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联动舟山特产能否借“船”出海——舟山地
舟山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遇冷的同时,我市还有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样“睡”了10余年。与海水产品不同,舟山本地农产品正探索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这或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次创业”提供新路径——
一年多前,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舟叁鲜”初次亮相,龙泉十大美食集中了除舟山带鱼、舟山大黄鱼等海产品外,还有金塘李、龙泉十大美食晚稻杨梅等几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在2020年的省农博会上引得满场叫好。
当时,一位在嘉兴做水果生意的江西人金海斌感慨:“以前只知道舟山的海鲜很出名,想不到还有这么多优质农产品!以后买舟山好货,就认准‘舟叁鲜’了。”
与海水产品不同,舟山部分农产品不仅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拥有区域公共品牌。但令人遗憾的是,借力区域品牌,优质农产品市内出圈容易,要走出市外仍然难。
相比当下宁波最火的“红美人”,在柑橘“联盟”助推下早已火出圈,亩均收入是普通柑橘的20多倍,众多橘农户收入也增加不少。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联动,实现价值最大化?
从20元1公斤,到12.5元1个,舟山大棚翠玉梨的“进击之路”走了3年——
从2019年开始,采用大棚种植,使梨提早成熟在20天以上,同时口感清脆无渣,水分足,甜香味浓郁。
“加入‘定海山’后,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改变种植方式,把露天种植改为大棚种植,坚持下来后,发现收获颇丰。”在舟大农产品负责人沈贤杰眼里,定海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定海山”已经成了“有用”的代名词,“用礼品盒来装高品质的梨,也是另一种改变。”
定海怡然生态农场负责人何可则用“抱团出击”来形容“定海山”。“除了能代言产品质量、教学种植技术、科普营销策略外,我们还能获得统一包装后的补贴,去年就补了5000多元。”他说,虽然数目不大,但是农户们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和诚意。
2014年,“定海山”还只是为定海的茶叶背书,如今已面向各类果蔬、覆盖区域内头部农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际上是政府对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品质和信用背书。”定海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邱立军参与过“定海山”的打造,他认为,品牌原则上就是信用问题,不仅要保证品质,还有进行信用管理。
“成立之初,‘定海山’采用邀请制,2020年则变成申请制了,严格的品控之下,目前授权主体为30家左右。”他说。
相比品牌是市场经营的概念,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则是法律概念,对经营者的约束力比较强,但同样也是产品产地和质量的权威证明。
“‘舟山晚稻杨梅’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在有限的本地市场里,市民还是更倾向于看‘个人牌子’。”邱立军介绍,白泉万寿村有两棵老杨梅树,被称为市内“杨梅王”,一到杨梅季,赶着问出果日期的“老买主”排起了长队。
囿于鲜果的赏味期短,加之产量有限,“国字号”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农户而言,溢价并不明显。但相反,探索多年,老牌子“定海山”却在市内已小有名气,尤其是对一些高品质农产品,价格已翻番。
这让走本地市场的农户们更加坚信,高质量的产品,加上政府背书,再有营销团队,火,只是时间问题。
在舟山做精品果蔬的一位农创客已从业十多年,是首批25家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舟叁鲜”的授权使用单位负责人之一。每每想起这段对话,他都会“戳心”。
“事情发生在2020年12月份,距离‘舟叁鲜’发布已经过去毛2个月了。”他回忆说,首批加入的商户的心都是火热的,毕竟是政府搭的台,“我们对‘舟叁鲜’很信任、很有期待。”
但直至今日,一年多过去了,“舟叁鲜”授权使用单位工作交流群,仍“无响动”。
“甚至连‘舟叁鲜’品牌AI设计稿,都没拿到过。这意味着水果、蔬菜等包装,及线上宣发,都打不上‘舟叁鲜’LOGO。所以我很质疑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意义在哪里?”
记者在位于定海蟠洋山路的“舟叁鲜”实体店看到,“沟头井”土猪肉披着“普陀禅农”外衣,“舟卫丰”大米顶着“味在定海山”,还有一些草莓、砂糖橘等农产品甚至连自身商标都没有,只有货柜一角的罐装舟山蚂蚁岛虾皮、袋装鱿鱼干货包装上印着“舟叁鲜”标志。一名店员解释,“品牌标志还未大规模普及,参加过浙江省农博会的,才会印‘舟叁鲜’”
“对于我们来说,区级、市级公共品牌就意味着权威,证明自己的产品好。所以一有牌子出来,我都申请并授权了。”普陀一位主打精品果蔬的农户坦言,品牌成立之初,他凭借自身实力被邀请为其站台,但品牌发布后,相关部门就归于平静,“没政策、没补贴、没渠道、没溢价。”他无助地说,“打出有用场的广告,还得靠自己。”
“全市各类优质农产品种植规模总体偏小,没有量的支撑,完整的物流体系很难构建。”市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舟叁鲜”只会在某些比较有名的舟山农产品集中上市时,与物流公司进行短期合作,但暂未搭建长期的全国物流体系。这距离舟山农产品能真正大跨步地走出去,龙泉十大美食恐怕还有一些距离。
“都是好东西,但对我们来说,消费者喜欢、市场上热销才是硬道理。”定海城郊一位农户已从单纯的“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定海山’‘舟叁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都有,但我发现同样的产品放在不同的场合,售价是不一样的。”
该农户告诉记者,500克小番茄在市场上卖不到30元,但邀请亲子来农场采摘,价格能翻好几倍。“当然,各种品牌授权,就是告诉游客,我这儿运作规范、产品质量有保证,这是前提。”
一名柑橘类种植大户更倾向于统一管理。他说:“象山红美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记者发现,2019年2月,《“象山柑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出炉,明确“象山柑橘”在生产、宣传、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部门和标准,“这两年象山柑橘、红美人的价格神话,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目前,象山县红美人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投产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一年产值超5亿元。当地4000户橘农户均收入12万元以上,亩均收入5万-10万元,是种植普通柑橘的20多倍。
邱立军则认为,品牌背后是温度、是线年的时间里,品牌从无到有,有诸多风雨、不理解与不支持,但看到培育后的产品逐步提升价值,我很欣慰。”他看来,品质是品牌之基,品牌依赖利益联结机制科学化、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第三方认证推荐。
“品牌放到了市外,可以将其抽象化,和旅游结合,用于提升城市美誉度。”他举例,初夏时节,也是舟山旅游的旺季,旅游部门在推荐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举行游客试吃舟山晚稻杨梅等,让他们知道舟山除了海鲜,还有优质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