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让老百姓身边有更多“幸福河”
头戴草帽,手持捞网,养了30多年鱼的老渔民徐兴乔每日泛舟位于沪苏交界处的元荡上却不为捞鱼,而是为了养护湖泊打捞水草。他跟这片水域打了一辈子交道,过去是成片的鱼塘,如今“长”出了碧波绿岸。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青浦特产通过退渔还湖、贯通岸线、连通水系,上海在打造“幸福河湖”上下功夫,持续提升滨水空间带给老百姓的获得感。上海市水务局发布的《2022年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河道(湖泊)46822条(个),与6年前首次编制该报告时相比,增加超3000条(个),河湖面积已超过652平方公里。
元荡是横跨上海和江苏的核心跨界水体,包括徐兴乔所在的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杨湾村在内,附近分布着上海的好几个行政村,不少人曾以围水养鱼为生。上海市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向赟旭介绍,2020年以来,青浦特产元荡共计6.2公里的上海段湖岸贯通和生态修复分期开工,一期和二期已经完成,正在建设的三期将在今年内开放。
行走在已完工的区域可以看到,原本割裂的鱼塘、小河沟变成了连通的水域,不仅水清草绿桃红,岸边建有驿站供老百姓歇脚,湖中还有专门为鸟儿准备的栖息柱。
“以前水有异味,路也不通。现在不一样了,饭后我们都来散散步,周末还有很多游客。”徐兴乔告诉记者,刚开始修复的时候自己发过愁,不能养鱼了,靠啥营生呢?让他没想到的是,好环境带来了新机会。
现在,村民一方面做起了河湖养护,另一方面,老百姓们也期待这里越建越好,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会卖瓜果蔬菜,以后如果配套设施更好、游客更多,我们还能开民宿、卖土特产,做好多事情!”徐兴乔说。
还水于民的同时,上海加快完善河湖水系格局。记者从上海市水务局了解到,上海持续开展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完善以226条(个)骨干河湖为基础框架的河网水系,并打造了“上海之鱼”水系、青浦特产紫竹园区水系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治水项目。
3月21日拍摄的位于洞泾港的松江新城绿环水脉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打造“幸福河”的故事,正在上海持续上演。3月21日,上海新城绿环水脉建设启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在原有新城外围绿环和水脉的基础上,计划对山水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系统保护和治理,将形成总长超过200公里的环形主水脉,让老百姓有更好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