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丹山赤水天地会反清复明的故事传说

浙江美食特产 2022-07-17 23:48180未知admin

  景宁畲族特产龙泉特产

  自宋至清代,大岚镇境域属余姚县四明乡。四明山大岚镇至今留有多处抗清古址。

  四明山又名句(音gōu)余山,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海曙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700米。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大岚山海拔547米,在余姚南部,属大岚乡邱庄村,位早白垩世丁家畈盆地西。旧名大阑山。早白垩世河湖相碎屑沉积岩夹火山岩构成,覆盖上新世基性、超基性熔岩。形似伏虎,又称伏虎山,山顶平广。大岚镇有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升仙山、丹山赤水、四窗岩、姚江源头、羊额岭等景区。。据《剡录·山水志》载:“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山多峰,但若以高度来确定,当以海拔1021米的覆船山为最。但因位于其南偏西的山头,高峻挺拔,四面玲珑,独领风骚,而被冠名为 “四明山主峰”。四明山云蒸霞蔚,地处华东前沿,曾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于公园内的各个景区,为华东一带罕见的天象景观。每到冬季,漫山雾气升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堆嵌在高山之巅的松树和其他树木之上,或绣出各式各样的冰凌花,或结成钟乳石笋般的冰挂。遍山的花草树木,恍若银枝玉叶。这时的四明山俨如天上广寒宫,海中珊瑚岛。

  明末时期浙东各地普遍地揭起了抗清的义帜,依砦结寨不下一百多处。如萧山的石仲芳,会稽的王化龙、陈天枢,台州的俞国望,奉化的吴奎明、袁应彪等,其中有人民群众所组织以抗清为宗旨的义师,也有为着个人利益的地主豪绅所办的团练,甚至掳掠横暴,漫无纪律。义师中唯有上虞东山的李长祥,长岗的张煌言,四明大岚山的王翊、王江能团结群众,保护耕作,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对清军的威胁较大。这三路义军中要算王翊所领导的,军容最为齐整,兵力也最为强盛。四明山在浙江东南,与天台山脉接连,周围约八百多里,四面高山环绕,山岭起伏,连绵不断,到处可以驻兵。山中有蓊蔚的树木,可以樵采,有肥沃的土地,可以耕种;义师潜伏在里面,足以自给自足。这些山峰中,大岚山格外的险要,从唐宋以来,一直就是农民起义据险扼守的地方。余姚王翊、慈溪王江都是穷秀才,也都是具有血性的男子,在宁波沿海一带领导抗清运动。他们曾经参加宁波“五君子翻城之役”,失败后,带领着队伍走到大岚山,依砦结寨,进行对清兵的游击战斗。王翊自称为“大岚洞主”。那时黄宗羲所领导的世忠营,从余姚来到四明,冯京第由湖州也来到四明,王翊联合了各路义师,壮大了大岚山抗清的阵营,他发表了对清抗战策略的意见,大意是:“义师所以难以制胜,实由于各家不能团结。同时又由于富户所办的团练是为了保持个人利益的,敌人势力过大的时候,我们就暂时躲避;如果敌人的力量懈怠,我们就集中力量勇猛地去攻击他们,这样是可以出奇制胜的。”大家都支持他的策略,果然他们先击破了地主富户对清妥协的团练军,扫除了抗清的障碍,并在一个月内增加了一万多人的生力军。一六四九年春天,义军又大败清军,克复了上虞,东边直到奉化。这时钱肃乐也在福建收复了三十多个州县,浙闽的局势,又转危为安,鲁王就封王翊为河南道御史,王江为户部主事左都御史。山寨形势既然稳定,他们又策划防守和出击的谋略,王翊善于编练军队,王江善于计划和筹饷。他们把山寨中的部队,分成五营和五司。五营军事的训练,由王翊来掌领;五司筹饷的工作,由王江来规划。山中可耕的田地,都由兵士从事耕种,对于农民所有的田地,稍收点赋税,补助军饷。就是对于富户也只是“量富以劝,履亩而税”。绝对没有横征暴敛的行为。不到一年功夫弄得山中“讼狱平息,人民安堵”。这样大岚山寨管领了四明山的二百八十多个山峰,在江上师溃之后,浙中又得重见明代衣冠,人民是在那里欢欣鼓舞着的。清军经过这次创败,满洲贵族贝勒博洛和汉奸张存仁等再也不敢小觑义军了。加以山寨中的义军,时出时没,屡次打败清兵,使他们坐卧不宁。甚至于在清军占领区内,白天也关着城门,实行戒严,孤单的队伍,不敢到乡下去。这样使得清军的头子们感到头痛,他们想尽了义军的方法,首先是利用分化和利诱的办法,这对于地主集团的武装是起过作用的,但对于人民群众的义军,自然是丝毫不发生效果。最后清军只好集中兵力,大举进攻,实行凶暴的洗山举动。就在一六五零年九月,清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奉化,一路由余姚出动,完成了对大岚山的包围,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甚重,王翊被迫前往舟山去作暂时的隐蔽,不幸刚走到北溪的地方,被清军所收买的团练俘获。残忍的清军在八月十三日用乱箭把王翊射死,还把他的头割下来,悬在宁波城门楼上来恐吓抗清的志士和义军”。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只有激起了人们的愤根,当地人民看到王翊的头颅,竖发怒目,须眉如生,无不悲愤。“六狂生”中的陆字燥,还住在宁波,用计窃取了王翊的头颅,拿回家中,用锦匣盛装,收藏起来。每到清明寒食,必定煮一只鸡,沽一斗酒来祭奠王翊,对头痛哭,年年如此,继续了十二年。到了一六六一年,宇燥参加了郑成功北伐之役,事败后,被清军逮捕,下了牢狱,为国牺牲了。宇棉的弟弟宇燝才把民族英雄王翊的头颅,埋葬在宁波城北马公桥下。王翊这支义军是浙东抗清的主要力量。由于鲁王自从被迫撤离绍兴后,与舟山方面并没有取得密切的联系;和隆武政权发生摩擦,未能取得有力的支持,以及地主反动武装认赋作父,背叛祖国,破坏抗清活动,使义军的力量受到牵制,而至于削弱,所以清军才煞费张罗地打败这支曾经鼓舞长江南北人民抗清斗争的武装力量。王翊死后,四明山余部王江却闯出重围,削发为僧,作为暂时掩护,不久他参加了张名振的军队,率师北上,直入长江,重新回到浙中。一六五六年,王江带领一支队伍与沈调纶回到四明大岚山寨,山中的农民们,看见他回来了,都“壶浆相迎”地欢迎他,于是重振旗鼓,结寨固守。清军恐怕他们再和舟山互相接应,派兵急攻山寨,调纶被杀,王江也中了流矢而死。这以后还有休宁赵立言,江山秀才李国楹在四明山中结寨抗清并攻克江山(江山县南,又名江郎山),但因兵力单薄都被清军击败,他们也英勇不屈地殉难了在这些志士们牺牲以后,四明山寨的农民群众并没有被清军横暴的势力所吓倒。

  历代反抗斗争从未停止,到了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由于政治黑暗,民族危亡,发生在剡源的反抗斗争异常激烈。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剡源乡民在胡乘龙号令下在溪口雪窦山聚众起义。后其余部与公塘洞主吴奎明、大岚洞主王翊结合,集寨四明大岚山。在清顺治年间,王翊等人又多次到今桕坑、跸驻、剡源一带招兵。其部成为当时东南沿海重要的抗清势力。康熙十三年,借福建藩王耿精忠谋反,嵊县奇侠胡双奇乘机聚众起义。也招剡源兵率军焚康岭,进驻石门,和地方乡绅毛嘉仙、暨严头、毛凤芝等抵抗。第二年春日,清知府邱业与县令曹鼎臣命毛岳灵等围攻胡双奇,胡双奇不敌,近乎全军覆没,德清特产幸得原为剡源村民的部下指点,经火焰岭(位于今剡源村后大山,高塘山和高鹅坑古道)由新昌逃入海上。清康熙后期,剡源村的十庵十庙和高塘山的绿林,及四明山又成了天地会的根据地范围,“谓多人奉朱三太子居浙东四明山,潜谋起事。”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黑暗,四明山一带反抗斗争激烈,虽然多以失败告终,但反抗的基因在四明山等地世代相传,从未消失过。天地会领袖陈文佳很快地担当起来抗清斗争的责任,义军在四明山再接再厉不断地与清军作战,支持了六十多年,成为东南抗清的主要根据地。

  陈文佳从小随父母参与南明抗战与天地会反清复明,年少时师从黄宗羲,张煌言,与四明山义军有着密切联系,后来在他们的推戴下,担任了义军的领袖,并在四明山建立了天地会浙东总坛,由张君玉(念一)、张天锡、朱兆琦、王齐七、施尔远、叶天祥等出面负责,领导天地会的反清武装斗争。

  皇四子永王朱慈焕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姓为“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焕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后来在余姚与陈文佳密谈,认为舅舅。鉴于太子朱慈烺、定王慈炯均已被害,四明山义军决定共同拥立三太子永王朱慈焕。后来天地会在浙东起义时均使用三太子的旗号。

  永王朱慈焕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最终也没能摆脱那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后来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康熙四十四年,认识秀才张月怀,后来别人亦称他张老先生。不久,发现张行事不安分,便带家属迁居湖州长兴县。后风声吃紧,宁波、镇海都“一步一步挨查”。康熙四十七年时,朱慈焕已达七十五岁高龄。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闻得事发,妻女六人,均上吊自尽,三子一孙,被捕收。朱慈焕躲避流亡。后来官府逮捕康熙四十五年在大岚山起事的张君玉(念一)等人,并从其空中得悉慈焕的行踪。四月,在山东汶上县躲避两年多的朱慈焕被捕,押解京师受审。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焕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经浙江遭审问时,官府问他:“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答:“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只是为了避祸。清廷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官府问:“什么三大恩?”答:“今上诛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朱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三也。”“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军器,吾曾有一此乎?”九月,康熙朝五位大学士在审讯后结案由张廷玉书上奏称:“王士元自认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太监,俱不认识。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应凌迟处死。”崇祯的第四子根本没有在崇祯十四年死去,这是明末清初各式各样的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而明朝亡国六十余年,就算有当年的小太监还留在清宫,那最小也要七十多岁,怎能根据童年的模样来辨认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的相貌?可惜,杀机已现,断难挽回,这些连康熙自己都骗不了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朱慈焕全家送上了黄泉路,朱慈焕凌迟处死,所有子孙除死于狱中的,全部斩立决。虽然朱慈焕已到了风烛残年,并且并无叛逆之心,但最终康熙帝以其“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康熙皇帝拒不承认朱慈焕的真实身份。清廷九卿审讯之后奏报:“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14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年老太监,俱不认识。朱三名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 将朱慈焕及其子嗣彻底肃杀。原朱三太子永王朱慈焕长子朱和垚、四子朱和佳满门抄斩,一妻二子三女一媳皆投缳六命俱尽。至此,大明正统血脉除坤仪公主朱媺仪嫁陈世祯在婺州隐居之外,太子朱慈烺、定王慈炯,永王朱慈焕均被满清杀害,而且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孙的名义被消灭。

  陈文佳(西历1647-1708年)【夏历7556--7617年,字瑞德,圣新。道号天道,妻李鸾英,道教华山派第十四代,天女派第一代传人,汉留营指挥使,天地会总舵主。从小随父母参与南明抗战与天地会反清复明,年少时师从黄宗羲,张煌言。领导天地会的反清武装斗争,后在万云龙、张君玉(念一)、张天锡、朱兆琦、王齐七、施尔远、叶天祥、陈赓元、董克昌的辅佐下以四明山为根据地,安营于大岚山,聚义数千人,以朱三太子号召起义,尊奉朱三太子为帝,年号天运。其后洪门各堂遂用天运年号。攻占慈溪、上虞、嵊县等地,声势波及浙东诸县,后在丹山赤水清兵激战中与妻跳崖壮烈殉国牺牲。李鸾英道:“夫君,妻宁愿著汉服与你共死,也绝不愿著满清妖服一日苟活于世!”后在四明山丹山赤水夫妻殉节。永康家中,惟遗二女陈红花,陈白莲,幼子陈承林,与父母陈世祯朱媺仪隐居世外。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汉族,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朱以海,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李长祥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

  王 翊(1616—1651)浙江余姚人。字完勋。秀才出身,少喜兵法 , 善 剑 术 , 后 随 熊 汝 霖 在 宁 波 起 兵 。 鲁 王 授 予 兵 部 主 事、侍郎。他治军严明,全军分为五营、五内司。他负责 军事,统率五营兵力;王江负责内务,征发和供应粮食物 资。他把根据地所有居民分为3等:富室、单门和下户。按 他们的财产和田亩多少,公平合理地分摊赋税,因而人民 称便,乐于承担(见黄宗羲《四明山寨记》)。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距余姚市区45公里。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是余姚市第一个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地处四明山腹地,气候宜人,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道家尊之为第九洞天。

  景区由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四明道观为代表的“丹山八景”和三十多处其它景点组成。区内群峰斗妍,古树参天、竹木蔽日、溪水潺潺,是人们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沐浴历史文化、品味山乡风情、休闲娱乐度假的极佳生态旅游地。

  东汉年间,上虞令刘纲、樊云翘夫妇慕此高峰轶云、边岫蔽日,更有四明二百八十峰含青育翠,风光奇丽,故在此隐居修道,数十年后道成。有一日,刘樊夫妇顺着一棵大皂夹树缘木升天,从此丹山赤水成为道教名士隐居修身之胜地,被尊为中国道教之第九洞天。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相赐。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等历代浙东名人贤士俱到此揽胜抒怀,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章。咏丹山(明.高彝):丹山赤水神仙宅,布袜青鞋作胜游。百尺飞泉银汉雪,一声唳鹤洞天秋。

  元朝末年(公元1350年左右),周文王的第四十五代传人沈太隆因不喜繁华,有避尘绝世之致,一路寻访胜迹,来到丹山赤水,驻足口占一绝: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间半点埃;相土择宜居此乐,岭头唯有白云来。

  遂携妻儿筑室于山麓,成今日柿林村之滥觞,距今已有650余年。古老的村落居住着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后裔,古村近千人口全都姓沈。誉为一个村、一口井、一个姓。古村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整个村落房屋大多建成三合院的形制。

  院落和院落之间依靠狭长的巷弄相连,这样,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巷弄把整个古村衬托得愈发古朴悠然。古村内外散落着成群的千年古树,一口与村落同时诞生的古井有着种种令人不解的神奇,使古村愈加显得有些神秘。

  柿林人至今仍传承着“耕读传家”的祖训,名人仕子代代迭出而享誉一方。作为丹山赤水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柿林古村以特色鲜明的浙东传统山乡古村的风貌喜迎着八方游客。

  这宽几百米,高几十米的石壁就叫丹山石壁。为什么叫丹山石壁,可以看到石壁上的石头带暗红色,丹就是红色,所以称之为丹山。明末时期,这里发生多起汉民族反清复明的战争。这山上的石头呈暗红色,传说是古代天地会英雄在牺牲所染成的。丹山赤水互为映照,相依而就,形成了独特神秀的景观。宋代诗人唐震有诗云“崖瑞木金文润,绝顶旯搓铁色斑”。丹山石壁上题刻的“丹山赤水”四个大字,正是宋徽宗御笔。(为宋朝皇帝宋徽宗自成一体的书法——瘦金体)。“御笔揽胜”亦由此得名。

  冷龙潭,它是由上面的瀑布冲击而成。这个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这潭中住着一条小黑龙。小黑龙长大后想扩大它的领地,独霸这条赤水溪。于是,小黑龙呼风唤雨,闹得当地鸡犬不宁。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命太白金星将小黑龙锁镇在龙潭一侧的山腰上。从此,当地村民在此安居乐业,龙潭也因小黑龙的隐遁而冷清下来,人们便把这龙潭叫作了冷龙潭。

  华盖潭:华盖潭是由上游的急流冲击而成的。为什么叫华盖潭?根据传说,是为了纪念华盖这个人而命名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四明山大旱,树木枯萎,庄稼绝收,人畜饮水困难。大岚有一个叫华盖的人到800里以外的青龙山中的青龙潭取一颗带有水源的宝珠,在快到大岚的时候,华盖累死了变成了一座山,名字叫华盖山,山上的泉水不断的流向下游,流到这个潭里,为了纪念华盖这个人,所以命名为华盖潭。这个潭是圆形的,像口锅盖。潭水碧绿,清澈见底,像是沏好的一杯绿茶。

  柿林村依山而建,西高东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合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小巷悠悠。居民的房屋大都分为两层,底层为客厅、伙房,上层为卧室,楼板多为木板,防潮隔音,墙体用丹山石垒成,一直到屋顶,既牢固又美观,充分体现了山民淳厚朴实的风貌和高超的匠艺。

  2004年,余秋雨先生携其妻马兰女士畅游丹山赤水之间,有感而作散文一篇,其全文如下:

  中国道教以修德养性学道登仙为胜事,而修炼之地必选佳山胜景大小洞天。代代道士布履处处,严校细勘。至唐司马承祯排定四明山洞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九,名曰丹山赤水洞天。后由宋徽宗御书此名赐于四明,天下皆知。

  丹山赤水所在,岩峻谷深,石赭溪碧,竹密柿硕,境幽气清,历代诗人多有题咏。李白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之句;孟郊有“迥出万松表,高楼四明巅”之吟;宋代本地进士孙子秀更有“四明洞天居第九,巨灵劈石开窗牖”之记。尤为难得者,由此胜景衍伸,方圆皆学风醇厚、文物鼎盛,诚可谓洞天有灵,山水有魂。

  近年余姚百业俱兴,丹山赤水又获重修,远近旅迹纷然汇聚,千年胜景焕然一新,余曾携妻畅游其间,步悠长木栈,看谷顶云影,听涧声鸟鸣,宛然如在梦中。今在异乡,忽又心驰,特书数语,以记思念。

  这位女子名叫吴一心,是柿林村村民沈明忠的妻子,就在她结婚那天,她的丈夫到山上为其祖父造墓被老虎咬死了。吴氏一生守寡,无儿无女,至晚年双目失明,九十二岁离世。

  有一次,浙江巡府刘彬士到柿林村微服私访,听闻吴氏守节之事后大受感动。于是就奏报给道光皇帝,道光帝倍受感动,命刘彬士给吴氏立了一块贞节碑,以示褒奖。1831年,即道光十一年三月,此碑建成。这就是贞洁碑的来历。

  沈氏宗祠,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于道光四年(1824年)由全村百姓出钱出力合力而建。旧时,这里是柿林沈氏供奉祖宗牌位,聚会议事和举行各种礼教活动的场所。走近沈氏宗祠,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堵白色围墙。根据中国古代阴阳风水学说,宗祠总是选在风水最好的地方,为了防止风水外泄,一般都会在宗祠外面建一道围墙。

  文肃世家:据志书记载,沈氏第二十四世孙沈括,官至龙图阁大学士,第二十九世孙沈绅官至翰林院学士兼给事中,授少师衔,两人死后,均被北宋皇帝谥号为“文肃公”,这就是文肃世家的来历。

  忠清堂:这三个字是毛玉佩书写的。这三个字作为沈氏的祖训悬挂在大堂,意思是教育子孙后代做人要忠诚老实,做事要清正廉明,做官要清正廉洁。

  柱子对联:由沈远波撰文,沈建农书写。内容是:“历姬周赢秦刘汉李唐赵宋诸朝授武职谥文肃屡建安邦利民千秋业,经西岐汴梁钱塘会稽余姚各地觅佳境择仁里终居赤水丹山万世传”。这56个字将沈氏起源,历代祖先文治武功及迁徙定居的历史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副对联的大意是:姓沈的是周文王的后裔,从河南开封汴梁迁徙至余姚,又从余姚到丹山赤水,历代文治武功,安邦利民,建立了千秋业绩。

  梦溪续梦(梦溪草堂)“千古雄谈文有脉,一溪幽梦笔生花”。这幅对联是对柿林沈氏先祖沈括《梦溪笔谈》的褒奖。

  元朝末期,余姚肖东有个沈氏第四十五世后人叫沈太隆,发现此地正是先祖描述中的梦溪,时年携妻带子来到柿林续沈氏先祖梦溪之梦。这就是“梦溪续梦”。

  这个地方原来有几间茅草房,相传是沈太隆来柿林后读书休息的地方。据说沈太隆为了纪念他的同姓前辈沈括,也同时教育后代向沈括学习,而取名叫“梦溪草堂”。由于年代久远,茅草房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建了砖瓦房。沈太隆以他的前辈沈括为楷模,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培养了柿林村耕读传家的光荣传统。原梦溪草堂,房屋有三间,一间是沈太隆读书的地方,一间是会客的地方,一间是睡觉的地方。

  同心井:井为柿林村开村始祖沈太隆来此定居后所挖,据现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井水清莹碧透,清澈见底,就是这口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柿林人。由于全村人都饮这口井里的水,所以有“一口古井饮千丁”的说法。它取之不尽,饮之不竭,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早在东汉年间,丹山赤水就有了名气。相传在东汉时期上虞令刘纲慕此风光奇丽,遂弃官携妻樊云翘在此隐居修道(当时的道教开始盛行)。数十年后刘氏夫妇道成缘木升天。从此,丹山赤水名声大震,成了道教名士隐居修身之地,被道家尊之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宋朝皇帝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

  老君石,老君,就是太上老君,又是道教的祖师爷,他亲自镇守这块风水宝地,护佑这一方生灵。

  四明道观,就是四明道教的活动中心。原来的道观规模比较小,中被彻底毁坏,2002年重建成这个规模。四明道观主要由玉皇殿、灵官殿等配套设施组成。玉皇殿主要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神像,灵官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的神像。大家可以进去参观。按照道教的礼节,进观时,按照男左女右,男士先跨左腿,女士先跨右腿。进殿后,先要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因为他们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要拜就先拜他们。各位游客,在进香时,行三跪九拜大礼,拜神仙时,行“作揖”之礼。

  地庙:奉祀“土地神”,也称“土地公公”。由古代“社神”衍化而来,《公羊论》注:“社神者——土地之主也”,故古以土地之神为社神。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工地之神,称谓“福德正神”,亦称谓“后稷神”,德清特产道教在举行醮仪时,高功常念《土地咒》招令土地,奉敕行令,以供役使。

  四明道教的祖师爷在此炼丹修真而遗留的,洞顶上的字叫“金丹九炼”。这个洞里供奉的两尊神像,他们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

  丹山赤水所在的村庄就叫柿林村,是宁波市人民政府重点保护的古山村。小小山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有村民280户800多人,系单姓血缘村落,村民均姓沈。现在村里以少年和老人为多,大多数青年人外出经商、求学、务工。虽然村庄显得粗陋,但它见证了滚滚历史长河,浓缩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浙东山村风情的一个缩影。柿林村先后被评为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柿林村村名来历很有意思,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村庄坐落在两岭对峙的中间,故取名峙岭村;另一种说法是柿林村村里村外有许多柿树,盛产柿子,所以又叫柿林村;还有一种说法是柿林村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上出过不少科举及第而走上仕途的人,因此也有叫仕林村的。不管怎么叫法,村名都是由该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而得名,只不过是音同字不同罢了。

  柿林村位于四明山腹地,平均海拔550米,属高山台地,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1.8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个典型的山乡古村。

  在这风景如画的深山中,怎么会有这个村落呢?这个村落又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千丁”的说法。

  柿林村人都姓沈,全村一个姓。据《沈氏宗谱》记载,柿林村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了。在元朝末期,余姚肖东有个叫沈太隆的人,他发现柿林村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于是就携妻带子来到了柿林,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

  柿林村姓沈的怎么来的?有关古籍记载的是: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聃季被分封的国号为沈,在今河南平舆县。后来这个国(领地)的子孙就以沈为姓,代代相传,传到沈太隆这一代为45代。

  随着时间的流长,沈氏宗族也不断发展壮大,有一部分人就从河南迁到杭州,又从杭州迁到余姚,从余姚迁到柿林村。沈太隆就是从余姚最早迁来柿林的,所以他是柿林村的开村始祖。

  柿子:柿林村周围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柿林村的先人种了很多果树,有银杏、板栗等,尤以柿树最多。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全村现有参天合抱的柿树百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300年以上,全村年产柿子30多万斤,产值30多万元,最大的单株产量在1000斤以上。每当晚秋时节,山村内外,满坡上下,高高的柿树上红柿吊挂枝头,犹如无数盏小红灯笼挂在半空,把深秋的山村装点得红绿相间,色彩斑斓。此情此景,使人们想起那“红红瓶,绿绿盖,千人走过万人爱”的童谣。每年的10月中旬是柿子的收获季节,欢迎各位再到这里来采摘柿子,品尝柿子。

  茶叶:柿林村地处四明山腹地,属高山台地,地形平缓,土质肥沃,气候湿润,阳光充足,是大岚镇的主要云雾茶基地,盛产“瀑布仙茗”、“四明龙尖”等国家、国际级金奖名茶。柿林村有高山云雾茶园1200亩,年产茶叶100多吨,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满坡遍山的茶树,犹如翠龙蜿蜒盘旋,与青山秀水为伴,与清风云雾为侣,采日月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成为四明山上一道绿色的风景线,也为山区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毛竹及竹笋:柿林村除了盛产柿子、茶叶外,还盛产毛竹、竹笋。你们看这满山遍岭的竹子,是村民的绿色银行,竹笋400亩,年产710吨,产值15万元。本村还有一些竹制工艺品,大家可以去欣赏也可以买回去作纪念。

  苗圃花卉:苗圃主要有红枫、银杏、樱花、柿子苗、桂花、兰花等品种,大家需要也可以向当地村民购买。这里花卉品质好,价格便宜。

  柿林村的居民质朴、善良、勤劳、聪慧、待人诚恳热情,自古都有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解放以后,村里每户基本上都有大学生、中专生,其中还出过多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

  柿林村是有名的长寿村,80岁以上的老人占9%,70—80岁的老人还能上山劳作。

  对于目的地,我是有名字控的。总觉得,风景优美的地方,怎么舍得匹配一个与之不搭的名字。比如,去江南古镇,不是人气最旺的,名气最大的,而是第一眼打动了内心的字帘。比如,选择一家酒店,单单看着字面上的诠释,脑海中便已勾勒出是否是喜欢的模样。

  拿到行程的那日,所有景点中最期待的便是丹山赤水。总觉得,敢于如此直白的表达色彩的地方,定然是红枫绿叶,碧水清泉,行走的每一步宛如诗画。丹山赤水,简单四字,便是囊括了全部的风景。

  而幸运的是,这片土地给予了所有想象最完美的回馈。我一点都没有失望,带回了浓郁的依恋。

  丹山赤水风景区地处四明山腹地,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为余姚市第一个风景名胜区。景区距余姚市区45公里,距宁波市区100公里。境内环境优美,植被茂盛,古村内外古树参天,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一处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山乡古村风情、民风民俗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溪流、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自古以来被道家誉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宋徽宗曾御书“丹山赤水洞天”,历代诸多名人雅士到此揽胜抒怀,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

  丹山赤水景区,包含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古村风情两大部分,后者主要是指柿林古村落及其延展的传统民俗和道家文化。因为太过于喜欢,想要细致的记录下来,把柿林村单独分隔开来,写一写我心中的那片桃源。

  丹山赤水,位于四明山腹地,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道家尊之为第九洞天。

  景区由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四明道观为代表的“丹山八景”和三十多处其它景点组成。区内群峰斗妍,古树参天、竹木蔽日、溪水潺潺,处处皆是美景如画。

  进入景区腹地,要先经过柿林村。顺着山峦,至上而下。沿途,鸟声切切,花香阵阵。四月春光大好,樱花、桃花相继争艳,本以为深秋才得以相见的红枫,也正当浓,一眼望去,姹紫嫣红。

  石阶一侧有小径通幽,悄悄的脱离了队伍,想要去看看竹林深处 ,隐藏着怎样的美好。

  透过翠竹,瞥见沁人心脾的一抹蓝色,内心倏地悸动起来,这才是我要寻找的秘境。

  急急忙绕出竹林,向着潺潺水声的方向奔去。那究竟是怎样的蓝色,定是如碧玺一般。

  一直,偏爱山水。这是上天赋予最美好的恩赐。去年的六月,花了整个月的时间,待在大山深处,每日与清风为伴,听着树梢的摩挲声入睡。从来没有过得平静。

  而山林间的水,是所有画面的灵魂。因为有了水声的韵律,有了变幻的色泽,才像是有了鲜活的生命,一切都显得灵动起来。

  所谓赤水,本该为红色。却完全忘记了询问,沉浸于眼前的美景。后查阅资料才知,柿林村下的溪水因流经红土层,又在红色山岩映照下,略呈红色,所以叫赤水溪。

  顺溪而下,依次有白虎潭、青龙潭、华盖潭、灵龙潭和秋水长滩,潭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溪水流入潭中,因落差较大,形成多级小型瀑布。水流撞击溪中巨石发出的哗哗声,在幽谷中回荡;撞击激起的水雾,在幽谷中升腾,形成迷人的幽谷奇观。

  关于丹山赤水,还有不少的传说。据说古代在这里曾发生战争,把岩石和溪水都染红了。石间缝隙中长有杂树野花,与岩壁红绿相间,又倒映在赤水中,景色十分魄丽,丹山赤水之名由此而得,在崖壁上刻有宋徽宗御笔“丹山赤水”四个大字。

  顺溪而下,进入丹秋谷,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致。仿佛从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走回了人间。

  一座吊桥横跨溪面,链接着咖啡屋与独栋小木屋。这头人声鼎沸,热闹欢笑,那头绿林隐映,格外清幽。

  我们,在小小的咖啡馆稍作了休憩。咖啡馆不大,细节处都是微小得美好。依旧忍不住拍摄了一些照片。

  ① 景区开放时间:8:00—17:00 ② 儿童1.1米以下免票,1.1-1.4之间半票25元。

  ③ 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身份证、老年证半价25元,70岁以下老年人需买全票。持军官证者免费。

  ④ 12.1至次年3.31为淡季,执行淡季价格;4.1至11.30为旺季,执行旺季价格

  山水风光:主入口—幢起岩—风凉洞—御碑亭—梦溪草堂—赤水桥—丹洞—倚天廊—撒药台—四明道观—天机坪—十二生肖—白虎潭—青龙潭—双鹿轩—华盖潭—秋水长滩—次入口—南雷亭—古村—主入口

  古村怀旧:主入口—山门迎客—古树林—同心井—柿树王—沈氏宗祠—牛引弄—党支部—豆腐坊—秋雨碑--御碑亭--梦溪草堂—赤水桥—古村—主入口

  道教文化:主入口--古村--同心井—牛引弄—秋雨碑--赤水桥—丹洞—倚天廊—撒药台—四明道观—天机坪—十二生肖—白虎潭—青龙潭—双鹿轩--赤水桥—古村—主入口

  1、直接到柿林村:宁波南站有直达客车直接到柿林。发车时间大概是下午一点左右。

  2、到李家坑:宁波南站到李家坑,翻过河对岸一座山后就是柿林。山路很好认,但最好还是问一下当地人。翻过这座山大概只需要30分钟左右。南站到李家坑的发车时间请问一下南站。李家坑附近有条河谷,风景不错。

  3、到杖锡:宁波南站到杖锡有车直达,终点是四明山镇。发车时间是早上6点30左右。到杖锡时间一般是9点半到10点之间。从杖锡下车的地方再一直向前走,到没有水泥路的时候边走边观察右边的山谷,会有一条山路下山(山路口有一小石碑,宽约10厘米高20厘米,上面刻有“2”字样,最好还是问一下当地人),这条山路没有岔路,终点是李家坑,路长5里,都是下 山,大概走40分钟差不多了。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