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曲曲弯弯雨山路

安徽美食特产 2022-08-19 20:19110未知admin

  三月中旬,记者到这里实地采访,记下了雨山干部和群众的忧与喜,也记下了雨山人走过的路。

  雨山乡位于崇阳县与通山县东线千多米的雨山尖而得名。辖内皆山,平均海拔高度400多米,总面积37.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80%。“茅一窝,刺一窝,山陡石头多”是这里山上的真实写照。

  山是如此,水又如何?请听民谣:“自古雨山枯,无雨年年求,打破牛皮鼓,晒烂菩萨头。”一遇干旱,人畜饮水就得靠县里送水上山。然而下得几天暴雨,山洪又把那少得可怜的挂坡地冲成沟沟坎坎。大自然的确给了雨山人太多的不公平。乡政府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全乡843户、4168人,人平不足一亩耕地,每年要吃国家供应粮35万多公斤。

  当然,雨山也给予了山民们一些恩赐:如野竹可编煤折,芒花可扎帚把,崖窝里的茅杆可作造纸原料。这三项家庭副业门路,每年可换回20多万元。但长此下去,随着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收入又能有几许?据介绍,全乡人平纯收入至今不足200元,人平欠国家贷款和周转金达210元!

  面对群众生活如此困境,去年9月才调来雨山的乡长丁坚行更有难言苦衷:“不瞒你们说,我还从来没当过这样的穷家。说句不怕掉底子的话,今年二、三两个月,乡政府干部的工资都未发,全垫付了去年的民办教师工资。”

  雨山有5万亩山地面积。60年代,雨山曾改名绿化公社。当时雨山人就想到了雨山的出路就在于造林、绿化。1964年前后,雨山曾大张旗鼓地造过一阵子林,现存的一点山林,基本上都是那时的业绩。可惜到1966年以后,好好的一条路子竟放弃了。

  这些已成为历史,记者不想追述。好在有座修在山顶上并早已干涸的水库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还有那一块块没有多少产量的“大寨田”,供人们去追忆当年的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尤其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给贫穷的雨山人带来了希望。于是,有人想:雨山这地方搞别的不行,养牛准行!于是请来有关部门考察,山上一转,凭眼一望,就成定论:雨山草场面积估计12万亩,按每15亩草场放养一头牛计算,全乡可养牛8000头,户平可达10头。这下子雨山人可以抱个金娃娃了!一时间,雨山的养牛基地成为上下瞩目的热门话题,上报的耕牛饲养量象加热的水银柱直线头。

  事实总是与想象差一段距离,尤其是那种不切实际的想象。雨山养牛基地可以说是一阵风来,又一阵风去了。到现在,尽管全乡实有耕牛增加到739头,而这阵风刮过后留下来的债务和痛楚,却远不止这些。

  几乎是与兴建养牛基地的同时,雨山办企业也热过一阵子。粉丝厂,1982年建厂,次年停产,亏损1.9万元;机械站1983年倒闭,亏本3.45万元;煤矿开一赔一个;石灰窑,建一个亏一个。现存的10个企业,尚无一盈利。乡政府的帐簿上赫然一串鲜红的数字——企业亏损17.26万元。

  说雨山没有任何变化,这也不是事实。数十年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地领导和崇阳县委、县政府,以及当地党委、政府,为改变雨山的面貌办了不少实事,谢家集十大美食给予了大量扶贫资金和物资帮助。1984年就有人总结了雨山的“十大变化”——村村组组(除3个组外)通了公路,肩挑背驮的状况有所改观;村村组组用上了照明电,改变了雨山人祖祖辈辈挑灯摸黑的状况;改良了人畜饮水,使三分之一的人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还有诸如通电话、通广播、兴办学校、医院等等,等等。尽管这些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雨山的贫困面貌,但也使人感到欣慰。

  在这曲曲弯弯的山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沉重的脚印,而这脚印里却烙下了雨山人沉重的心。

  雨山人为走这条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代价并没有给雨山人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财富。在那些年里,有些人过手的钱多了,帐面上的数额大了,参观检查的人多了,于是乎飘飘然了。1984年底,终于从雨山爆出一条“新闻”:工农业总产值、人平纯收入双翻番再拐弯。特困乡的帽子摘掉了!甚至风传雨山群众户平1千斤腊肉,简直富得流油了!山外人听了惊奇得合不拢嘴;雨山人听了,笑得流出了苦涩的眼泪……笑过之后,仍然不得不面对雨山的现实——依然处于贫困状态!

  如果把雨山的贫困归咎于大自然的不公平,是不无道的;但是,如果把人为的过失也推在大自然身上,未免失之偏颇。

  现实是严峻的。面对这严峻的现实,雨山人除了静下心来探索未来的出路,也静下心来反思既往的过失。

  雨山人经历了坎坷之路和痛苦的摸索之后,开始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脱贫,多造林,要致富,多栽树。”60年代留下的几千亩山林就是最好的见证。除了用材林之外,雨山造经济林——栽棕也是一条好路子。“一个石头一个坑,一个坑里一棵棕。”棕树在雨山到处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位置。

  雨山人在跌过几跤之后,1985年就拿出了5000元资金,育了15亩棕树苗,开荒1300余亩,全部栽上了棕树。从那以后,又逐年发展,现已成活的棕树共60多万棵,人平150棵。去年春季,地区林业局、计委等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到雨山考察,认为雨山土壤适合棕树生长。

  林业的发展给雨山的前景带来一抹曙光。雨山人开始仔细地盘算着自己的家底,谨慎地探索着更广阔、更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陪同记者采访的丁乡长满怀信心地说:“雨山还有传统的特产茶芎,有优质云雾茶,还有远近闻名的雨山辣椒,在山上做文章,谢家集十大美食搞综合立体开发,雨山一定有希望”。

  宁国美食旌德美食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