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有海?老人时常会问:镇海那是什么海呐?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版图上,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将98万元注入贵州普安县田坝村黄牛养殖建设项目,65万元注入浙江缙云县周扎村樱桃园试种示范项目,公司捐赠了200万元注入西藏比如县现代化的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
至此,在打赢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三年行动中,镇海炼化累计向贵州、西藏、浙江等三地的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捐赠帮扶超过1000万元,涉及农产、基建、教育等十多个项目,并派出干部驻村扶贫,为山村带去发展新理念,帮扶山村经济从“输血”、“造血”到 “循环造血”的转型。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新房的窗,照亮了田坝村古稀老人秦明珍的生活。秦明珍脱贫了,这一天,她等了70多年,告别破漏的土屋危房——与五十多岁光棍儿子相依为命的家。
贫穷并非个例,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土生土长的普安县兴中镇副镇长龙少柔目睹这一切。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伊始,她所辖6个山村足有4个贫困村,其中包括400多贫困人口的田坝村。
山谷平洼以为“坝”,而“海”,对龙少柔来说,曾经显得太过抽象。每个落下日头的傍晚,乌蒙山脉永远是横挡视野的巨幅剪影。
直到2018年下半年,龙少柔受派赴浙江宁波镇海区政府扶贫协作科挂职一年,第一次见到东海。时年群山深处,亦吹进阵阵海风,镇海炼化受镇海区政府之邀,主动注入百万资金帮助田坝村快速建立有机蔬菜种植、生猪养殖、黄牛养殖等产业,一条2000公里的“黔货出山”渠道,让山与海若比邻之交。
三年后,2020年普安县宣布脱贫摘帽的一刻,作为山海相协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龙少柔眼里闪过脱贫攻坚的一幕幕。三年前沿海资金帮扶建设的1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如今以合作社固定分红形式,每年向每户入股贫困户分红1600元。此外养殖生猪26头,黄牛200头,长毛兔4000只,以补助和分红多种形式帮扶贫困户。
“海”,在大山深处的村民口中,越来越近,越来越具体。秦明珍的土房变成了砖混平房,听说补贴来自镇海炼化,这位黔乡老人时常呢喃,镇海,那是什么海呐。
“买一头牛就是帮扶一户贫困户。”这一句线年初的一轮黔货出山行动中,镇海炼化首次以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向普安贫困村民收购散养黄牛,140头活牛运抵镇海,为员工供应肉质鲜嫩的牛肉。
“企业、员工、食堂都可以购买当地的生态农产品,让对口帮扶村成为企业的‘小菜园’。” 来自镇海炼化的肯定,令派驻缙云薄弱村周扎村的驻村干部王华艺振奋。眼下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经营性收入,而在企业“小菜园”模式下,打通消费扶贫的绿色通道,依托镇海炼化做后盾,村集体合作社成为“缙云味道”的“代理商”,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增收。兰溪美食
30亩“布朗李”水果基地的基础设施由镇海炼化资助修葺一新,“下道山”石板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告别泥泞,畅通销路,当仲夏的布朗李红了枝头,58岁的果农陈旺明腰挂竹篓一边摘李子,一边对着记者笑开了花:“一个篓子十七八斤,一筐李子五十斤,好卖得都忙不过来!”
让山“味”出山,镇海炼化成为山“味”的代言者,《中石化,种地了》一分钟微视频在人民视频、央视频等多平台热播。镇海炼化每月定期跟踪扶贫项目进展,主动对接拓展特色农产品的品类,还邀请全国著名果蔬品牌宁波“金果园”农场到周扎村试种创新优质水果,主动与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的合作直播,将扶贫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三年来,公司主动参与国务院扶贫办“万企帮万村”行动和浙江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小菜园”模式让6000名余员工与多个山村有了舌尖上的关联。黄牛肉、藏香猪、麻鸭、米仁、葡萄、布朗李、烧饼、爽面等一系列特产,累计订单额近600万元,直接拉动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
山只是山,16岁的郑国杨离开龙坑村外出创业时,早已看倦了压在眼前的山。缙云县龙坑村,位于浙江中南部高山丘陵地区,其先天的地理劣势,令“龙坑”长期处于全省经济的洼地。
山依然是山,但山中还有“山”。41岁的龙坑村村支书郑国杨看来,“千亩茶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龙坑村已是浙江“千亩黄茶第一村”,近十年来,人均年收入从1000余元垂直增长到约20000元。
翻阅旧档案,从镇海炼化参与的缙云县“低收入农户本小康工程”2008-2012年五年帮扶结对方案任务中,可寻得一条脱贫轨迹:“帮扶单位负责帮助结对村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在镇海炼化帮扶龙坑、永安、吾丰等六个缙云乡村的资金分配表中,龙坑村2012年建成第一个百亩黄茶基地,俨然在列。
茶苗经三年成长,亮黄的嫩芽缀满枝头,兰溪美食其效益是村民原来种红薯效益的10至20倍。弃“薯”种“茶”,2016年龙坑村已种植黄茶260亩,邻村也纷纷引种,时年缙云黄茶入选杭州“G20峰会”指定用茶,其品牌价值评估为1.6亿元。春节,郑国杨返乡竞选新一任村支书,村经济新一轮再投入带动前所未有的种茶返乡潮,龙坑村从接受“输血”,“造血”,再到“循环造血”。
所有的铺垫,都有意义。兰溪美食事实上,镇海炼化自2001年起,长期帮扶缙云县累计十多个乡、镇、村,其中包括道路建设、灌溉工程、饮水工程等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穿雨衣,涨大山,吃饭全靠天”,过去一首长久传唱的民谣,如今山村已鲜有耳闻。
一片叶子催生十年蝶变,规模从100亩到1500亩,知名度从零起步到G20(杭州G20峰会指定用茶),村民年收入从1000元到20000元。相比今天1000多万产值,扶持第一个百亩黄茶规模化种植的7万元启动资金似乎微不足道,然而郑国杨看来,正是第一个100亩,让人看见了山中有“山”。
结对缙云20年,面对新一轮帮扶的薄弱村周扎村,镇海炼化捐赠164万元投入农旅综合开发“造血”项目,寄予新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