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八十年代最火的美食夜市在这里! 梅龙镇广场楼下

上海美食特产 2021-10-29 08:22182未知admin

  该广场之所以命名为梅龙镇,是因为梅龙镇集团是其开发商之一,梅龙镇集团的核心企业梅龙镇酒家总店就在梅龙镇广场对面的弄堂内。

  梅龙镇酒家因古典京剧《游龙戏凤》中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梅龙镇酒肆”之轶闻而得名,创始于1938年。其原址在威海路(慕尔鸣路西首静安别墅口)上,开业初只有一开间门面,约60平方米的一只堂口,后来才迁至市口更好的今址,主要经营肴肉、煮干丝、汤包、煨面之类的扬帮小吃。事实上,梅龙镇广场的六楼从广场开业直到2017年,还开设过梅龙镇酒家梅龙镇广场店,该店现改名“梅龙镇颖食”。

  梅龙镇广场原址“杨家花园”,外围南汇路一侧南段是南汇路饮食店,俗称“饭摊头”,因其是建在上街沿的饮食店,屋顶由油毛毡铺成,围墙的部分材料是竹片条。

  20世纪60年代初,此店炒三鲜很受周边居民喜爱,谁家来了访客需要招待,都会拿个钢盅镬子到“饭摊头”买三角钱一碗的炒三鲜来下酒。掌勺的厨师两鬓斑白,人们不知其姓名,暗地里就叫他“炒三鲜”。夏天,南汇饮食店外卖销量最好的是黑啤和刨冰,以及油墩子、粢饭糕和葱油饼、油条之类,常常供不应求。

  20世纪80年代时,南汇路南段西块(今梅龙镇广场所在地)就有要开发的消息传出,动迁的说法传了很久,后来南京西路1376号的上海展览中心北楼(后称“上海商城”)1986年拔地而起,1990年开业,这个项目是上海当年建设发展难得的大手笔,建筑总面积达185000多平方米,设计先进,外表美观大气,提升了南京西路周边开发价值。

  20世纪80年代,南汇路两侧彩旗飘飘,旗帜上亮出了“闻香留步南汇路,品新尝鲜美食林”的广告语,在此曾连续四年每年金秋举办“美食林”。

  1989年,是时第四届“美食林”为期十天的展销时间里,南汇路上人气火爆,全区美食大集合,食摊一家连着一家,从南京路口排到奉贤路路口仍不够,还打弯。自早上10点开业晚上10点半才打烊,整条路上烟熏火燎,热气腾腾,生意之火爆出乎想象。事后统计,这一期的美食林营业额达74万元,比1986年第一届增加2.8倍,而当时鼎鼎有名的老字号梅龙镇酒家一天的全部营业额才近2万元,这轰动效应大大触动了区政府和企业在这里大干一番的念想,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最后和记黄埔成了开发商主角之一。

  实力强了,手笔也就大了,浦东新美食1993年开始,南汇路至南京西路至江宁路至奉贤路街区整片开发,建造“上海美食娱乐城”(建成后改名梅龙镇广场)。梅龙镇广场是当时沪上大规模整街区开发的商业商务楼建设项目之一,历时三年建成,是上海市建成较早的购物汇中心。梅龙镇广场有40层,地上37层,地下3层,气势不凡,品味高雅。梅龙镇广场率先将“SHOPPING MALL”的概念引进,消费者可以一举体验到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的服务,成为沪上地标性的商业代表。成功吸引了日本伊势丹百货等诸多大牌入驻,也由于其成功推出特色主题活动“虎年毋忘救虎”“青春大使评选”“U.N语言大赛”以及后来的“挑战视觉3D艺术展”等,连续18年冠名国际剑联花剑世界杯竞标赛、数届风度男模大赛等影响广泛,造成轰动的推广效应。

  不多久,梅龙镇广场便成为消费者瞩目的焦点,人气鼎盛,销售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沪上众多商厦中的骄子。自美领馆签证处2008年迁入后,其楼下总是排起等候签证的长队,上演着留学潮、移民潮的情景剧。

  其整街坊开发对提升项目档次、商业价值大有裨益,具典型示范效应,后起的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也实行整街坊开发,和梅龙镇广场一同构成上海最具现代化的世界顶级生活消费品集聚地和甲级办公楼区,引来世界五百强,如爱立信、摩托罗拉、毕马威、茉织华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纷纷入驻。周围120多家店铺经过商业调整,又开出许多高级品牌专业专卖店,群星会聚,气象万千。

  1979年,上海宁波同乡联谊会成立,为促进沪甬两地经济合作和家乡发展,海内外宁波同乡慷慨解囊,寻地造楼,后来,老牌戏院美琪大戏院要朝南汇路一侧扩建后台,却有地皮缺资金,于是与甬商们达成合作意向,遂建成“上海宁波联谊大楼”。合作方临到交房又加价,向来精明的宁波人也慷慨应允,追加资金。联谊大楼落成后,一直运转良好。在这里,甬协基金会累计资助学生1500人次;成立上海宁波商会,促成世界宁波总商会在香港诞生。

  上海居民中,宁波人占相当大的比数,在清末估计已达40万人。清宣统元年(1909),慈溪人洪宝斋始集宁波同乡数十人,创建“四明旅沪同乡会”于汉口路(在惠中旅社原址)。世事沧桑,家乡和族群观念日渐淡薄,加之政府的限制,如今在上海,许多解放前的同乡联合会早已销声匿迹,更别提有“联谊大楼”了。

  所以,南汇路69号的这幢2000年落成的大楼就显得尤其珍贵。这里,入门处赫然有邓公“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宁波”的语录牌匾,书写者是时任上海市书法协会会长、宁波人周慧珺,她还领衔宁波同乡书画会,经常在楼上的宁波厅上海厅香港厅书画布展,那里还经常有老宁波小宁波聚会唱宁波滩簧,集体采购酒酿圆子、咸鸭蛋等家乡特色食品,乡情四溢。

  南汇路住宅建筑普遍为相仿的西班牙式联体新式里弄住宅,有花园、尖顶、阳台,它们建于20世纪30年代,本身是房地产热兴起的产物,而买家多是成功的商业弄潮儿,每幢房子售价200两黄金左右。

  如出产“一心油”(今称清凉油)的胡桂庚,丝绸业富商周某某等。静华新村9号李家房主李葆生原来留日,1929年,李葆生的表哥冯莲生集资6万元在槟榔路(今安远路)85号创办了义生橡胶厂,任其为厂长,李葆生曾在日本大阪与伊藤忠商店(今丸红公司)从事贸易,对日本技术比较了解,他引进了日本工艺技术生产胶鞋和套鞋。

  当时有炼胶机3台,硫化机1台,工人30余名,日产胶鞋套鞋约500双。商标为箭鼓牌,取坚固之意。1931年,在全国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义生橡胶厂生意兴隆,为扩大生产,又盘进上海橡胶厂作一分厂。随后为集资需要,义生厂改制为义生股份无限公司。员工上千人,日产胶鞋套鞋5000双,上海美食特产主要销往湘鄂两省,上海亦有少量供货。当时全市有橡胶制品厂七百余家,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李葆生作为其中佼佼者,所获颇多,日后更成为了22弄9号的主人。

  其实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从海外引入橡胶生产技术,经营橡胶生意的不少,但大多失利。1922年,张礼林等合资收购了亚细亚橡皮厂,更名亚洲橡皮厂,生产自行设计的中式鸭舌口套鞋。不久,受到洋货冲击而歇业。1923年,陈嘉庚出资10万元,在上海设立了陈嘉庚橡皮公司上海分行,专销公司自产的橡胶制品,一度兴旺,后亦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1925年后,国人兴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不少经营洋货的业主转而投资橡胶工业。德昌、厚生、启明、大新、文源及文昌等橡皮厂先后创办,主要生产套鞋,此外还生产人力车胎、鞋底及工业配件等。1928年前后,因套鞋旺销,吸引了大批华商投资橡胶制品业。李葆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获得成功的。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前,南汇路上资本家房主纷纷移居台湾、香港或海外,南汇路的西班牙式联体新式里弄住宅有的分配给不同的单位职工居住。不料弄堂里做生意的走了,街面上却来了新的生意人。

  20世纪60年代,南汇路还几乎没啥大的商业,与其相交的奉贤路是一条断头路(1997年辟通、延长作非机动车道),南汇路与其交界处是机床堆场,机床座架叠床架屋满坑满谷,孩子们爱在里面玩捉迷藏。

  后来,上海重工业行业不景气,机床销售萎缩,而轻工业品反而好销起来,这里变身为沙发商店;再后来,文化昌荣,变成了娱乐城,几年过后它关门改成了茶餐厅。近朱者赤,梅泰恒生意红火具有溢出和带动效应,在商潮冲击下,南汇路的商业价值不仅被商家看重,沿街居民也急起直追。梅龙镇广场落成后,南汇路沿街住户纷纷破墙开店,业态多样,有酒家、婚典服务店、时装店、美发美容店等。

  梅龙镇广场对面的南汇路26号,不仅开出了餐馆,还把原来的公用卫生间改建成烟纸店,门面虽仅一米见宽,但生意一直不错,这些店老板走马灯似地换,大浪淘沙,演绎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南汇路北段曾有一家名叫“杨子荣”的美容美发店曾经营得不错。老板是扬州人,原是国营名牌理发店“南京美发公司”的美发一把好手,起了个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大名,拿来当店名,别具一格又好记。据说“杨子荣”后来没有打虎上山,而是出国了,到海外干起了美容美发的营生。

  回首往事,每个人都有喜有忧,一些特别的荣耀与遗憾值得记载和回味,一段路、一个家乡,也是这样。不仅是荣耀,而且还有遗憾,怅惘。岁月流过故乡,许多人正在或已经离开,荣耀也好,遗憾也罢,这条路正在慢慢趋于平静。这条街诸多建筑中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曾经天天亲密无间欢声笑语,而今都流云四散,“少年们”只是默默隔着时空在回望这块土地。

  关于233米“故乡”的记忆,在岁月潮水的冲刷下,如细小沙砾在渐渐流失和消弭,可是故乡毕竟是故乡,写与不写,关乎我们的良心和道德,关乎会有多少人记得和分享这些曾经的过往,并更聪明地思考和走向未来。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 静安这个小区一次性签约加装电梯数达12台!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时代”,一张全要素“大网”正在展开!‖静安一周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