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改变的不仅是咱们社区村庄的外貌 -----“共
9月14日傍晚,天门市蒋场镇永镇桥社区热闹起来,在外忙碌一天的人们陆续回家。
“玉秀,忙完了?有点事咱商量下。”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代昌禄掐着点来到三组居民刘玉秀家。
接过板凳,面对面坐下,代昌禄开门见山:“现在社区正在搞环境整治,你家面向进城的主干道,屋旁种菜既有交通安全隐患又不美观,普陀十大美食清理一下比较好,你觉得呢?”
“是这个理。”刘玉秀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拉家常般的交谈中,一场可能的“矛盾”消弭于无形。
居民家中,屋前空地,大家面对面坐下来,大事小事一起议,这样形式简单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板凳会”,今年成为永镇桥社区一道“流动的风景”。
“‘板凳会’拉近了社区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还解决了场地、人员局限等问题。”代昌禄说,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高涨,议起事来多了一份和谐,少了一些红脸。
目前,永镇桥社区环境整治项目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小游园场地平整了、堰塘变清了、埋设涵管了……一天一个新变化,让社区居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板凳会”上,居民抛出的不只是“操心事”“烦心事”,还常常贡献“金点子”。
今年,社区引进一路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说服居民将闲置农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社区集体收入也很可观。
“田块被分割成两块,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一天,合作社负责人找到代昌禄,诉说发展中的困难。原来,社区共流转600余亩农田给合作社,但有几户居民不愿意流转,10余亩农田横亘在这600余亩农田中间,合作社很是无奈。
当即,代昌禄组织社区干部和这几户居民召开“板凳会”,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我们年纪大了,又不用带孙子,种点地能打发点时间。”“自己种收入更高一些,我不愿流转土地。”
一片沉默之际,3组居民梅运珍站出来说话:“可以把我的田地跟那些愿意流转的对调一下。”此话一出,其他居民也纷纷应和:“我们也不想阻碍社区的发展,这个解决方案确实可以。”
游农庄、品美食、赏花卉……一到周末节假日,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里游人如织,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七屋岭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古称“七屋台”,这里风景秀美、生态良好,六百年人文历史厚重。
“之前,因为没有产业,大伙守着这块‘宝地’过着穷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感叹,近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不拆,我留着还有用的。”今年,七屋岭村计划打造整村内外循环水系,施工要拆除七组村民张双喜家一处废弃的猪屋,8月底,村干部上门商量时,他态度坚决。
见此情形,普陀十大美食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劝说。“沟渠整好了,以后防汛抗旱有保障。”“村庄环境美,孩子回来都乐意多待两天。”
“大家说的有道理。”慢慢地,张大爷态度有了转变。9月16日上午,他主动找到杨国雄,“拆猪屋留下了些砖石,你们拿去填路吧。”
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近几年,七屋岭村借助紧邻城区、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以知青农庄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业。
“要想吸引游客,村庄环境必须要提升。”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契机,七屋岭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拆除棚屋、清挖堰塘、改造“小三园”,环境整治“战役”打响,村民们也有过观望、犹豫、不理解。为此,村里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村民余诗红平时早出晚归,房前屋后杂草横生、垃圾遍地。村干部专门来到他家,帮他搞大扫除。
看着村里一天天变美,余诗红心里过意不去了。后来,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前的垃圾。在余诗红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将自家房前屋后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
村民们还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树彻底铲除,栽种花草、果树,打造庭院小景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同住一村到同护一村。
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内容生动的文化墙,目之所及,村庄处处洋溢着温馨文明的气息。
如今,该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初具规模,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村民实实在在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现在路修好了,绿化也搞好了,村里越来越漂亮。”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左雄祥说。
长江村曾是全市软弱涣散重点整治村之一,沟渠里杂草丛生,垃圾成片,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民常常投诉。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从房前屋后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的实事小事做起,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长江村退休党支部书记左立凯介绍,刚开始推行人居环境整治时,难度很大,不少群众处于观望状态。
村干部一边发动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志愿者,进组入户逐家敲门讲政策,做宣传;一边带头扫马路,清杂物,转运积存垃圾……
干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村民从“不让整治”到“看着整治”再到“一起整治”,先后无偿拆除屋后旱厕、鸡棚、牛棚、杂屋等各类杂乱建筑物190余间,一齐动手转运垃圾杂物、疏洗加固河道沟渠、建设污水管网,一改村庄“脏乱差”的景象。
长江村5组的张德全是边缘户,主动提出将新修建完工的旱厕拆除,按照改厕治水模式修建小三格,并入污水管网。
“我是村里今年第一块‘清洁农户’奖牌获得者,这个牌子就是人的面子,贴在家门口大家都羡慕!”刚拿到“清洁农户”奖牌的村民左雄峰高兴地说。
长江村积极借鉴先进村居的工作方法,结合本村实际开展“清洁农户”评选活动。村“两委”班子、湾组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定期对村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并张榜公布,已评选上的定期进行复评,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按照村规民约进行批评教育。
同时,村里还设立文明 “红黑榜”,利用公示栏和微信群,“线上线下”表扬文明行为并曝光不文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文明乡风。
今年来,长江村在“清洁农户”评比基础上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兑换制”,对群众房前屋后整治情况进行量化评比,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垃圾、门前无乱堆乱放、主动参与村庄清洁日活动等均可加分,积满10分即可获得积分奖励。目前,有23户群众已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长江村党支部书记左俊峰介绍。
如今的长江村,平整的水泥路串联起田野与村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绿树成荫;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已成为长江村群众便捷高效的办事窗口。
92岁的危腊枝拿起拐棍,和其他老人一起慢悠悠地踱到“幸福食堂”。宽敞的餐厅里,饭菜已经摆上桌:煎鱼块、笋衣烧肉、清炒包菜、丝瓜蛋汤。
“没想到还能在村里吃上食堂。”危婆婆笑着说。她平时一人独居,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做饭实在力不从心,以前只能“随便吃点”“简单对付”。
村党支部书记章元发介绍,近几年,村里引进在外能人田四林返乡发展鲈鱼养殖、水果采摘等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60万元收入。
“发展成果应该由全体村民共享。”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村里相继拓宽刷黑通村公路3.2公里、建设休闲小游园3000平方米、改造“小三园”5000平方米、建成公益性墓地10亩……村容村貌大变样。
“村里留守老人多,70岁以上的就有115名,‘吃什么’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问题。”子文村“幸福食堂”负责人李新平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门儿清,去年9月,投资40多万元的“幸福食堂”建成运行。食堂提供一日两餐,村里专门聘请了一名厨师,每餐荤素搭配不少于4道菜。
有了“幸福食堂”,老人们的日子舒心多了,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表示,这样的好事他们愿意捐钱支持。
子文村从去年开始试点积分制管理,村民志愿参与村级公益和公共事务,可获得数额不等的积分,累积的积分则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在“幸福食堂”就餐等。来就餐的村民,70岁以上老人需积分2.5分,70岁以下人员需积分5分。
“你看村里到处干净整洁,但我们并没有专职保洁员,全靠村民自发管理维护,食堂所用的蔬菜都是大家一起种的。”李新平自豪地说。
沿着平坦舒适的柏油路在村里漫步,美观现代的文体广场、富有科技感的太阳能路灯、郁郁葱葱的树林、风景秀丽的小游园、设施齐全的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一一映入眼帘。
“闲暇时下棋打牌,或者健身、散步、跳广场舞,日子舒服着呢。”村民韩早二说,现在周围几个村的人都跑来子文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