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60只膏满肉肥皮皮虾、两盆螃蟹、三头鲜活乌贼…

江苏美食特产 2024-02-27 09:09164未知admin

  对于海洋里的鱼儿来说,它们可以缓一口气;对于以大海为业的渔民们,也可以歇一口气。

  而对于一个吃货的我来说,在禁渔期来临之前,搭乘舟山渔船,茫茫大海上待了一天一夜,寻找浙江极鲜——

  吃到了渔船上的极致美味:不下60只刚刚来自大海的壮实满膏的皮皮虾、一盆螃蟹、三头鲜活乌贼……唯一可惜的是,这些美食在胃里转了一圈后,我趴在船舷上,又如数“归还”给了大海。在极鲜与极眩晕之间,渡过了让人难忘的48小时。

  4月22日早上9点,我跟随渔政船出海,在下午4点左右,渔政船在嵊泗浪岗东南15海里外和浙岱渔10019张网船靠帮,我顺利的跳到了渔船上。

  船老大金波一个人站在驾驶台前操作,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对我和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小方上船做调查,他显得非常欢迎。

  在架驶台的桌上,放着一盆满满的螃蟹和皮皮虾,他大手拿起几只螃蟹,往我手里塞,“先吃两个螃蟹。”

  我问这两天船上捕到了什么。金波说,他们的船是张网船,什么海鲜都有,主要是鲳鱼、刀鱼、虾潺、螃蟹、皮皮虾这些,“这个季节捕的就是这些海鲜,现在是吃皮皮虾的时候,昨天捕了几百斤。”

  船上捕到的海鲜全是活蹦乱跳的,跟在码头或者去菜场买来的,又是完全两个味道。

  看我没说话,金老大又问,“烤乌贼吃不吃?烤带籽小鱿鱼吃不吃?刚捕捞上来的。”

  乌贼和带籽鱿鱼,那可是菜场上都不多见的玩意,极品美味,更不用说在船上吃。

  在他安排晚饭的时候,渔船正乘风破浪前行,从驾驶台的窗户望下去,甲板上,几个渔民正坐着一起聊天。渔船摇晃厉害,我扶着船上的支撑物,缓慢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样坐在甲板上。

  看到我这样小心翼翼的样子贾汪特产,渔民们都笑了。一位渔民安慰我,“我们走习惯了,你们第一次上渔船,不习惯。”

  我注意到,他走的时候,两条腿左右分开,好像站桩一样,一看下盘非常稳。“这就是八字脚吗?”他笑了,“对,渔民都是八字脚。在甲板上工作,腿一定要有力,得走八字,这样大风大浪都不怕。

  有渔民站起身,把身体倚在不高的船舷上,远望着碧海。有的干脆躺在了甲板上,海风吹拂下,悠然晒起了太阳,半眯起了眼睛。

  在船舱的地板上,放着三个大盆,两盘是红烧鲳鱼,一盘是蟹酱。这三个菜,是6位船员吃的。

  “你们跟船老大吃,刚刚把菜给你们端过去了。”伙头师傅看我还在张望,笑着说他们吃的一向简单,“够吃了,我们马上就要干活了。”

  从仅容一个人行走的楼梯走到驾驶室,五个份量很足的大盆菜放在地上,分别是螃蟹、红烧鲳鱼、白菜虾潺汤、烤菜头,还有一盆是烤在一起的乌贼和带籽鱿鱼。

  “来,多吃点,吃不完没事,往海里一倒,给鱼吃。”金老大一边招呼,一边穹下腰,拿起大碗饭,站在驾驶台前开始扒饭。

  我不习惯站着吃饭,一屁股坐在地上,再拿起饭碗,立马把一只肥壮的乌贼夹入碗里。

  这乌贼,烤得不干不软,很香,一口咬下去,鲜美不说,还吃到了乌贼的膏!要知道,带膏的乌贼,非常难得!

  “好吃吧,这个肥,来,再来一只!”金老大弯下腰,夹起一只大个头的乌贼,放到我碗里。

  从上渔船开始,其实我已经“柱浪”了,也就是晕船。当天是8级风,按渔民说法是小八级,渔船在海面上摇摇晃晃,我从一开始的胃不舒服,到两三个小时后,头晕、恶心,就差呕吐,但是不是不想呕吐,而是吐不出来的那种难受。

  我是强撑着吃下了两个乌贼和一个带籽鱿鱼,带籽小鱿鱼的美味在于,鱿鱼肚子里全是颗颗饱满的鱿鱼籽。最后,我还剥了一只螃蟹,让味蕾的享受跟身体的难受形成了一个强烈对比。

  同行的小方的状态比我要好,他食量不大,剥了几只螃蟹就吃得差不多了。“吃,继续吃。”金老大热情招待。

  船上的伙头师傅肯定不是科班出身,但这乌贼烤得喷香入味,尤其是因为鲜活食材的原因,味道相比舟山那些有名气的饭店出来的,其实更地道美味。

  五个菜,四个海鲜,剩下还有很多,我看着眼馋,尤其那碗活虾潺做的虾潺汤,我可不想错过。

  在舟山,其实有关于很多种的虾潺做法,最经典莫过于虾潺豆腐汤,豆腐的鲜嫩配上虾潺的透骨新鲜,那真是绝配。还记得小时候,外婆买虾潺要专挑下午,因为下午有“小捕”虾潺,也就是渔民刚从海边捕来卖的,虾潺上岸不超过两三个小时,真是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鲜美。

  当然,在船上,想要吃到一块豆腐,肯定比登天难,就算有冰箱,豆腐也是放不了几天。

  一大口汤充盈在口腔里时,舌尖仿佛所有的和味觉有关的神经都跳动了起来,就连白菜也被这虾潺的鲜味浸煮着更加可口……

  最后,还剩下的一大碗乌贼和带籽鱿鱼,在金老大想倒掉的时候,被我劝阻了下来,打算拿它们当明天的早饭。

  金老大的渔船是小张网船,船上一共7个渔民,除金老大外,其余6个渔民参与捕捞。

  渔船在固定海区作业,海底下有金老大常年布下的渔网,每天早晚各起两次网,一次起13张网,再把网放回海里。他给我看了设备显示的海底水深:28.6米。

  我想起六七年前,岱山东沙的休闲渔船也有类似的作业方式,船老大载着客人从东沙出海,大约开出半个小时,在固定的海域拉起固定在海里的渔网,里面大多是一些虾潺、皮皮虾、小鲳鱼、石蟹等等,绝大部分是一些小鱼,渔民们把它们称为“垃圾”鱼,用来做饲料,一斤就卖几毛钱。

  起网的时候,甲板俨然成了“禁区”,随着一顶巨大的渔网被机器从海里拉上来贾汪特产,网口一开,鱼货倾倒在甲板上,堆成小山一般,鲜活蹦跳。

  这时候,甲板湿滑,行走要特别小心。地上,皮皮虾弹跳、梭子蟹乱爬、虾潺张着嘴巴时而跳动一下,最没有精气神的应该是鲳鱼,嘴巴一起一合。更多的则是“垃圾”鱼,像座鱼山一样。

  渔民们早已备好了板箱,戴着手套把那些海鲜按品种分门别类装好,像鲳鱼的话,直接装在板箱里,用帆布盖好,帆布下,不时能听到鲳鱼碰撞帆布的声音。

  一些比较稀少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海鱼,会被挑出来暂养在海水池里。像鲳鱼这种离水存活不了多久、也没办法暂养的,只能盖着帆布,让它们少受点阳光直射。

  捕捞上来的梭子蟹非常小,就像船老大烤给我们的螃蟹,都很小。“现在梭子蟹都很小,要等8月1日以后才会肥壮。”站在驾驶台前的金老大说着,突然大叫起来,那个,红膏蟹!

  红膏蟹是意外的惊喜。经验丰富的金老大远远一看螃蟹,就能知道它是不是红膏蟹,肉肥不肥。

  这个时间的鲳鱼也蛮小,一条大约一两左右,价格却是很贵,渔船上的价格就要10多元一斤。“等禁渔期过后,这样规格的鲳鱼就很便宜了。”金老大说。

  一网一网的打捞,有时候也有惊喜,第三次起网的时候,网里躺着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鲳鱼,全身银光闪闪。这条鱼,大概能卖一百多元一斤。

  在网里,还有不少“单飞”的鱼类,比如刀鱼、安康鱼、虎头鱼等等,甚至还有黄婆鸡贾汪特产、大黄鱼。

  “前段时间捕到一条4斤多重的大黄鱼,卖了近一万块。”就在前一天,金老大还网到了一条3斤多重的中华鲟!“放了。”他说,像中华鲟、海龟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捕到后第一时间就会放归大海。

  第二顿饭是夜宵,大概晚上十点左右,趁着渔民们捕捞作业告一段落,金老大让伙头师傅把刚捞上来的皮皮虾水煮了给我们当夜宵,满满一大盆,个个膏满肉肥,按照金老大的说法,敞开肚皮吃,管饱!

  这个时候,因为晕船的原因,我的胃里非常难受,特别是船摇晃厉害时,恶心却又吐不出来。尽管这样,看到皮皮虾,吃的欲望却又一下子上来了……

  我抓起一只大皮皮虾,剥开虾壳,一大块红膏“亮”了出来,几口咬下,很快一只皮皮虾就吃完了。

  这时,胃更加难受了。我想去甲板上看看,下了船舱,看到伙头师傅给渔民的夜宵也准备好了,每人一大碗,是刚刚出水的鲜活海嘎巴(学名安康鱼)烧咸菜汤。

  晕船,我连拿手机的力气都没有了,我艰难走到船舷边,对着大海,弯着腰……这些刚刚来自大海的鲜活生物,经过煤气灶的蒸煮,满足了我的舌尖,流转了我的胃后,却又回转上升,通过口腔回到了大海。

  第三顿饭是第二天的早餐,早上7点,一晚上没睡着过的我,晕船感觉却是好了很多。早饭我吃了两只乌贼和5条小鱿鱼,又剥了十来只前天晚上剩下的皮皮虾,饱了!

  中午,我们跟金老大说少烧点,金老大还是很客气,又上了四个菜,酱汁刀鱼、鲳鱼烧粉丝、烤螃蟹和还没吃完的烤乌贼。

  这一顿,有一半让甲板给“吃了”。金老大说9级风,要回航,渔船比前一天颠簸得更厉害了,一个大幅晃动,放在甲板上的四个菜,“嗞”的一声,全滑到了另外一侧,一小半被打翻了。

  刀鱼因为全是刺,没敢吃。我承包了鲳鱼粉丝汤,味道不是平时在码头买来的鲳鱼能比,就连粉丝也是好吃极了,再想想还有一大半被地板吃了,很是心疼。

  一张60厘米宽的小床,一个密闭的空间。夜晚,当捕捞工作结束后,渔船抛锚停在海上,随着海浪起伏,时而往左倾,时而右倾。

  我从晚上11点开始睡,一直到凌晨2点钟,完全没办法睡着。稍有点睡意时,渔船有时会向左倾斜,人就会跟着滑向左侧。一会儿,渔船又开始向右倾斜,身体又会滑到右侧。一左一右,虽然像躺在摇篮里的感觉,但让我连进入浅睡眠都做不到。

  上厕所,要去船舱外面的甲板上,有一个靠近船舷、无门的小厕所,里面是一个蹲便池。夜深人静,海面空旷,只有星光点点,起伏的海浪托着渔船上下摆动,我穿着救生衣,心惊胆战的出门,紧紧的握着厕所的排水管,冒着生怕被海浪卷走的危险,努力完成了这项“壮举”。江苏美食特产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土特产推荐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