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亩均效益”看雨山
在全市率先创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马鞍山市雨山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迎来“升级版”。通过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不断提亮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今年,雨山区开展2020年度“亩均效益”评价,全区参评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税收同比增幅15.37%,倒逼低效工业企业转型19家,处置低效用地15宗189.18亩。
亩均评出“线,作为改革“排头兵”的雨山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围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
2020年度参评企业350家(工业企业335家,软件和互联网企业15家),占全市总量3480家的10.06%。参评数量较2019年度雨山区参评企业321家(工业企业305家、软互企业16家)有所增加。相比亩均1.0而言,亩均2.0对参评企业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企业应统尽统,应参尽参。只要是在评价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都应纳入上报总表,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纳入参评。指标计算方式变化,还包含了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更加注重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守法经营。在评选中更加注重多部门联动,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基本实现了必要的数据共享,共同解决了数据口径不一、缺乏时效等问题。
“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基础在“评”,关键在“转”。雨山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到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真正提高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出“亩均论英雄”升级版。
核实D类企业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倒逼转型方案,根据《马鞍山“亩均效益”差别化价格政策实施细则》,对D类企业实施供水、供电、供气、污水排放等资源要素差别化加价供给,增加D类企业使用公共资源的成本,倒逼企业转型退出。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差别化支持。根据“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在奖励资金兑现上实行差异化奖补,支持企业做强主业、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奖励税收突出贡献企业。三是结合“六未项目”销号、低效用地清理处置两项重要工作,盘活利用存量土地、促进项目投资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雨山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亩均改革助力企业找出短板、“瘦身强体”,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淮南特产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全区经济从粗放型、低端化、低效益向节约集约型、高端化、高效益提升发展。
根据亩均评价结果,雨山区分析梳理出规上工业企业的共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今年的规上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从税收数字上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全区参评工业企业335家2020年度平均亩均税收为12.31万元/亩,比2019年度10.67万元/亩增加1.64万元/亩,增幅15.3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20年度平均亩均税收为16.28万元/亩);平均亩均营业收入为331.69万元/亩,比2019年度286.24万元/亩增加45.45万元/亩,增幅15.88%(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亩均营业收入537.28万元/亩,较2019年度476.44万元/亩增加60.84万元/亩,增幅12.76%)。(束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