鸡在赣菜里并不是最独特的,却是宴会上必备的一道佳肴,原汁原味。这道菜黑乎乎地看不清是啥,其实是油炸的鸭肉,平常咱都吃炖鸡炖鸭,偶尔去KFC点炸鸡腿、炸鸡翅,喜欢韩剧浪漫情节的来盘炸鸡加啤酒。这炸炖鸭是头一回,但是都很香很好吃。
酒糟豆腐菜市场有卖,不用加工直接食用的。大厨摆好造型稍作点缀,酒糟豆腐就美美地上桌啦。用甜酒糟浸渍的豆腐特别甜,还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豆腐爽嫩滑口,略带广东风味。
这道菜是大厨推荐的拿手好菜,无论菜色菜相、还是味道都很棒!芝麻、香菜、牛肉,香辣炒粉丝,满满都是爱!
麻包豆腐是酿豆腐当中的一种,当地把外面包裹的那层油豆腐形象地称为麻包,很有意思。小炉子底下开着火,上面升腾着热气。麻包豆腐趁热才好吃,大厨不仅对菜品很有研究,对装菜的器皿也十分讲究。
又见捶捶鱼,大厨用油炸的方式是锤鱼更诱人,再与肉丸子打汤,油香在汤里全部释放,捶鱼本身的香脆倒是为汤的鲜香作贡献了。
安远三鲜粉是安远名小吃之一,小编发现外地人比安远本地人更热爱三鲜粉,有安远朋友说自己好少吃的,本地经营三鲜粉的也相对较少。而且,小编尝过之后发现,本地的三鲜粉比较容易断,应该是用纯米浆制作,外地三鲜粉通常很长一根,也更有嚼劲,可能添加了糯米的缘故吧。
安远的粄籽,小伙伴十分惊奇:“好像蚯蚓啊!”老板不同意了:“明明像老鼠嘛!”虽然形容词有点……但味道还是不错的!汤很鲜,肉也很足,粄籽吃起来有点粗粉的意思。
安远的粉丝也做得很好,不知道和小编家的汤皮丝是不是同一种工艺,而且听朋友说安远的粉皮丝比汤皮丝好吃,尤其是车头镇的粉皮丝手艺很精湛,车头镇不仅做假燕菜有一绝,做粉皮丝也不落人后。
崇义的黄姜豆腐在安远吃到了,黄姜豆腐里外都是黄色,暖色调深得我心。再说这口味,带一点弱弱的姜味,很少吃姜的同学也不会觉察到的。黄姜豆腐炒肉,加点豆豉增味,味道棒棒哒!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南安府名士戴衢亨很孝敬老母亲,每次到亲朋好友家喝喜酒,都要用荷叶把桌上的炆肉包好带回家给老母亲吃。戴衢亨中状元后,人们为了纪念他,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就把过去酒席中的炆肉改为用荷叶包好,置放甑里,用大火蒸烂。荷叶包蒸的如比原来的炆肉香,人称状元肉。经历代大厨不断改良,现已成为一道客家名菜,在南康尤其出名。
通过朋友介绍,小编联系上南康林氏荷包胙林师傅,一起体验南康荷包胙的制作与文化。林师傅1975年开始在乡下做厨,已积累了40年的老手艺。十年前,他来到市里发扬传统手艺,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经营荷包胙生意。
制作荷包胙是一项颇为浩大的工程,前期需选好一刀下的五花肉,切成小方块,再加入米粉、食盐、味精、酱油、胡椒粉、桂皮、丁香、白酒、白糖、八角粉、鸡汤等十余种调料搅拌均匀,整个工程才算完成了三分之一。调好了主料,接下来就要用荷叶进行包扎。林师傅家的荷叶是从“中国白莲之乡”石城收购的干荷叶,使用前用开水煮掉苦味并清洗干净即可。林师傅选取三匹荷叶摊开叠好,然后倒入拌好的猪肉,迅速包扎成下圆上尖的清代状元帽形状,十分形象。
在宴席上,开荷包胙也有讲究,一般要由酒席上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轻人配合,才能打开,俗称“开苞”。客家人历来崇尚节俭,凡在酒席上吃不完的荷包胙等菜,都要用荷叶将它包好,捎带回家,俗称“回篮菜”,这种风俗习惯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