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山水交响·大美辽宁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特别

辽宁美食特产 2022-06-11 02:20181未知admin

  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这里,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龙出辽河源,“女神”现红山。千百年来,这里以其山川形胜、源远流长而焕发珠彩。

  从世界版图放眼辽宁,这里被黄渤两海环抱,是中国东北唯一出海通道、“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是中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海陆门户。这里,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国际大通道,开放新前沿。

  从中国全域盱衡辽宁,这里位于“雄鸡”之首、东北之南,燕山之东,渤海之北。以马蹄形倾斜向海,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蓄积起万里平原居中,拼成“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基本地貌。

  这里,山清水秀,地负海涵,物阜民丰,宜居宜业。14.87万平方千米广袤的土地上,哺育了4300万勤劳热情的人民。

  这里,位于东北平原黑土区南缘,森林、水域、草地、湿地、海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功能完善。

  这里,作为全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拥有黄渤海长达2289.82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六百海岛半百湾”的自然景观资源。

  这里,春夏秋冬时时美。长白山支脉和医巫闾山山脉,东西相望。东厢千山、龙岗山、凤凰山等众山耸立,是辽宁主要林业基地;西厢松岭、黑山和医巫闾山等灵秀雄奇,筑起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境内有大小河流300余条,蜿蜒曲折、奔腾向海。“母亲河”辽河滋养着辽沈大地的工农业生产,并在辽河口留下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保存了世界罕见的“红海滩”景观。东西低山、丘陵之间,沉积起水源丰富、土质肥厚的辽河平原。大自然馈赠2800万亩黑土地,夯实了辽宁“中国粮仓”的重要地位。

  这里,东西南北处处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辽宁域内造就了为数不少的奇特景观。6家国家地质公园、29家国家森林公园、2家国家湿地公园、9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558家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大饱眼福。

  辽东、辽西山地春晚而秋早,辽河平原和辽西丘陵春早而秋早,辽南和沿海地带春早而秋晚。辽宁之美,四季如画亦如歌: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在这里完美交融。

  这里,还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的记忆。分别坐落在省会沈阳市和满族故乡抚顺市的“一宫三陵”,辽东美丽山城本溪市的五女山山城、辽宁海滨城市葫芦岛市九门口长城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山水林田美食多。地处北纬38到43这一黄金农业纬度带的松嫩平原,水碧山青、海陆相依、林泽相伴、沃野千里。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为“中国碗”提供更多优质“辽宁粮”。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加快提升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断丰富人们的“肉盘子”“菜篮子”“果盒子”。舌尖上的“乡愁”,味蕾间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

  绿水青山间,美景入画来。辽宁,正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瞄“高”而上,向“绿”而行,积极展示大美辽宁建设的生动场景,提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辽宁方案。

  这里,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独具风采。目前,辽宁省有国家地质公园6家、国家森林公园29家、国家湿地公园2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家,旅游资源丰富。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558家,包括千山风景名胜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沈阳世博园、本溪水洞、盘锦红海滩6个国家5A级景区,122个4A级景区、20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4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3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县。

  1996年,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辽宁朝阳地区发现了1.4亿年前的“中华龙鸟”化石,经研究认定这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同样是在1996年,同样是朝阳地区发现的1.45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被认定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辽宁由此成为地球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和大量珍贵玉器。这一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在这里升起。

  辽宁拥有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五女山山城6处世界文化遗产,义县奉国寺大雄殿、朝阳牛河梁遗址、兴城城墙3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拥有1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公园。

  这里,四季“醉”人、美不胜收。春,赏花观鸟、踏青登山;夏,戏水纳凉、避暑养生;秋,万山红遍、瓜果飘香;冬,玩冰滑雪、泡浴温泉。自然人文完美融合,北国风光魅力无穷。各地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如熠熠生辉的闪亮珍珠,镶嵌在辽宁大地,必能呈献给你满目清爽和心灵的愉悦。

  辽河口三角洲地区古代被称为“辽泽”,近代素称“退海之地”,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河运为基础的商贸文化、滩涂采拾近海的渔雁文化交相辉映,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濒海临河的文化样貌。

  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是“辽河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是逐渐积淀而成的“辽河文化”的源头,在盘锦市市郊分布着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古渔雁是从华北的冀中、冀东地区通过旱路和水路迁徙到此地的打鱼人,这一群体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他们在几千年的迁徙和艰难生存中,形成了沉淀深厚的渔雁文化。

  正在建设中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17.06万公顷,范围涵盖盘锦、锦州二市四个县(市、区)的10个镇(街道、苇场)29个行政村(社区、分场),其中盘锦市范围13.89万公顷、锦州市范围0.38万公顷、国管海域范围2.79万公顷。

  辽河口国家公园区域有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元时期1处、明清时期4处、近现代时期4处;从类型上看,有古遗址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

  辽河口国家公园区域有大洼区二界沟的古渔雁民间故事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小亮沟苇编技艺、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郭氏虾油虾酱制作技艺、辽河口渔家菜特色食材加工技艺与习俗、凌海民间皮影5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河口国家公园属于东北松嫩平原草原湿地生态地理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区域,保存有我国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演替景观格局,是全球温带河口湿地植被类型最完整的生态地块,列入《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全国主要伞护种/旗舰种名录的物种有西太平洋斑海豹(简称“斑海豹”)、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白鹤、大鸨5种。

  辽河口国家公园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在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大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野生丹顶鹤自然繁殖地的最南限和越冬地的最北限;园内盘山县三道沟海域则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在我国唯一的产仔地。

  近年来,辽宁在辽河口地区实施退养还湿、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及生态修复等工程,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区域内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鸟类由2010年的283种增加到现在的303种,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现在的1.5万余只,丹顶鹤越冬种群由2014年的5只增加到2021年的53只,可监测到每年约有200只斑海豹在此栖息。

  由于辽河口地区在国际鸟类、海洋哺乳类动物和河口湿地保护体系中具有多重重要价值,设立国家公园对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以一大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火热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省各地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河海交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盘锦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保护好湿地生态,是一道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不仅如此,还要更上一层楼,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近年来,盘锦市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蓝色海湾、渤海攻坚、退养还湿、退耕还湿等一系列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优质生态大米、稻蟹特色生态养殖、芦苇深度加工等生态产业,培育出以“红海滩+旅游”为代表的生态服务业。与此同时,湿地文化、稻作文化、辽河口文化、古渔雁文化、油田文化等地域特色生态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盘锦市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引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8.94%,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平均浓度5000个,是辽宁重要的水源地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更是国内少见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桓仁县着力做好守护森林的绿色文章,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工程,全力清退小开荒、完善坡耕地退耕还林,使森林总蓄积量达2840万立方米,护好大自然馈赠的“聚宝盆”。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相统一,让村民捧上“金饭碗”。

  目前,桓仁县野山参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年销售额50多亿元。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枫林谷森林公园,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开园至2021年末,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收入7000多万元。

  如今,桓仁县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接连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会处,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龙凤山、楼子山、红云山等地景观独特,龙源湖、凌河第一湾、依湾农家等水域风光秀美。

  近年来,喀左县依托特色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围绕“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旅游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乡村旅游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生态治水+滨河旅游”“温泉+文旅+农商”“特色种植+品牌基地+农旅融合”“生态休闲农业+沟域旅游”和“生态农业+互联网”等“两山”转化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辽西北特色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2020年,全县生态旅游收入达到43.59亿元。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截至目前,辽宁已创建了盘锦市大洼区、双台子区、盘山县、桓仁县和盘锦市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以及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桓仁县和喀左县3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另有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等11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辽宁,正以生态示范创建促进绿色转型发展,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辽宁省位于东北、华北、蒙新三大动物区系和长白、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会地带及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辽宁有161科2200余种植物,其中由林草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4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目前只在辽宁有发现,它是一种极其原始的孑遗植物,被称为“兰科活化石”,辽宁是唯一的基因保存地。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是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植物活化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珍稀濒危植物。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天然赤松古树群和东亚面积最大的天然油松林。

  辽宁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物物种,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827种。

  这里,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丹顶鹤、白鹤、黑脸琵鹭等3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大天鹅、花尾榛鸡、禿鹫等105种。鸟类有45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2%。

  辽宁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国内外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性濒危鸟类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白鹤的最大迁徙停歇地、黑脸琵鹭在国内的唯一繁殖地、黑嘴鸥的最大繁殖地、白尾海雕和遗鸥的重要越冬地。本溪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31%,位居全省首位,中华秋沙鸭等旗舰物种分布其间,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近年来,辽宁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织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网,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为更多的动植物提供优质的栖息地。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朝阳牛河梁遗址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墓葬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物证。

  锦州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本溪五女山山城高句丽的早期都城,代表着中国北方民族的一种山城建制,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丹东鸭绿江断桥建于1909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残桥,成为历史的见证。

  丹东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是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

  锥子山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境内,分为蓟镇长城和辽东镇长城,其中蓟镇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奉命督造;辽东镇长城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为辽东巡抚王翱奉旨筑造。

  西沟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绿水青山换“颜值”、金山银山增“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留下坚实的辽宁足迹。

  一座座荒山染绿,飞鸟依山林;一个个沙丘止步,沙地亦生金;一条条河流变清,鱼儿翔浅底;城乡的公园、绿道持续增加,海滨的滩涂、湿地生机盎然“辽宁蓝”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辽宁绿”一年比一年更浓重,“辽宁清”一年比一年更澄澈,“家乡美”一天接一天唱起来。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发展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越来越高。绿色产业持续壮大,高质量项目向着集约化、集群化迈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利用的步伐持续加快;交通运输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持续推进绿色产业丰厚度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携手并进,创新与绿色奏出和谐的交响。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这是辽宁的绿色发展定力。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在干部考核中科学设定“绿色指数”剑指一个方向:跨过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的关口。

  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水污染防治、矿山综合治理、河长湖长制等地方性法规接续发布实施;10万余家企业被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环境违法企业实行联合惩戒,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一套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积累、用好绿水青山财富,构筑发展的绿色谱系,这是辽宁面向未来发出的邀约。

  讲究发展品位,绿色经济与绿色生活相得益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

  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城市公园多起来,抬头可见绿,出门可游园;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记得住乡愁,乡村环境靓起来,好山好水带来了好日子。优质的生态产品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让绿色低碳渗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一寸肌理,种植在每个人心中。

  绿色不断铺展,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展示着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充满生机的绿色辽宁,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

  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必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长城文化的创新之举。

  2019年12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辽宁境内长城资源丰富,现存战国(燕)、秦、汉、辽、明5个历史时期的遗存,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全长1295公里,绵延分布于全省13个市,规模庞大,类型丰富,坐拥明长城东端起点、全国现存唯一一处辽代长城等相关遗存109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显示,长城辽宁段资源点段认定数量居长城沿线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第五位。

  在2020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一批83段/处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中,辽宁有战国燕长城建平县段、明长城虎山段、明长城龟山段、明长城植股山段、明长城小虹螺山段、明长城锥子山段、明长城九门口段7个点段入选。

  弘扬长城精神,赓续长城文化,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辽宁适时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力争为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作出辽宁担当和贡献。根据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的空间结构为“两带、四区、多点”,将重点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打造以明长城为主体的“万里长城”文化旅游专线个特色展示点。其中,“两带”以辽宁省现存最完整、景观价值最高的明长城为主体,共同构成辽宁段“万里长城”核心形象带;“四区”中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城镇、传统村落和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将形成21个文旅发展示范区。

  长城辽宁段印证了历代对辽宁地区的开拓、建设,见证了辽宁地区历史的厚重、民族的融合、经济的繁荣。即将盛装再现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将融入辽宁经济发展全局和当地人民生活,它将与长城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有机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让文化遗产惠及民生,成为彰显辽宁文化的重要地标,成为辽宁递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始建于北齐,扩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九江河,享有“水上长城”之美称,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五”期间,辽宁相续实施了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两退一围”、千万亩经济林、大规模造林绿化、阜新200万亩荒山绿化、辽西北沙化草原治理等治理工程。为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建设了长1044公里、宽1至3公里的阻沙林带;在沙化严重的彰武县启动了百万亩彰武草原建设工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经不懈努力,全省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由1994年的1313.1万亩减少到587.5万亩,沙区生态明显改善。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辽河流域综合治理,辽宁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工作方案》《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省委系统化督导督查和省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辽河流域水质持续向好。

  截至2021年年底,细河美食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83.3%,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无劣Ⅴ类水质断面。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达91%,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每一微克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背后都是系统治理之力。“十三五”期间,辽宁督促推进重点钢铁企业完成214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推进300家企业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设施;综合整治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建立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实施快速预警、快速处置、快速减排闭环管理

  控煤、治企、控扬尘、控车船、控秸秆焚烧、控餐饮油烟、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一项项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硬举措,换来蓝天保卫战亮眼成绩单:2021年,辽宁环境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蓝天常驻,空气常新。”

  辽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治理土”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坚决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积极强化人居环境风险防范,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坚决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逐步实现全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和安全利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坚持“打基础、建体系、抗风险、守底线”,扎实推进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各项任务,在净土保卫战中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辽宁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城市留白留璞增绿,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和绿廊绿道建设,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利用城区街角等零星地块见缝插“绿”,打造集休闲、运动、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

  2021年,沈阳市新建口袋公园1070个;营口市新建口袋公园100个;丹东市在志愿军公园增设立体绿化景观一条条“绿化带”沿着大地肌理蔓延开来,一项项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蓝图在辽沈大地徐徐铺展。

  据统计,目前全省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2.85万公顷,绿地面积15.38万公顷,绿道长度653.43公里,城市公园68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2平方米。

  2019年,辽宁印发《辽宁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分类推进98个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11656个行政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同时配套出台了5个子方案,以建设美丽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核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十四五”以来,辽宁大力巩固提升“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成果,开展美丽宜居村创建。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2367个,一座座村庄旧貌换新颜,“颜值”“气质”俱佳。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白塔特产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