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陵担当:守护“食”字路口舌尖安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8月23日,省复核考评组来泰检查海陵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据了解,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海陵区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群众对食品安全整体满意度为94%,知晓率为75.3%,崇川十大美食支持率为99.7%,均高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一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压实工作责任,创新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治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隐患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海陵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丁和扣介绍,以深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海陵区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强化安全责任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阳光餐饮、食品快检、无照无证餐饮治理等相关工作,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率、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完成率、监督执法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
据了解,海陵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6.3万多户,其中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主体近7000户,经营业态多样、分布广泛。在创建中,海陵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区人大、区政协也通过组织视察、调研等方式,多次检查指导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重视安全,分管领导抓好安全的良好工作格局。
目前,海陵区政府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11个镇街园区全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办公室,135个社区(村)全部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监控点实现全覆盖。
海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圣筛说,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持续投入。海陵区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加大投入,在2017、2018年区级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投入200万元建成区级食品安全快检中心1个、基层分局食品快检室7个;投入9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海门十大美食升级改造全区15家农贸市场,全部建成食品快检室,初步具备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能力,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口。
种养殖环节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该区严格实行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实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督抽查和技术指导,引导经营户规范守法经营,遏制使用高剧毒农药、高残留农药等违禁物质行为。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蔬菜依标生产率达100%;规模养殖场9户,生态健康养殖占比达78%。
在生产环节,该区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推动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真实记录和保存食品生产加工各环节信息,目前卫岗乳品、梅兰春酒厂等7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面建成食品电子溯源管理系统。
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点。海陵区大力推进小作坊登记,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豆制品、凉粉、白酒等小作坊进行规范整治,近三年共取缔各类小作坊近20家,经指导规范后实施登记53家,建成豆制品集中加工区1个。
在市场交易管理环节,海陵区严格规范食品流通许可,引导大型超市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产销衔接,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用农产品。
对校园食品,海陵区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根治顽症,净化环境,维护师生食品消费安全。针对学校周边“小餐桌”现状,该区组织开展安全状况排查和登记造册,按照“规范一批、整顿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促进“小餐桌”持证有序经营。
该区创新推进“透明厨房”建设,连云港特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操作间监控、服务台显示屏和远程监控系统,已有183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建成“透明厨房”,学校食堂实现全覆盖。
海陵区持续开展“你点我抽”阳光抽检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食品抽样检测品种、公开组织现场抽样采集、公开发布抽检结果,确保食品安全隐患早发现、快处置。近三年,全区累计完成食品监督抽检6532批,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增长,分别达到98.2%、99%、99.1%。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关键在于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社会共治共创。”海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军介绍说,近年来,海陵区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食品安全首负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问题食品召回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在线培训”学习平台,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个个参与示范城市创建的浓厚氛围。(唐宏明 杨亮 通讯员 张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